大力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提升”行动,全力助推乡村迈向全面振兴之路。榆林——绘就乡村宜居景
参与乡村旅游还能帮助当地农民增加收入,促进乡村振兴。 #生活知识# #旅行生活# #乡村旅游#
2024年,我市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当作重要任务,紧紧围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关键工作,秉持一手抓示范引领、一手抓整治提升的策略,大力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提升”行动,全力助推乡村迈向全面振兴之路。
如今的驼城大地,干群齐心、同向同行,致力于把农村打造成让群众身有所居、心有所安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强化统筹规划 筑牢发展根基
去年,我市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进程中,市级财政整合涉农资金,专门列支专项资金用以支持省级示范村与市级重点村建设。同时,构建起工作专班、示范创建、项目管理、督查推进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农业农村局牵头落实、各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的高效工作推进体系,汇聚起推动“千万工程”的强大合力。
在坚持规划先行方面,我市确定以“三线两河”(铁路沿线、高速路沿线、国道等主要公路沿线,沿黄流域、无定河流域)周边村庄为重点的“百村示范、千村提升”总体布局。聚焦百村示范“五好”、千村提升“五优化”目标,依据西部白于山区、北部风沙滩区、东部沿黄土石山区、南部丘陵沟壑区等各异的地形地貌以及地域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加速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精心打造出既科学合理又充分吸纳群众意见、切实可行的一村一方案。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这一目标,我市按照布局优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六化同步”要求,用心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群众呼声高、发展需求迫切的民生项目,集中精力办好办实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有序推动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向村覆盖、向户延伸,扎实推进农村水、电、路、气、讯、网、物流等领域提档升级,逐步达成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得到显著提升。
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美丽宜居乡村各5个,累计建成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00个,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467个。
聚焦厕所革命 提升生活品质
在榆阳区芹河镇前湾滩村,家家户户的厕所成为彰显乡村文明的崭新亮点。走进村民折双娥家中,厕所内便器洁净,地面清洁干爽,整体环境与城市卫生间相比毫不逊色。“现在每家每户的厕所不光干净,而且一旦碰上问题,随时用手机扫码或者打个电话,就有人来帮忙解决,真是太方便了。”折双娥笑着说道。
让折双娥深感“方便”的,正是榆阳区成功构建的农村厕所一体化管护服务体系。该区在农村厕所改造进程中引入第三方,搭建智能管护平台,实现了改厕台账的动态管理,为群众报抽报修提供了便利,畅通了群众投诉建议的渠道,大幅提升了工作人员的服务效率。
“我们的智能管护平台能为村民提供全方位便捷服务。农户要是有清掏或维修需求,通过拨打电话、扫描二维码等方式,信息就能实时传至监管端。目前,我们的管护服务已覆盖全区55700余户,不仅切实解决了村民厕所使用的后顾之忧,还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榆阳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孙赟说。
榆阳区在农村厕所革命中“建管并重”的做法,正是榆林市持续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生动缩影。2024年,全市新改建卫生厕所3.59万座,累计建成卫生厕所33.56万座,普及率达78.47%。同时还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市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化肥农药利用率稳定在41%以上,农膜处置率达84%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以上。
弘扬文明乡风 激发治理活力
宜居乡村,不仅要有整洁的环境,更要有文明的乡风。近日,在绥德县满堂川镇柏树岔村的积分超市里,村民们满怀期待地排着队登记积分。村民张建和大伙一道,依据自己的积分挑选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各类物品,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张建告诉记者,他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投身温室大棚种植,随着大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了不少当地村民参与其中。正好镇上推行“红黑榜”政策,他凭借助力乡村振兴的突出表现,获得了1600积分。“这次我本想换辆电动车,可一看需要3000积分,看来我还得加把劲,带动更多村民增收,多挣积分。”张建干劲十足地说。
张建提及的“红黑榜”,正是绥德县满堂川镇推出的积分“红黑榜”机制。该机制涵盖乡村振兴多个领域内容。绥德县满堂川镇人大主席刘鹏飞介绍:“我们结合五大振兴,从行政村、村干部、村民等三个层面细化积分扣分事项,如今全镇16个行政村已全面铺开。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全镇上下干事创业的热情高涨,积极性得到极大激发。”
去年,我市大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积极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创新模式,指导村级组织编制小微权力清单,充分调动起广大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与主动性,催生出定边县定边街道办“四李诊室”调解工作法、大河塔镇“拴正人家”、神木市“一网管全域”全科网格化管理模式等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在全市营造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记者 陈静仁 刘浩波
网址:大力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提升”行动,全力助推乡村迈向全面振兴之路。榆林——绘就乡村宜居景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69339
相关内容
重庆垫江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党建引领 赋能乡村振兴——天水师范学院“五维发力”助推乡村振兴全面提速
西藏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景美业兴活力足 村强民富画卷新
提升数字素养,助力乡村振兴
提升电力服务质量助力乡村振兴
村容村貌美丽蝶变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内江市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工作综述
畜牧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巾帼行动 ‖ “美丽庭院”扮靓美丽乡村(一)
环境艺术设计助力乡村振兴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进乡村 打造体育助力乡村振兴优秀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