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3 岁婴幼儿教养理念
一、关爱儿童,满足需求
高度重视婴幼儿的情感关怀,秉持以亲为先、以情为主的原则,用心关爱儿童,倾注深厚亲情,充分满足婴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各项需求。精心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让婴幼儿在其中能够开心生活、自由表达、开启智慧。尊重婴幼儿的个人意愿,助力他们积极主动、健康快乐地成长发展。
二、以养为主,教养融合
强调婴幼儿的身心健康是其全面发展的基石。在开展保育和教育工作时,务必将儿童的健康、安全以及养育工作置于首位。始终坚持保育与教育紧密结合的原则,做到保中有教、教中重保,自然渗透,实现教养合一的目标。以此促进婴幼儿生理与心理的和谐发展。
三、关注发育,顺应发展
全面关心、关注和关怀婴幼儿的成长历程。在教养实践过程中,要精准把握婴幼儿的成熟阶段和发展进程;关注其多元智能的发展以及个体间的发展差异;关注婴幼儿获取经验的机会和发展潜能。学会尊重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应儿童的天性,为他们提供丰富且适宜的成长环境,让其能够自然、和谐、充实的发展。
四、因人而异,开启潜能
重视婴幼儿在发育与健康、感知与运动、认知与语言、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存在的发展差异,倡导更多地实施个别化教育,使保育和教育工作能够以自然差异为基础展开。同时,要充分认识到人生中许多良好品质和智慧的养成均始于生命早期,因此必须密切关注,把握关键时机。要为婴幼儿提供适宜的刺激,诱发多种经验,充分利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学习场景,开启他们的潜能,推动其不断发展。
0 - 3 岁婴幼儿教养内容与要求
新生儿
打造自然舒适的睡眠环境。确保房间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光线柔和、洁净温馨。按需进行哺乳。哺乳时面带微笑注视新生儿,经常对其进行肌肤抚触,并与其轻声交谈。勤为新生儿洗澡、勤换衣裤和尿布,保持其皮肤清洁干燥。细心看护,定期观察新生儿的皮肤、大小便、脐部、眼睛等状况。给予适量的视听刺激,让新生儿常听舒缓柔和的音乐声、玩具声和讲话声,常看会动的玩具和人脸等,保持 15 - 30 厘米的适宜距离。1 - 3 个月
顺应婴幼儿的生理节律,逐步帮助其形成规律的哺乳和睡眠习惯。及时添加生长所需的营养补充剂。在合适的时间安排适宜的户外活动和户外睡眠,让婴幼儿接触阳光和新鲜空气。提供便于抓握、带声响、色彩鲜艳且无毒卫生的玩具,帮助婴幼儿练习俯卧抬头、目光追视、抓握、侧翻等动作。经常面对面地与婴幼儿逗引交流,引发其对亲近的人和熟悉的声音产生反应,使其情绪愉快,培育母婴依恋亲情。悉心辨析婴幼儿的哭声,给予积极回应,满足其不同需求。4 - 6 个月
保证婴幼儿充足的睡眠时间,逐步培养其自然入睡、规律睡眠的习惯。按月龄逐步添加辅助食品,逐渐形成定时喂哺的规律。帮助婴幼儿学习翻身和靠坐,练习主动伸手抓握玩具、双手扶奶瓶等动作。提供机会让婴幼儿辨认周围生活环境中的人、物和事。帮助婴幼儿学习辨别亲近的人的声音,呼其名字时会转向发声方向,用 “咿呀” 声与人交流。引发婴幼儿对熟悉的音乐产生愉快的情绪反应。在盥洗过程中,引导婴幼儿乐意接受洗脸、洗手、洗屁股、洗澡,经常保持其手、脸等处皮肤的清洁干燥。7 - 12 个月
逐步帮助婴幼儿形成定时睡眠的习惯(白天 3 - 2 次,一昼夜 15 - 13 小时)。逐渐提供各类适宜的食物,让婴幼儿初步适应咀嚼、吞咽固体食品,尝试用杯喝水、用勺喂食。鼓励婴幼儿配合成人为其穿衣、剪指甲、理发和盥洗等活动。引导婴幼儿学习坐盆排便,对大小便的语音信号有反应,帮助其形成一定的排便规律。让婴幼儿练习独坐、爬行、扶站、独立站、扶走,以及捏拿小物件、两手配合倒物等动作。用简单的词和指令刺激婴幼儿,使其用表情、动作、语音等作出相应的反应(如指认五官等)。引发婴幼儿跟着音乐节律随意摆动身体。13 - 18 个月
停用奶瓶吸吮,提供杯子让婴幼儿喝水(奶),顺利度过离乳期。帮助婴幼儿学习用语言或动作表示大小便。提供适宜的坐盆,使其逐步形成一定的排便规律。提醒婴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擦嘴。吃饭时自己学用小勺进食,形成定时、定位、专心进餐的习惯。提供机会让婴幼儿练习独立行走、下蹲、转弯、扶栏杆上楼梯等。为婴幼儿提供其喜欢的玩具,让其进行摆弄和装扮等活动。鼓励婴幼儿模仿成人的单词或短句,学着称呼人、用单词句表达自己的需求。提供机会让婴幼儿感知生活环境中的花草树木、人和物,指指认认,初步建立实物和图片、物体和词语之间的联系。帮助婴幼儿充分感受色彩和形状,尝试涂涂画画。引发婴幼儿感受音乐节奏带来的快乐,跟着音乐做动作。19 - 24 个月
让婴幼儿逐步养成睡眠、进餐、盥洗的好习惯,生活更有规律。在盥洗时帮助婴幼儿学着使用肥皂、毛巾,学脱鞋子、裤子、袜子和外衣。鼓励婴幼儿养成用餐时吃一口、嚼一口、咽一口和口渴时喝水的习惯。提供机会让婴幼儿练习自如地走、跑,进行举手扔球、玩叠高积木、串大珠子等游戏,并学着收放玩具。鼓励婴幼儿辨别周围生活环境中的常见物,让其对物体的形状、冷热、大小、颜色、软硬等差别明显的特征有充分的感知体验。鼓励婴幼儿学用简单句(双词句)表达自己的需求,说出自己的名字,提供机会多进行亲子阅读、听故事、学念儿歌。提醒婴幼儿与人打招呼,学着在和同伴一起玩耍、游戏中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引导婴幼儿随着音乐节奏做模仿动作,跟唱简单的歌曲,用各种材料涂涂画画。25 - 36 个月
养成婴幼儿按时上床、安静入睡、醒后不影响别人的睡眠习惯。鼓励婴幼儿用小勺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愿意吃各种食物,自主地用杯喝水(奶)。提供婴幼儿模仿成人做事的机会,帮助其学习自己穿脱衣裤、鞋袜,自己洗手擦脸,主动如厕。让婴幼儿有练习钻爬、上下楼梯和走小斜坡的机会,体验运动的乐趣,培养初步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自我安全保护意识。让婴幼儿操作摆弄积木、珠子、纸、橡皮泥等玩具,提高其手指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性。提供感知常见动植物和简单数字的机会,帮助婴幼儿觉察指认颜色、形状、时间(昼夜)、空间(上下、内外)等明显的差异。引导其开始了解人、物、事之间的简单关系。鼓励婴幼儿学用普通话大胆表达自己的需求,理解并乐意执行成人简单的语言指令。提供图画书,培养婴幼儿阅读的兴趣,学习讲述简单的事情和学讲故事、念儿歌。帮助婴幼儿逐渐适应集体生活,愿意亲近老师和同伴。引导其学习对人有礼貌,不影响别人的活动。引导婴幼儿跟着音乐唱唱跳跳,用声音、动作、涂画、粘贴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0 - 3 岁婴幼儿教育组织与实施
婴幼儿教养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主要在托幼机构和家庭中开展。
(一)托幼机构教养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营造清洁、安全、温馨的家庭式环境,配备方便、柔和、易消毒的生活设施,创设温馨宁静的睡眠环境,保障婴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充分考虑为婴幼儿预留足够大的活动空间,创设适合爬行、独自活动、与同伴平行活动及小群体活动的空间。空间要有相对开放的区隔,隔栏要低矮。物品放置取用方便、有序,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提供数量充足、安全且能满足多种感知需要的玩具和材料。玩具材料应逐步提供,并以开放的形式呈现,给婴幼儿以舒适随意之感,便于自由选用。关注每个婴幼儿对玩具材料的不同需求,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真实物品,挖掘其内含的多种教育价值,让其在摆弄、操作物品中,获得各种感官活动的经验。观察了解不同月龄婴幼儿的需要,把握其情绪变化,尊重和满足其爱抚、亲近、搂抱等情感需求,给予悉心关爱。观察婴幼儿的活动过程,及时捕捉和记录其行为的瞬间,用个案记录和分析的方法,因人而异地为其发展制定个别化的教养方案及成长档案。尊重、顺应婴幼儿自然的生理节律,加强生活护理,用一对一的方式帮助和指导盥洗。随着月龄的增长,支持、鼓励其自己动手。以蹲、跪、坐为主的平视方式,与婴幼儿面对面、一对一地进行个别交流。成人的语速要慢,语句要简短、重复,略带夸张。关注婴幼儿的自言自语,在自愿、自发的前提下,引导其多看、多听、多说、多动,主动与其交谈。随着婴幼儿月龄的增长,适当创设语言交流、音乐感受及肢体律动等集体游戏的氛围,引发其模仿学习。用轻柔适宜的音乐、朗朗上口的儿歌、简短明了的指导语组织日常活动,让婴幼儿体验群体生活的愉悦。日常生活中各环节的安排要相对固定,内容与内容间要尽可能整合,同一内容应多次重复,但一项内容的活动时间不宜过长。活动方式要灵活多样,以个别、小组活动形式为主,尽可能多地把活动安排在户外(环境条件适宜的地方)进行。开展家园共育,指导家长开展亲子游戏、亲子阅读等活动,为婴幼儿的发展提供丰富多元的教育资源。为不同月龄婴儿的父母提供早期教养服务。在尊重家长不同教养方式的前提下,给予生活养育、护理保健等方面的科学、合理的育儿指导。(二)家庭教养活动的操作与实施
创设温度适宜、空气新鲜、光线柔和的睡眠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逐渐帮助孩子形成有规律的睡眠。为孩子提供卫生、安全、舒适、充满亲情的日常护理环境和充足的活动空间,形成良好的秩序感。充分利用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提供较大的、安全的活动空间。选择空气新鲜的绿化场所,开展适合孩子身心特点的户外游戏和体格锻炼,尤其保证冬季出生的孩子接受日光浴的时间,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根据孩子不同月龄的特点,提供安全卫生、刺激感知觉的、满足其活动需要的材料或玩具;提供能够发展孩子联想的日常生活用品、图片、自制或成品玩具。活动中细心照看。重视母乳喂养,参照月龄,按孩子需要提供适量奶、水,逐步添加辅食及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补充剂。逐渐提供适宜孩子锻炼咀嚼、吞咽能力的半流质食品和方便其手抓的固体食品,锻炼其咀嚼及吞咽能力。注意个别差异。在家庭中应在相对固定的区域提供干净卫生的便器,悉心观察孩子的便意,给予及时回应。教会孩子以动作或语言主动表示大小便,逐步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保护孩子的眼睛,注意室内光线,经常移动玩具摆放的位置,防止其斜视等。注意观察孩子凝视物体时的眼神,发现异常及时就诊。注重孩子的口腔卫生,按不同月龄用纱布或专用牙刷,为其按摩牙床或清洁口腔。提供保暖性好、透气性强、安全适合、宽松的棉织衣物和大小合适、方便穿脱的鞋袜。提供练习生活技能的机会,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如手扶奶瓶、吃饭、学习穿脱衣裤和鞋袜,对其依靠自己努力的行为表示赞赏。父母应保证每日有一小时以上的时间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如目光注视、肌肤接触、亲子对话等。学会关注、捕捉孩子在情绪、动作、语言等方面出现的新行为,做到及时回应,适时引导,满足孩子的依恋感和安全感。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伴随具体的环境和动作,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用简明清晰、生动形象的语言与孩子进行交流。选择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和有声读物,多给孩子讲故事、念儿歌,进行亲子阅读,并鼓励孩子用语言大胆表达。让孩子倾听和感受不同性质、多种类型的音乐,注意播放音量,次数适度。经常与孩子一起唱童谣、歌曲。引导孩子感受音乐时表现各种动作。关注其对声音的反应,发现异常及时就诊。提供多种材料,鼓励孩子大胆涂画、撕贴,对其表现出的想象和创造力表示赞赏。收集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提供适合的玩具,经常和孩子一起游戏,满足其角色扮演的愿望,鼓励孩子的自主行为,激发其探索周围生活的兴趣,帮助其积累各种感知经验。创设与周围成人接触和与同龄、异龄伙伴活动的机会,帮助孩子感受交往的愉悦,积累交往的经验。注意观察和顺应孩子情绪,理解 7 - 12 个月的孩子怕生、25 - 36 个月的孩子出现情绪不稳定是正常现象,提供其表达情绪情感的机会。选择身心健康、充满爱心、仪表整洁、具有一定育儿知识技能的照料者。家庭与育儿机构之间、家庭成员相互之间及时沟通,相互协调,保持教养要求、方法的一致性。家长应具备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家庭中设置并经常清理 “儿童保健药箱”,及时处理意外突发的小事件。掌握儿童急救医疗地点和联系方式,发生意外时及时求助,保障孩子健康安全成长。定期为孩子进行体格发育检查,预防接种。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和社区卫生、教育、文化等资源,主动了解育儿知识,并参加育儿讲座、咨询等各种学习活动。0 - 3 岁婴幼儿观察要点
0 - 3 岁婴幼儿发展水平 “观察要点”,由发育与健康、感知与运动、认知与语言、情感与社会性等四方面构成。保教人员和家长应熟练掌握 0 - 3 岁婴幼儿不同发展水平的内容,并将其灵活运用到日常教养中,促进每一个 0 - 3 岁婴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由于遗传、营养、教育等因素的影响,0 - 3 岁婴幼儿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表现为发展的速度不同、特点不同。就个体本身而言,其发展也存在不平衡性。家长在观察孩子的行为时,一方面应注意分辨其是正常行为还是异常行为,对异常行为,应及时就诊、及早矫治;另一方面,应注意分辨其是偶发行为(发展中正常的新行为)还是稳定行为,对发展中正常的新行为,应及时提供刺激,促使其向稳定行为发展。
家长应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正确、科学地对待观察活动和观察结果。
#0-3岁孩子的正面管教##0-3岁教什么##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