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强,只信一件事

发布时间:2025-02-15 02:49

搞笑事件:洗衣机洗出了一只袜子,另一只却不见了。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搞笑#


见到王宝强时,他正倚在沙发上,冲工作人员咧嘴直乐,能量大到仿佛驱散北京冬天的寒意。

聊起这个春节,王宝强说起自己的“典型过法”:“在家啥也不干,吃喝看春晚,一家人热热闹闹!”

但对于这个春节档来说,王宝强却是“非典型的存在”。随着《唐探1900》如约开画,王宝强一跃成为中国影史首位票房破200亿的“80后”男主演。

微黑的脸,洁白的牙,总是笑眯眯的面孔,此刻的他,依然像二十年前初入北影厂时那个揣着少林寺功夫、蹲在剧组盒饭堆里扒拉机会的少年,透着一股土地赋予的朴实与可爱。

在这场对话中,他谈角色、谈成长、谈人生,答案最终落向一个他长久坚信的事:“扎根”。

“看着镜子,我有点想哭”

“祖宗上场,该让‘唐仁’歇歇了。”

祖宗就该有祖宗的样子。王宝强身后,海报上着兽皮、扎辫子的“阿鬼/唐贵”扬起狡黠的笑。 春节档,《唐探1900》稳守阵地,助力“唐探”系列成为中国首个票房破百亿的IP,更让王宝强斩获“两百亿票房影人”荣誉。截至发稿前,《唐探1900》已突破29亿元,剑指35亿+。

这部“唐探”系列前传,将舞台搬至1900年的旧金山唐人街,王宝强饰演的华裔部落猎人“阿鬼”以颠覆性的原始形象登场,成为热议焦点。正是这个魔性形象,吸引众多观众走进影院。 

“我觉得还挺漂亮的。” 

王宝强瞅了眼那两条原生态的辫子,认真开口。他回忆,当首次扮上造型时,导演陈思诚笑得“像个喇叭”,自己却闷闷地想哭。兽皮裙上的铜铃叮当作响,化妆镜里,麻花辫与黥面图腾将他的面容切割成陌生的棱角。

《唐探1900》剧照
《唐探1900》剧照

“我感觉在镜子里看见了百年前的自己,有些莫名地感动。我突然觉得,自己上辈子可能真是这么个人。”

这个被部落收养的孤儿,与“唐仁”的聒噪市侩截然不同。他终日与天地为伴,拥有鹰眼般的敏锐与熊的力量,像未被文明驯化的野草。

为了贴近阿鬼的“未开化感”,王宝强减重30斤,让肌肉线条呈现出劳作形成的精瘦,甚至刻意减少台词,让肢体和眼神成为语言。他形容这种改变是“把身体还给土地”:“阿鬼这个角色很原始,没有被开发过。他的生存逻辑很简单——活着,并相信活着。”

“你看我扮演傻根、许三多的时候,其实和阿鬼身上有相通的东西——从根源上找到最真实的自己。”

诚然,这种近乎人类学观察的表演方式,与他早年饰演的“许三多”形成隐秘呼应。网友考古《士兵突击》时也会发现,那个说着“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的农村兵,与阿鬼骨子里的执拗一脉相承。

“一个角色和一个演员,是注定的。”他总结道,“如果演员和这个角色不匹配,是‘活’不了的,当他们相似匹配的时候,这个角色就‘活’了。”

《唐探1900》剧照
《唐探1900》剧照

“比如唐仁、许三多、阿鬼,这些角色都是和我很匹配的。就像肉体找到灵魂,才能活过来。”  

电影尾声中,阿鬼在矿场为父亲唱歌的闪回镜头,与现实中王宝强谈及角色时的哽咽重叠,形成奇妙互文——演员与角色,终究在时间的长河里殊途同归。而这种近乎玄妙的角色共鸣,贯穿了王宝强的演艺生涯。

“老天给你这口饭吃,

得把饭碗端好了”

2006年《士兵突击》选角时,导演康洪雷看到这个河北农村小伙的第一眼,就认定他是许三多。

当时的王宝强连剧本都读不利索,但康洪雷看到了他身上的那股“钝”劲儿。正是这份未经雕琢的“钝”,让“不抛弃不放弃”成为一代人的精神图腾。

好的角色不是演出来的,而是从心里长出来的。2024年,《士兵突击》的“考古热潮”再次印证了这一点——有人把许三多剪进考研视频,有外卖小哥用“有意义论”自我鼓励,“不抛弃不放弃”再度成为年度热词。

“大家发的我都有关注。每当观众提起许三多,我都会很感动,因为这个角色一直被大家铭记。同时,我也感到温暖,因为我作为演员,一直陪伴着大家。这让我更加热爱这个职业,想要拍出更多好看的作品给观众。”

对王宝强而言,这部剧是他成长的一部分。有时候,他感觉自己就像“活”在许三多里,许三多也扎根在王宝强的身体里。

“这部剧在那个时代影响了很多人,也包括我自己。那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自从我演了许三多后,我就一直在好好活着,努力去做有意义的事情。” 

从2003年每天拿15元补助的群演,到如今扛起两百亿票房的国民演员,王宝强始终保持着许三多的那种拙朴。无论银幕内外,永远乐乐呵呵、阳光积极的他是许多观众的“开心果”。 

“我太乐观了,人必须得乐观!”

 他认为,任何事情都要往好的方向去想,开发自己的快乐源泉。“我们这行就是要给观众提供情绪价值,把情绪价值拉满,服务观众。” 

早上7点跟着周润发一起跑步、不间断节食锻炼……为《唐探1900》减重30斤,在他看来,是“演员的本分”:“这有啥好说的,不值一提!”

《唐探1900》剧照
《唐探1900》剧照

王宝强说,年龄越大,越要学会自我管理。“好演员就得让观众看到自己与角色融为一体的效果。过程当然痛苦,但必须坚持,付出是应该的。”

深耕影视圈多年,面对网络流言,他直言要“把饭端稳”。“什么人都有,什么事都会发生,需多方视角看待,我依然健健康康,给观众正能量,这才是价值所在。”

“人不要经历点小困难、小挫折就被打败了,那太经不住风吹雨打了。老天给你这口饭吃,就得把这个饭碗端好了。” 从燕赵平原的农家院落到光影交织的摄影棚,王宝强用20余年完成了一场演员的“扎根”,始终保持着与土地的同频共振。

“扎得深的根才能抗倒春寒”

“扎根”,源于王宝强对职业的清醒认知。

从2015年《唐人街探案》到2025年《唐探1900》,这是王宝强参演《唐探》系列的第十年。十年“唐探”生涯,他见证了国产类型片的崛起,也亲历了电影市场的潮起潮落。

当被问及这十年的变与不变,他的回答充满深意:这十年经历了很多,变化也很大。回头去想,要珍惜每一年。

“我也不知道未来还有多少个十年,‘唐探’还能不能一直这样拍下去,观众还能不能一直看下去,自己能不能一直活下去,这些都是未知数,所以希望可以把每一部都当成最后一部,去珍惜、去对待、去拍摄。”

他的确一直是个珍惜当下的人。阿鬼的武器是把骨笛,吹响时能唤来群鸟。为了这个神奇设定,剧组准备了数十只训练过的鸽子。开拍时,鸽子屎落了王宝强一头,他调侃:这是要走运啊!

生活压力被解构成游戏,王宝强乐于将每个困境都变成故事。从少林寺学武到北影厂跑龙套,早已成为励志符号的他,却拒绝被“苦难叙事”绑架。

《唐探1900》花絮照
《唐探1900》花絮照

乐观不是天赋,是选择。这种本真延续到他对网络生态的思考。凭借“上热搜可以,塌房不行”的金句出圈后,他进一步阐释:观众需要快乐,但快乐不该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就像电影造梦,要造让人醒后更热爱生活的梦。

2017年,王宝强首次执导的《大闹天竺》遭遇口碑滑铁卢。面对“烂片导演”的嘲讽,他选择亲身到“金扫帚”颁奖典礼领奖,轰动整个互联网。失败是最好的老师,它让王宝强看清自己离“造梦者”还有多远。6年后,《八角笼中》横空出世,他交出了一份叫好又叫座的优秀答卷。

答卷远不止这一份。演员和角色是时间的化石,许三多的“傻”、唐仁的“闹”、阿鬼的“野”,都是他在不同阶段交给观众的记忆样本,同北漂时睡过的地下室床板、金扫帚奖杯上的积灰共同构成了王宝强对“扎根”二字的注解。

扎得深的根才能抗倒春寒,直至化作年轮深处的养分。如今站在两百亿票房的麦垛上,王宝强依然保持着躬身倾听大地的姿势。当流量浪潮冲刷过电影工业的滩涂,这个始终带着泥土气息的演员,正将自己活成一座桥——桥墩深扎在土壤里,桥身托起霓虹,而桥那头,永远站着二十年前在少林寺晨雾中翻跟头的少年。

《唐探1900》剧照
《唐探1900》剧照

来源:智族Life

作者:刘越

编辑:王伊萌

责编:王珊珊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网址:王宝强,只信一件事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74362

相关内容

宝宝辅食王中王
王宝强代言东风小康K17“创业先锋”
王宝强离婚声明内容全文 妻子马蓉出轨经纪人
我一生只完成了一件事,就是对病人负责
《宝宝辅食王中王》
材料一:冈野信雄,日本神户的小工匠,30多年来只做一件事:旧书修复。在别人看来,这件事
不做臭屁王!宝宝肠道护理妙招分享
身边的一件小事12篇
王阳明:遇事磨砺品性,遇人修养心性(一)
优信CMO王鑫:有故事的车都是二手车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