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会科学院”

发布时间:2025-02-13 06:18

社会变迁研究是社会科学的重要领域,涉及到社会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 #生活知识# #社会生活# #社会变迁#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5-02-12 18:30·上观新闻

点上方“上海社会科学院”关注

本文刊载于2025年2月11日《解放日报》第10版:思想周刊/新论

深化人民城市建设应当凸显城市精细化治理的特色,紧扣“管理”和“服务”两个关键,在做好管理的基础之上优化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方面,精细化管理让城市更显整洁秩序。

以往粗放式的城市管理方式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的复杂性。要素集聚、规模巨大、结构错综、系统联动这些独有特征决定了超大城市治理必须探索新路径,在超大规模中锤炼“绣花”功夫。

比如,推进“一网统管”平台建设,加强应用场景建设,围绕城市运行中企业和市民面临的高频急难问题,开发智能化应用场景;完善城市感知设施,推动智慧杆塔发展,建设综合杆和智能快件箱,增加物联网数据卡用户数,实现城市设施泛在智能化。

另一方面,精细化服务让城市更有精度温度。

为了美好生活,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理想需求、不同行为习惯、不同禀赋特长的人从各地集聚到上海。他们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奉献者,也是城市公共服务的需求者。要确保如此多样化的要素实现供需匹配、功能平衡,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更好匹配群众需求,精细化服务必不可少。

在为民服务方面,上海抓住“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这一牛鼻子,着力推动公共服务的精细、适配、可达,让市民在步行可达的范围内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如今,全市建成1600个“15分钟社区生活圈”基本单元,涵盖社区食堂、社区卫生中心、文体活动室、托老托幼等基本服务,并通过划分行政服务、体育设施、文化设施、医疗看护、教育基地、商业设施等不同功能,将社区打造成一个广场、一个客厅、一个花园,全面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魅力。

归根结底,聚焦城市精细化管理,应进一步完善“市—区—街镇”三级精细化管理标准,不断开发智能化工具和应用场景,不断创新城市综合执法管理模式,在和谐有序的差异中彰显城市整体秩序。要通过智能化技术方法支撑、协商式的制度机制建设,精准识别人民群众的差异化公共服务诉求,持续扩大优质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化供给。

(薛泽林,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董安宁,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研究生)

网址:“上海社会科学院”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70997

相关内容

任洁同志担任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办公室主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刘悦笛(中国社会科学院)
上海有没有专业心理科医院,上海心理科医院推荐
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教学成果展上演“科技秀”
关于举办上海海洋大学第八届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暨第二届上海市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校内选拔赛的通知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美起来
【技术前沿】上海精神科医院“个体化诊疗”上海明珠医院精神科“创新疗法”
第二届上海市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第一轮通知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