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

发布时间:2025-02-16 02:48

城市更新:老建筑改造,新住宅区建设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城市生活新鲜事# #城市生活方式#

老宅

2015年12月02日 新安晚报

    □合肥 许若齐

    大凡是徽州真正的“土著”,对居住在老宅的回忆总体是不爽的。诚如一位徽州学者所言:徽州的老宅子让人感到压抑,它不阳光,也不健康,像一个阴鸷古怪的老人。

    遥想当年,徽商鼎盛时,黄山白岳间,“乡村如星列棋布,凡五里十里,遥望粉墙矗矗,鸳瓦鳞鳞,棹楔峥峥,鸱吻耸拔,宛如城郭,殊足观也。”高高的马头墙,窄小的窗户,一抹惨淡的阳光透过“四水归堂”的天井,射入幽暗的厅堂……每每夜幕降临,随着门闩的一声落下,深宅大院便陷入死一般的寂静。漫漫长夜,寂寞的妇人将一把把铜钱撒在地上,一一捡起,复又撒落,又一一捡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青春少妇熬成白发老妪。老宅的雕梁画栋应犹在,其间穿过了多少昨夜的星辰昨夜的风。

    休宁城北的一个老宅里,留存着我幼年的时光。记忆依稀的是一口井壁上布满青苔的水井、天井里一排条石,终年都是湿漉漉的,上面摆着几盆茂盛的天竹。我不敢亲近奶奶,她老人家如幽灵一般整日端坐在一间白天黑夜分不清的厢房里,一根瘦骨嶙峋的拐杖搁在一旁;裹脚布长得不能再长,散发着一股奇特的异味。还有几位老太太,分住在其他几间房子里,仿佛文物一样与老宅相得益彰。阴晦的冬天好冷,我用冻皴了皮的手拎着个火篮,终日蜷缩在宅子的一个角落里。

    诸如此类的印象很多,使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老宅怀有深深的恶感。看到它们在徽州一片片地消失,变成一堆堆颓墙碎瓦,竟油然生出一种歹毒的快意。乡村的亲戚朋友夸富显奢,便是平了老屋,在宅基地上结结实实地盖起三层洋楼,白花花的瓷砖贴墙,门楣上再也不是古戏文内容的石雕砖雕,而是用五颜六色的马赛克拼出些桃红柳绿、五谷丰登。进了家门,窗明几净,宽敞透光,即便是二十年前,彩电冰箱也是有了,置于最显眼处。古风犹存的是堂屋正中还是一张八仙桌,四长条凳;坐定后一杯热茶,旋即一盘肉包子,一盘茶叶蛋,皆热气腾腾;男主人西装布鞋,乐呵呵地招呼着。你被当贵客待了!吃了人家的嘴软,于是多少有些言不由衷地赞美起这里里外外落伍的时髦。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徽州热”一发而不可收。于我而言,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而产生的乡愁,没有成为日渐湮没的旧梦遗痕,倒越发成为萦绕不去的情思追忆。故乡的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何处寻觅不得,惟有其间矗立的老宅(含其他徽派建筑),才能明确无误地告知:这里是独一无二的徽州。视觉上的美感把多少外地客挑逗得一惊一乍,进而产生程度不同的痴迷。他们里里外外转悠,拍照片,写文章,发感受,自以为抓住了徽州的精气神;本土文人亦推波助澜,不遗余力地呼吁保护这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老屋确实是徽州最重要的表征与符号。一个村庄,哪怕有几栋老屋立着,明清的自然古意悠然;即便是民国时期的,也能让人漾出些怀旧的情怀。新建成的黎阳水街属中西混搭,它最吸引眼球的恐怕还是立在街心的贾家大院与石家大院。碧山书局的绝妙处在于开在一个古旧的祠堂里,尽管卖的是海德格尔、卡夫卡与村上春树。

    老屋渐渐被保护起来了,风景或风水好的还能卖个好价钱。买者有土豪,亦不乏有点钱又有点闲的读书人。城里的钢筋水泥森林太逼仄了,还有拥挤的交通、急促的生活节奏、更有铺天盖地的雾霾。撤退似乎是明智之举,徽州,俨然成了可躲可避的“后花园”。患了城市厌恶症者一般都要间歇性发作的,那就去徽州疗治吧。住老屋、吃土菜、挖红薯、打板栗、烤火桶……一些老宅改造的客栈火得很,节假日每每告罄。看着人们从老宅里进进出出,一副乐不可支的模样,我真想弱弱地问一声:住得真那么舒服吗?

网址:老宅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76076

相关内容

老年住宅
老宅活了
养老住宅设计要点
如何选择理想的养老住宅?养老住宅需要具备哪些特点?
让老宅重焕新生!姑苏区古建老宅修缮项目全面复工
老年人住宅案例分析.docx
《家·养老——居家养老住宅适老化改造》书评
适老化住宅设计规范12.17
老宅改造装修翻新
养老住宅的人性化设计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