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争夺智能化话语权:发布“北斗天枢2.0”计划
科技巨头争夺智能家居市场 #生活知识# #科技生活# #科技新闻#
文|张翠芬
编辑|冒诗阳
车企之间在智能化赛道上的竞争,从战略布局走向技术落地。
2025年2月9日,长安汽车在重庆正式发布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2.0”计划,对2018年发布,已经执行七年的“北斗天枢1.0”战略进行了升级。
长安透露,将会在今年8月推出10万元级别并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支持135km/h的AEB避撞功能。
此外,长安的全固态电池“金钟罩”能量密度达400Wh/kg,续航超1500公里,计划2027年量产。2025年底试飞新一代飞行汽车,2028年量产人形机器人。
相较于2018年的“北斗天枢1.0”计划,2.0版本在战略定位、技术深度和生态广度上均有变化。
1.0阶段以“4+1”行动(如联网化、驾驶辅助普及)为主,目标是为智能化“筑基”;而2.0阶段则强调“技术普惠”,偏布局而非落地。通过低成本激光雷达、全固态电池等技术普及,让高阶智驾从高端车型下沉至大众市场。
1.0阶段更多依赖自主研发,2.0则采取“自主研发+合作共创”双轨策略,例如与华为深化合作,共同开发乾崑智驾系统。
1.0的生态合作局限于产业链伙伴,2.0则向全球开发者开放接口,构建“人-车-家-办公”全场景生态。
值得注意的是,1.0阶段投入的1148亿元研发资金和1.8万人的技术团队,为2.0的快速推进奠定了基础。
此外,长安在智能化上,有了清晰的商业方向选择。
不同于特斯拉FSD(完全自动驾驶)的高价订阅模式,长安选择将激光雷达、高阶智驾功能下放至10万元车型,推动“全民智驾”。而蔚来、小鹏等新势力仍聚焦高端市场,尚未大规模实现低成本技术普及。
与比亚迪的垂直整合、华为的鸿蒙生态相比,长安更强调“联盟化”合作,联合奇瑞、吉利等12家车企及腾讯、英飞凌等技术企业,打造“中国智驾合伙人”矩阵。这种模式试图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技术成本。
长安的布局不止于汽车,还包括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等“立体出行”领域,试图构建“陆海空”智能交通网络。相比之下,大众、丰田等传统车企仍聚焦于单一交通工具的智能化。
数智产品层面,长安将推出“天枢智驾”“天域座舱”“天衡底盘”三大技术品牌。其中,天枢智驾系统计划于2026年实现全场景L3级自动驾驶,2028年升级至L4级;天衡底盘通过“三向六域”技术提升车辆机动性与安全性;天域座舱则依托“多模态情感交互系统”,实现自然语言控制与个性化服务。
数智制造层面,2025年起,长安旗下所有工厂向数智化转型,支持“千人千面”定制生产,交付效率提升40%,成本降低20%。
数智运营层面,通过AI重塑研发、生产、销售全流程,构建24小时全天候服务体系。
数智生态层面,开放软件接口与开发者生态合作,联合华为、腾讯等企业共建智能出行生态,推动“硬件可升级、软件可订阅”模式落地。
长安汽车的“北斗天枢2.0”计划,既是对自身七年技术积累的总结,也是应对竞争的必要选择。
然而,这场变革注定是一场马拉松,唯有持续的技术迭代、生态协同与成本控制,才能让长安在智能化浪潮中真正立于潮头。
正如长安董事长朱华荣所言:“科技的伟大不在于超级,而在于普及。” 当智驾技术从“特权”变为“标配”,中国汽车产业的智能化下半场,或许才刚刚开始。
网址:长安汽车争夺智能化话语权:发布“北斗天枢2.0”计划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73826
相关内容
长安汽车发布“北斗天枢2.0”计划,引领全民智驾新纪元长安汽车发布“北斗天枢2.0”计划,3年将推35款数智新汽车
“新汽车 新生态” 长安发布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计划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版发布,混动车迎来好时代
长城汽车+腾讯+仙豆智能=年轻人喜爱的智能汽车
15万级新能源全能选手 长安启源A07蓝鲸增程版与纯电版上市
智能化的长安汽车,给你的出行生活升个级!
电动车“亏本赚吆喝”,节能车“闷声发小财”
CES|吉利发布“智能汽车全域AI”,极氪智驾控制器应用英伟达Thor芯片 芝能汽车出品 在CES 2025上, 吉利 以及 极氪 品牌分别出牌,发布了一系列重磅内容和产品。 ● 吉利 科技发布了...
通关合资2.0时代 北京现代或凭三大秘籍实现后发先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