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草局答央广网:依法守护“绿色国宝” 让古树名木焕发文化生机
《城市绿化古树名木保护办法》保护古树名木资源 #生活技巧# #园艺绿化建议# #绿化法规#
央广网北京2月14日消息(记者王迟)古树名木是十分重要的物种资源、景观资源和生态资源,它承载着传统文化,记载着历史变迁,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
2025年1月,《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并公布,将于3月15日正式施行。作为我国首部国家级古树名木保护专项法规,《条例》从资源普查、分级保护、日常养护、法律责任等方面构建了全链条保护体系,标志着古树名木保护迈入法治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广州白云区钟落潭榕树(图片来源:国家林草局)
2月14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就《条例》内容及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央广网记者提问:下一步,主管部门将如何通过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挖掘传承蕴含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林草局生态司(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副司长刘丽莉对此进行了详细回应。
刘丽莉指出,“古树名木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内涵,我们要传承弘扬好。”首先,中华民族千百年的树木保护实践,体现了我国“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理念,北京密云“九搂十八杈”传颂着“为一棵树,挪一条路”的故事,广东新会天马村村民世代守护“小鸟天堂”,成为我国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动范例。
古树名木也是我国悠久历史的鲜活见证。陕西黄帝陵的“黄帝手植柏”见证了华夏大地5000年文明史,山东曲阜孔庙“先师手植桧”见证了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北京潭柘寺“帝王树”古银杏见证了王朝兴衰更迭。
同时,古树名木更是民族精神品格的文化化身。松、柏、梅等都被赋予了各自的品格和美好的寓意。“黄山迎客松”展现了开放包容的大国风范,“泰山汉柏凌寒”象征着坚韧不屈的民族气节,“塞罕坝功勋树”彰显出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湖南双牌桐子坳古银杏群(图片来源:国家林草局)
刘丽莉表示,下一步,国家林草局将以《条例》实施为契机,多措并举深化保护与文化挖掘。持续加强科普宣传,挖掘阐释古树名木历史文化内涵,大力宣传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古树名木,加大古树名木守护人宣传力度,讲好中国古树名木故事。
同时,将完善“一树一档”“一树一策”管理模式,依托智慧管理系统集成养护、巡查、复壮等信息,实现精准保护。此外,对非法采伐、移植、损害古树名木等违法行为,《条例》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全面追究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网址:国家林草局答央广网:依法守护“绿色国宝” 让古树名木焕发文化生机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75043
相关内容
江山如画|探访山西晋祠古树名木:科技赋能 让“绿色古董”焕新生保护“绿色国宝” 开启法治新篇
古树复壮技术让“绿色文物”重焕生机
杭州:为千年银杏“把脉问诊” 让“绿色古董”焕发新生
悉心保护“绿色古董” 上海古树名木重焕生机
广州第一文化古玩街文德路重焕生机
报国寺古旧书市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央媒看太原丨晋祠千年古树焕“新生”
广州用科技管理每一棵树每片绿地 “数字绿化”平台智慧度全国第一
活力古镇 古籍焕新……春天里的文化中国“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