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食物中毒的安全知识(推荐7篇)

发布时间:2025-02-13 15:21

《食物中毒防治》教你食品安全知识。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小窍门# #环保生活小知识# #健康饮食书籍推荐#

“铁板豆腐加葱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预防食物中毒的安全知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预防食物中毒的安全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预防食物中毒的安全知识

篇1:预防食物中毒安全知识

预防食物中毒安全知识

个人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1、饭前便后要洗手。

2、瓜果洗净并去除外皮后才食用。

3、不购食来路不明和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4、不购食无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小店或路边摊点上的食品(尤其是这些店、摊上没有密封包装的食品)。

5、不吃已确认变质或怀疑可能变了质的食品。

6、不吃明知添加了防腐剂或色素而又不能肯定其添加量是否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的食品。

认识食物中毒特征

潜伏期短:一般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提高自我救护意识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及时向班主任汇报,由班主任做出相应的措施,在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预防发生食物中毒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不吃变质剩饭菜。

食物中毒时急救方法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马上到医院就诊,不要自行服药,若无法尽快就医,可采取如下急救措施:

1、催吐:如食物吃下去的时间在1至2小时内,可采取催吐的方法,取食盐20克,加开水200毫升,冷却后一次喝下;如不吐,可多喝几次,以促呕吐。亦可用鲜生姜100克,捣碎取汁用200毫升温水冲服。如果吃下去的是变质的荤食,则可服用“十滴水”来促进呕吐。也可用筷子、手指等刺激喉咙,引发呕吐。

2、导泻:如果病人吃下食物的时间超过两小时,且精神尚好,则可服用些泻药,促使中毒食物尽快排出体外。一般用大黄30克,一次煎服能达到导泻的目的。

3、解毒:如果是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100毫升,加水200毫升,稀释后一次服下。此外,还可采用紫苏30克、生甘草10克一次煎服。若是误食了变质的饮料或防腐剂,的急救方法是用鲜牛奶或其他含蛋白质的饮料灌服。

篇2:预防食物中毒安全知识

预防食物中毒知识

个人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1、饭前便后要洗手;

2、瓜果洗净并去除外皮后才食用;

3、不购食来路不明和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4、不购食无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小店或路边摊点上的食品(尤其是这些店、摊上没有密封包装的食品);

5、不吃已确认变质或怀疑可能变了质的食品;

6、不吃明知添加了防腐剂或色素而又不能肯定其添加量是否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的食品;

认识食物中毒特征

潜伏期短:一般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提高自我救护意识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及时向班主任汇报,由班主任做出相应的措施,在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预防发生食物中毒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不吃变质剩饭菜。

食物中毒时急救方法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马上到医院就诊,不要自行服药,若无法尽快就医,可采取如下急救措施:

1、催吐:如食物吃下去的时间在1至2小时内,可采取催吐的方法,取食盐20克,加开水200毫升,冷却后一次喝下;如不吐,可多喝几次,以促呕吐。亦可用鲜生姜100克,捣碎取汁用200毫升温水冲服。如果吃下去的是变质的荤食,则可服用“十滴水”来促进呕吐。也可用筷子、手指等刺激喉咙,引发呕吐。

2、导泻:如果病人吃下食物的时间超过两小时,且精神尚好,则可服用些泻药,促使中毒食物尽快排出体外。一般用大黄30克,一次煎服能达到导泻的目的。

3、解毒:如果是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100毫升,加水200毫升,稀释后一次服下。此外,还可采用紫苏30克、生甘草10克一次煎服。若是误食了变质的饮料或防腐剂,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鲜牛奶或其他含蛋白质的饮料灌服。

食品安全十大提示

购物

1、认真对待“有效期”和“保质期”;不购买过期产品,发现过期产品应向商店经营者报告。如果包装食品在包装上标明的有效期内“变坏”或回家后发现包装破损,应退货并向零售商或食品加工商报告。

2、假冒伪劣食品涉及到使用劣质、廉价原料来欺骗消费者并降低竞争成本。如发现销售假冒品牌,假冒标签的食品及被污染过的食品等应向有关机构检举揭发。检举揭发这些事件可以帮助有关部门捉拿和惩办不法商贩,防止此事件重现。

储存

3、生鲜食品特别是肉类,鱼类和海鲜应存放在冰箱底层,加工过的食品放在顶层。食品应包装或妥善盖好后储存。

4、不要将热食物放入冰箱,因为这样会使冰箱内温度升高。

5、将罐、瓶和包储在干燥凉爽的地方并防范昆虫或鼠类等。

食品准备和食用

6、记住在准备食物和吃饭前一定洗手。

7、处理生鲜食物后,以及处理已烹调过的食品前或处理打算生吃的食品前,双手必须彻底清洗。

8、认真选择食品采购和就餐的地点。确保其人员、刀叉餐具和其他设施都干净整洁。这是反映就餐地点,包括“后厨”设施,卫生标准的重要指标。

9、热食物应该很热,冷食物应该冰凉。避免食用任何在室温下保存2小时以上的食物。在座谈会、会议、大型社交活动、室外活动等需要预先、大量准备食物或外部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尤其需要特别注意。

10、如果对水果和蔬菜等生鲜食品有怀疑,金科玉律是“煮食,烹调,削皮或扔掉”。

世界卫生组织说,尽管在食品种类、方便性和安全性方面有进展,由微生物污染的食品所引发的疾病案例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在发展中国家都在上升。据估计,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210万人死于与食品和水相关的疾病造成的腹泻(1月28日至30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安全管理者全球论坛)。更多的儿童和成人承受了食物引发疾病的后果而未就医,因此大多数病例并未见诸报告。

由于食用了受细菌污染的食物而造成的恶心、呕吐、腹泻、发烧等症状是很常见的。上一次你觉得不舒服而归咎于“你吃了什么东西”是什么时候?事实上,因食而病是很普遍的,很多人都视其为正常现象,而没有意识到避免感染这些令人不愉快的症状其实是很容易做到的。

篇3:预防食物中毒注意知识

1.选择食品安全第一 新鲜是指食品要具有相应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没有发生腐败变质和其他感官性状的异常变化。其中定型包装食品应在其保质期内。不要购买和食用来源不明的食品。

2.食品加热讲究彻底 许多生的食品如家禽、肉类以及未经消毒的牛奶常被病原体污染,彻底加热可杀灭病原体。要牢记食品所有部位的温度都必须达到70℃ 以上。如炖鸡时,如果靠近鸡骨的部分还生的话,要放回炉上完全炖熟。

3.做熟的食品尽快吃 烹调过的食品冷却至室温时,微生物已开始繁殖。放置的时间越长,危险性越大。从安全角度考虑,食品出锅后应立即吃掉,夏秋季节在室温下存放不应超过4小时。存放后的熟食品要再加热后方可食用,回锅加热的温度至少要达到70℃ 以上。

4.妥善贮存剩余食品 需要保留剩余食品时,必须牢记应把这些食品低温贮存,婴幼儿食品要现吃现做,不要贮存。由于昆虫、鼠类和其他动物常常携带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因此,要彻底消除厨房内老鼠、蟑螂、苍蝇等的孳生场所。当然,最好的保护方法还是将食品贮藏于密闭容器里,防止受到污染。

5.避免生食、熟食接触 应注意生和熟的食物分开用不同的容器贮存,也不要把新鲜食物与剩余食物混在一起。经过安全加工的熟食品一旦接触生食品就可能被污染。这种交叉污染可能是直接的,即当生的畜禽肉接触熟食时即可发生。交叉污染还可能是更隐蔽的,例如,如果先处理生鸡,然后再用未经清洗消毒的案板和刀具切熟食品,就产生了食物中毒的危险。因此,要把生的和熟的食物分开存放,生食品用具与熟食品用具分开使用。

6.时刻保持厨房卫生 厨房应当有相应的通风、冷藏、洗涤、消毒、污水排放等设施,且布局合理,防止加工过程交叉污染。厨房应当保持清洁,用来制备食品的所有用具的表面都必须保持干净。接触餐具和厨房用具的抹布应该在下次使用之前彻底清洗,必要时煮沸消毒。千万注意:不要在厨房内存放任何有毒物质及其容器,以避免误用、误食!

7.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制作食品时应当讲究个人卫生,在加工和进食时要注意反复和经常洗手。例如,当开始食品加工前和每次间歇之后,必须把手洗净,尤其是去厕所后。当收拾生鱼、生肉、生禽之后,必须再次洗手,然后方能开始处理其他食品。假如手受伤感染了,最好不要参加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要参加则必须包上绷带或带上手套。

8.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树立正确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增强防病能力。

篇4:预防食物中毒安全技术措施

预防食物中毒安全技术措施

一、编制依据

本措施根据《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及TB10401.1~2《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进行编制。

二、安全管理目标

预防食物中毒发生。

三、什么是食物中毒

是指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把含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物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患。

食物中毒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其特点是:

1、中毒者在相近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相同的可疑中毒食物,未食用者不发生中毒,停止食用该食物后,发病很快停止。

2、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

3、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4、所有中毒者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一般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如腹痛、腹泻、呕吐等。

四、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

1、容易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肉、鱼、蛋、乳等及其制品,如烧、卤肉类;凉菜;剩余饭菜等。

2、被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的食物:被农药污染的蔬菜、水果;受有毒藻类污染的海产贝类等。

3、本身含有天然有毒成份的食品:河豚鱼;毒蘑菇;腐烂变质的.青皮红肉的鱼类如金枪鱼、青鱼、池鱼等。

4、在某一特定环境下能产生有毒物质的食品:发芽的马铃薯;霉变的甘蔗;未加热煮透的豆浆、四季豆、杏仁、木薯、鲜黄花菜等。

五、预防食物中毒安全技术措施

1、保持厨房环境和餐用具的清洁卫生。

2、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和食品原料。切勿购买和食用腐败变质、过期和来源不明的食品,切勿食用发芽马铃薯、野生蘑菇、河豚鱼等含有或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料加工制作的食品。尽量不生食动物源性食品;不食用野外拣拾的水产品、蘑菇和野菜;不食用病死的畜禽和腐败变质的食品和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3、蔬菜按一洗二浸三烫四炒的顺序操作处理。

4、肉及家禽在冷冻之前按食用量分切,烹调前充分解冻。

5、彻底加热食品,特别是肉、奶、蛋及其制品,四季豆、豆浆等应烧熟煮透。食品要充分加热煮透灭菌,尤其是动物性食品最易被微生物污染,要彻底杀灭病原菌毒后再食用;出锅卤制品应尽快食用或冷藏,以免细菌污染、繁殖;冷藏、隔夜食物、以及豆类食品(如四季豆等)须蒸熟煮透食用。

6、食物现吃现做,烹调后的食品应在2小时内食用。

7、妥善贮存食品。食品贮存密封容器内,生、熟食品分开存放,新鲜食物和剩余食物不要混放。提前做好的食品和需要保存的剩余食品存放在高于60摄氏度或低于10摄氏度的条件下。

8、经冷藏保存的熟食和剩余食品及外购的熟肉制品食用前应彻底加热。食物中心温度须达到70摄氏度,并至少维持2分钟。

9、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档和卫生条件差的饮食店。

10、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吃生食、不喝生水。

11、不购买食用来源不明的食品,慎用无标签和小摊贩的未经检疫食品,应买经工商监管检验合格的食品;买回的蔬菜要充分浸泡、反复清洗后烹调食用。

12、保持厨房或食品加工场所卫生,制作和贮存食物要生熟分开;制作凉菜原料应新鲜、卫生,刀、案板等炊具要洗烫干净,做好就吃;厨房应有通风、冷藏、洗涤、消毒和污水排放等条件,设备、容器、抹布等厨房和餐饮用品要经常清洗和消毒。

13、食品加工者须保持个人卫生,加工食品前和每次操作间隙都须洗手,处理生鱼、肉、禽和上厕所后必须洗手才能处理其它食品;患有肠道及其它传染病和皮肤化浓性感染者,禁止从事食品加工、销售与餐饮服务。

14、应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集体进餐要实行分菜制或用公筷;夏、秋季节和外出用餐时,吃海鲜和冷鲜食品,最好同时食用醋、蒜。

15、米面、干菜、水果等食品要妥善保存,严防发霉、腐烂变质和老鼠、苍蝇、蟑螂等叮咬污染。

16、要注意保管有毒有害物品,如消毒剂、灭鼠药等须远离食品存放处,防止误用误食。

六、食物中毒的处理

1、立即停止供应、食用可疑中毒食物。

2、采用指压咽部等紧急催吐办法尽快排出毒物。

3、尽快将病人送附近医院救治。

4、马上向所在地的卫生监督所或防保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注意保护好中毒现场,就地收集和就地封存一切可疑食品及其原料,禁止转移、销毁。

5、配合卫生部门调查,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各项措施。

篇5:预防食物中毒安全常识

预防食物中毒安全常识

把好“五关”,远离食物中毒

一、把好食材采购关

到菜市场、食品超市采购食材时,应当选择储藏条件较好、符合卫生要求的正规商场、超市和市场。购买时要查看标签标识,选择包装完整、感官正常、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对于需要冷藏和冷冻的食品,购买时应注意是否符合相应的贮存条件。(一般冷藏温度为0-4℃、冷冻温度为-18℃)。

二、把好食物储藏关

易腐食品原料和熟食品等需要冷藏或冷冻的食品,购买后尽快放入冰箱保存,避免在室温暴露过长导致腐败变质。剩菜、剩饭要及时冷藏,用保鲜膜包好,冷藏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再次食用前要彻底加热,并确认无变质后方可食用。

三、把好清洁卫生关

食材要洗净,加热烹制的食物要烧熟煮透;凉菜要现吃现做,可适量加入生蒜或醋杀菌。不吃或少吃生食海产品。科学加工食品:富含蛋白质如肉、蛋及蛋制品、水产品等要烧熟煮透;四季豆类食品要翻炒均匀、煮熟、焖透;加工好的熟食应当在2个小时内食用,超过2个小时食用的,要充分加热后方可食用;不吃或少吃生食水产品;加工凉拌菜的蔬果一定要洗净消毒,现做现吃。

四、把好食物制作关

制作前要确认食材新鲜,没有变质。制作时要注意清洁卫生,食材要洗净,切配、盛放食品的刀板和餐具要生熟分开。

五、把好外出就餐关

外出就餐时,应选择有合法资质、卫生状况良好、就餐环境整洁及管理到位、食品安全动态等级(“大笑”为优秀、“微笑”为良好、“平笑”为一般)较高的餐饮服务单位就餐。不买无证摊贩食品,慎用凉菜及冰冷的饮料,切忌暴饮暴食。用餐结束后要索取发票等相关就餐凭证。

食物中毒体征表现

发热,休克,腹泻,恶心与呕吐,腹痛,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周围血管征。

食物中毒常见并发症:休克、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并发病症严重者可导致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

一旦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应尽快就医。

食物中毒后的'急救措施

出现食物中毒症状时首先应立即停止食用中毒食物,马上向急救中心120呼救,送中毒者去医院进行处理。有一些本来就有基础病的老人,如冠心病、高血压等要特别注意护理,血液黏稠物增多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

特别要注意保存导致中毒的食物,提供给医院检疫,如果身边没有食物样本,也可保留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确定中毒物质对治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越早去医院越有利于抢救,如果超过两个小时,毒物被吸收到血液里就比较危险了。重症中毒者要禁食半天左右,可静脉输液,待病情好转后,再进些米汤、稀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

篇6:预防食物中毒措施

预防食物中毒措施

1 注意挑选和鉴别食物,不要购买和食用有毒的食物,如:河豚鱼、毒蘑菇、发芽土豆等。

2 烹调食物要彻底加热,做好的熟食要立即食用,储存熟食的温度要低于7℃,经储存的熟食品,食前要彻底加热。

3 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不能用切生食品的刀具、砧板再切熟食品。生、熟食物要分开存放。

4 饭前、便后要洗手。

5 避免昆虫、鼠类和其他动物接触食品。

6 到饭店就餐时要选择有《食品卫生许可证》的餐饮单位,不在无证排档就餐。

7 不要毛蚶、泥蚶、魁蚶、炝蚶等违禁生食水产品。

8 不要到无证摊贩处买食品。不买无商标或无出厂日期、无生产单位、无保质期限等标签的罐头食品和其他包装食品。

9 按照低温冷藏的要求储存食物,控制微生物的繁殖。

10 瓜果、蔬菜生吃时要洗净、消毒。

11 肉类食物要煮熟,防止外熟内生。

12 不随意采捕食用不熟悉、不认识的动物、植物(野蘑菇、野果、野菜等)。

13 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

食物中毒的早期救护

食物中毒一般可分为细菌性(如大肠杆菌)、化学性(如农药)、动植物性(如河豚、扁豆)和真菌性(毒蘑菇)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既有个人中毒,也有群体中毒。其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往往伴有发烧。吐泻严重的还能发生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昏迷等症状。

一旦有人出现上吐、下泻、腹痛等食物中毒症状,首先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同时,立即拨打中心120呼救。在急救车来到之前,可以采取以下自救措施:

催吐。对中毒不久而无明显呕吐者,可先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其舌根部的方法催吐,或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并反复自行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如经大量温水催吐后,呕吐物已为较澄清液体时,可适量饮用牛奶以保护胃黏膜。如在呕吐物中发现血性液体,则提示可能出现了消化道或咽部出血,应暂时停止催吐。

导泻。如果病人吃下去的中毒食物时间较长(如超过两小时),而且精神较好,可采用服用泻药的方式,促使有毒食物排出体外。用大黄、番泻叶煎服或用开水冲服,都能达到导泻的目的。

保留食物样本。由于确定中毒物质对治疗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在发生食物中毒后,要保存导致中毒的食物样本,以提供给医院进行检测。如果身边没有食物样本,也可保留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以方便医生确诊和救治。

当然,这种紧急处理只是为治疗急性食物中毒争取时间,在紧急处理后,患者应该马上进入医院进行治疗。同时注意要保留导致中毒的食物,以便医生确定中毒物质。

引起中毒的原因及其症状

每逢5月至10月,食物最易变质,容易发生食物中毒。食物中毒的原因,可分为细菌性和非细菌性两种。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菌种主要有以下六种:

1.肠炎孤菌食物中毒。吃了被肠炎孤菌污染的鱼或贝类后,会引起食物中毒。可在食用后5-24小时内发病,在10小时后发病为最多,一般在3天内能治愈。

2.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带菌的鸟、猪肉、鸡蛋等,未经煮烧,吃后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吃后10-24小时内发病,一般在1周内能治愈。

3.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大肠菌中约有20来种菌种可以引起食物中毒,一般发病后4-5日内症状可好转。

4.产气荚膜杆菌食物中毒。受产气荚膜杆菌污染的肉、鱼、贝类等食品,虽经煮烧,但放置数小时后食用的话,也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5.葡萄球菌食物中毒。食用了被葡萄球菌污染的牛奶、白脱、奶酪、盒饭后,3小时左右发病。

6.肉毒杆菌食物中毒。潜伏期平均1-2天,重病者可导致死亡。

1.时刻保持厨房卫生

厨房应当有相应的通风、冷藏、洗涤、消毒、污水排放等设施,且布局合理,防止加工过程交叉污染。厨房应当保持清洁,用来制备食品的所有用具的表面都必须保持干净。接触餐具和厨房用具的抹布应该在下次使用之前彻底清洗,必要时煮沸消毒。千万注意:不要在厨房内存放任何有毒物质及其容器,以避免误用、误食!

2.选择食品安全第一

新鲜是指食品要具有相应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没有发生腐败变质和其他感官性状的异常变化。其中定型包装食品应在其保质期内。不要购买和食用来源不明的食品。

3.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树立正确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增强防病能力。在日常饮食中,应做到不暴饮暴食,不吃不洁、腐败、变质食物,不买街头无照(证)商贩出售的盒饭及食品,不食用来历不明的可疑食物,以防病从口入。

4.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制作食品时应当讲究个人卫生,在加工和进食时要注意反复和经常洗手。例如,当开始食品加工前和每次间歇之后,必须把手洗净,尤其是去厕所后。当收拾生鱼、生肉、生禽之后,必须再次洗手,然后方能开始处理其他食品。假如手受伤感染了,最好不要参加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要参加则必须包上绷带或带上手套。

5.避免生食、熟食接触

应注意生和熟的食物分开用不同的容器贮存,也不要把新鲜食物与剩余食物混在一起。经过安全加工的熟食品一旦接触生食品就可能被污染。这种交叉污染可能是直接的,即当生的畜禽肉接触熟食时即可发生。交叉污染还可能是更隐蔽的,例如,如果先处理生鸡,然后再用未经清洗消毒的案板和刀具切熟食品,就产生了食物中毒的危险。因此,要把生的和熟的食物分开存放,生食品用具与熟食品用具分开使用。

6.食品加热讲究彻底

许多生的食品如家禽、肉类以及未经消毒的牛奶常被病原体污染,彻底加热可杀灭病原体。要牢记食品所有部位的温度都必须达到70℃以上。如炖鸡时,如果靠近鸡骨的部分还生的话,要放回炉上完全炖熟。

7.妥善贮存剩余食品

需要保留剩余食品时,必须牢记应把这些食品低温贮存,婴幼儿食品要现吃现做,不要贮存。由于昆虫、鼠类和其他动物常常携带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因此,要彻底消除厨房内老鼠、蟑螂、苍蝇等的孳生场所。当然,最好的保护方法还是将食品贮藏于密闭容器里,防止受到污染。

8.做熟的食品尽快吃

烹调过的食品冷却至室温时,微生物已开始繁殖。放置的时间越长,危险性越大。从安全角度考虑,食品出锅后应立即吃掉,夏秋季节在室温下存放不应超过4小时。存放后的熟食品要再加热后方可食用,回锅加热的温度至少要达到70℃以上。

【预防食物中毒的安全知识】相关文章:

1.安全知识:怎么预防触电漏电?

2.预防溺水安全知识作文

3.安全知识:什么是台风?怎么预防台风?

4.预防溺水安全知识教育演讲稿

5.艾滋病预防知识征文

6.安全预防学习心得

7.食物中毒调查报告范文

8.幼儿园大班安全活动《防食物中毒》

9.预防传染病安全教案

10.预防地震安全演讲稿202

网址:预防食物中毒的安全知识(推荐7篇)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71620

相关内容

预防食物中毒安全知识
预防食物中毒的安全知识
食物中毒预防知识5篇
预防食物中毒健康安全教育知识
学生安全知识:预防食物中毒
怎么样预防食物中毒安全知识
食物中毒预防知识
防范食物中毒的预防知识.docx
2021年安全知识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预防食物中毒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