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

发布时间:2025-02-16 12:33

《中医养生保健》系统学习中医养生 #生活知识# #健康生活# #健康养生书籍#

PAGE

PAGE1

中医养生学

(以下内容仅为考试整理,来自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中医养生学(供中医药类专业用),刘占文主编?

第一章绪论

中医养生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人民非常重视养生益寿,并在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立了既有系统理论、多种流派、多种方法,又有民族特色的中医养生学,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和中华民放的繁衍昌盛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第一节中医养生学的概念

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养生(又称摄生、道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自古以来,人们把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叫做“养生之道”。能否健康长寿,不仅在于能否懂得养生之道,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否把养生之道贯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历代养生家由于各自的实践和体会不同,他们的养生之道在静神、动形、固精、调气、食养及药饵等方面各有侧重,各有所长。从学术流派来看,又有道家养生、儒家养生、医家养生、释家养生和武术家养生之分,他们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养生理论和方法,丰富了养生学的内容。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养生学吸取各学派之精华,提出了一系列养生原则。加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等,使养生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例如,饮食养生强调食养、食节、食忌、食禁等;药物保健则注意药养、药治、药忌、药禁等;传统的运动养生更是功种繁多,如动功有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离戏、保健功等,静功有放松功、内养功、强壮功、意气功、真气运行法等;动静结合功有空劲功、形神桩等,无论选学那种功法,只要练功得法,持之以恒,都可收到健身防病、益寿延年之效。针灸、按摩、推拿、拔火罐等,亦都方便易行,效果显著。诸如此类的方法不仅深受中国人民喜爱,而且远传世界各地,为全人类的保健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第二节中医养生学的性质和特点

一、中医养生学的性质

中医养生学是从实践经验中总给出来的科学,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

经历了五千年亿万次实践,由实践上升为理论,归纳出方法,又回到实践中去验

证,如此循环往复不断丰富和发展,进而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内容上来看,

中医养生学涉及到现代科学中预防医学、心理医学、行为科学、医学保健、天文

气象学、地理医学、社会医学等多学科领域,实际上它是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是

当代生命科学中的实用学科。

中医养生学以其博大精深的理论和丰富多彩的方法而闻名于世。它的形成和发

展与数千年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因此具有独特的东方色彩和民族风

格。自古以来,东方人、西方人对养生保健,都进行了长期的大量的实践和探讨。

但由于各自的文化背景不同,其养生的观点也有差异。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华民族

文化为主体背景下发生发展起来的,故此有它自身特点,现略述其概要。

二、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特点

(一)多元化的文化特征

(二)整体动态的养生理念

中医养生理论,都是以“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为出发点,去认识人体生命活动及其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协调,讲究体内气化升降,以及心理与生理的协调一致。并用阴阳形气学说、脏腑经络理论来阐述人体生老病死的规律。尤其把精、气、神作为人体之三宝,作为养生保健的核心,进而确定了指导养生实践的种种原则,提出养生之道必须“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起居有常”。即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的移易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

(三)和谐适度的养生法则

养生保健必须整体协调,寓养生于日常生活之中,贯穿在衣、食、住、行、坐、

卧之间,事事处处都有讲究。其中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和谐适度。使体内阴阳平

衡,守其中正,保其冲和,则可健康长寿。例如,情绪保健要求不卑不亢,“不

偏不倚”,中和适度。又如,节制饮食、节欲保精、睡眠适度、形劳而不倦等,

都体现了这种思想。晋代养生家葛洪提出“养生以不伤为本”的观点,不伤的关键即在于遵循自然及生命过程的变化规律,掌握适度,注意调节。

(三)综合调摄的养生方法

人类健康长寿并非靠一朝一夕、一功一法的摄养就能实现的,而是要针对人体

的各个方面,采取多种调养方法,持之以恒地进行审因施养,才能达到目的。因

此,中医养生学一方面强调从自然

网址:中医养生学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76891

相关内容

《中医养生学》
中医养生学技巧.ppt
中医学的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学中的饮食调养技巧.pptx
日常生活中的中医养生思想,中医食疗学论文
中医养生学饮食养生法
中医养生短语 中医健康养生语录
中医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知识
中华医学养生丛书:中华养生食谱大全
中医饮食养生学(十三五)【全本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