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行“跨界”到乡村 90后小伙创立“大蒜咖啡” 一年卖出7万多杯|我们村的年轻人

发布时间:2025-02-16 09:36

在乡村的图书馆或咖啡馆阅读,享受一段宁静的午后时光。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乡村休闲指南#

封面新闻记者 陈彦霏

一辆墨绿色的小汽车,背后藏着一整套咖啡机设备,“Coffee+大蒜”的招牌格外引人注目,人们会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成都的大街小巷看到它。这便是戴超带领团队创新的“大蒜咖啡”。

“大蒜咖啡”咖啡车

“我们的大蒜咖啡一经推出就热度不减,目前我们主要有两个固定点位和一个移动咖啡车销售,每年能卖出7万多杯。”成都市温江区榜样青年社区总经理戴超告诉记者。

“大蒜咖啡”是在怎样的土壤里生长起来的?它的背后又有什么故事?2月13日,记者对话了戴超。

当地特产+特殊技艺

“大蒜咖啡”火起来有秘密武器

大蒜,家庭常用的味道浓郁辛辣的调味品;咖啡,风靡世界的都市生活主要饮品。这两者的结合会产生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

走进成都市温江区高山村,村中的榜样青年社区便是“大蒜咖啡”的诞生地。在梧桐树下的咖啡店中,咖啡师通过研磨、布粉、压粉,萃取、打奶泡、拉花等步骤,最后在表面撒上一层薄薄的蒜末点缀,一杯大蒜咖啡便大功告成。

“大蒜咖啡”门店

“喝起来完全没有辛辣味”“反而更像蒜香味道”“喝完后嘴巴没有异味”,很多品尝过“大蒜咖啡”的顾客都有这样的印象。对此,戴超向记者揭秘“大蒜咖啡”不是简单地将两者做加法,而是运用了有知识产权的独特工艺。

“我们研究发现,大蒜会在口腔中留下异味,主要是因为其中的硫化物,于是我们就采用了脱硫工艺制取大蒜液。硫化物去除以后,既保留了独特蒜香,又巧妙去除了刺激性味道。”戴超说。

“大蒜咖啡”是如何诞生的?作为乡村创业的生力军,这一切的开始自然离不开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戴超回忆,当时大家是从当地特色农产品出发,从温江当地特色的红香糯米、黑甜玉米等农产品中,选择了温江名优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温江大蒜。

“主要是因为大蒜的跨界结合在其他国家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先例,加上咖啡又是当代年轻人高频消费的饮料,就产生了这一组合。目前,我们的大蒜咖啡除了因为原材料方面带动了温江大蒜销售,也产生了一定品牌效应。”戴超说。

从国际投行到乡村“小院”

打造出自己向往的“诗与远方”

“大蒜咖啡”诞生的土壤,是戴超摸索打造的小院经济,也藏着这位从城市投行到乡村“小院”年轻人的诗与远方。

“我之前就职于国际投行,有着不错的收入,但在工作中,我时不时接触到一些乡村的项目,加上从小就向往乡村生活,感受到近年来乡村发展日新月异,我也越发想去试试,打造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戴超说。

戴超

2020年,戴超接手了成都南边一家名叫“梨园雅舍”的乡村院子,通过线上推广引流,并在经营中不断优化精品民宿产品模型,运用从投行学到的专业知识,让梨园雅舍扭亏为盈,用12间客房取得了年营业额500万元的成绩。据了解,“院子经济”让戴超不仅有了诗和远方,更迈入了发展事业的新赛道。此后,通过复制推广梨园雅舍的经营模式,他在成都周边陆续打造了6个院子,均取得了不错的经营成绩。

“能到高山村继续创业,也源于一次偶然机会,当时高山村的村干部以顾客身份,到我们小院体验,觉得非常不错,就邀请我去高山村继续打造院子经济。”戴超说,“我当时想更进一步,突破单个的院子经济,打造一个孵化院子经济的社区平台,于是就有了成都榜样青年CSA社区。”

成都榜样青年CSA社区

戴超表示,“大蒜咖啡”其实只是他们社区平台孵化院子经济的一个缩影。现在,成都榜样青年CSA社区已陆续有青年创客加入,从事美学设计的王莉莉、在云南做法餐的“老外”小松、年轻书法家小艾等一批热爱乡村的年轻人先后来到温江启动创业项目。

得知“我们村的年轻人”2025年领头雁寻访活动正在进行中,戴超也鼓励年轻人到乡村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只要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就一定会有结果。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利用好互联网,塑造自己的个人IP。”戴超说。

网址:从投行“跨界”到乡村 90后小伙创立“大蒜咖啡” 一年卖出7万多杯|我们村的年轻人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76631

相关内容

“国家队”中国邮政卖咖啡,跨界=赚钱?
余村,让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你
年轻人爆改的房子,是他们回不去的故乡
县城 + 咖啡 = ?|锐观察
CN/我家屋顶会发电! 从中国首个“光伏村”到“千乡万村沐光”
小伙开咖啡店众筹书籍 以旧书换咖啡借阅全免费
万乡文创
小伙开咖啡店众筹书籍 以旧书换咖啡借阅全免费
咖啡馆中的慢生活 主题咖啡馆成流行文化
2022年上海咖啡文化生活节:跨界火花四溢,咖啡地图上线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