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院地区生活美学课堂之创意木工系列课程 《第一期:寄木细工杯垫》制作活动圆满举办
生活美学课堂中的手工制作教程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城市生活艺术# #生活美学课堂#
沉浸在手工艺的世界里,慢慢打磨自己的技艺,淬炼心性,用“美”回报时光与岁月,这是一份幸运,更是一种选择。2018年11月28日上午,在紫竹院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举办了紫竹院地区生活美学课堂之创意木工系列课程《第一期:寄木细工杯垫》制作活动。由拥有6年木工经验的本意手作木工坊明星木工讲师苏遵为我们带来传统精细木工与木材拼花艺术的创意制作体验,吸引了地区20名居民积极参加了本次活动。
苏遵老师专攻于传统榫卯结构家具制作和车璇木工创作,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木工文化和欧美车库木工文化的结合,致力于传统文化的民间推广,让每一位朋友感受古人的超凡智慧和动手创造的乐趣。
寄木细工的发展源自日本传统工艺,相传在江户时代末期就有了寄木细工工艺,距今大约也有200余年的历史。以工艺精湛细致、造型美观大方而享誉世界。寄木细工是一种拼木的工艺(又称木片拼花工艺),也就是把各种天然色彩木材重新叠拼接成图样,再用刨刀削薄后贴上盒子或者抽屉,而制作出各种工艺品。也可以贴在木材的边缘当成组合木使用;甚至不削薄,直接将不同色块的木材加工成形。
唐代是我国历代王朝中实力最强的王朝之一,日本通过派遣留学生来唐朝学习和邀请唐朝各类人才到日本传授等多种手段,全面移植唐朝文化。苏遵老师通过幻灯片介绍了,日本奈良正仓院里珍藏着1200年前由中国的唐代传入日本保存完好的三种不同的琵琶,螺钿紫檀五弦琵琶、螺钿紫檀阮咸、四弦曲项琵琶,其中传世唯一一把五弦琵琶,极度华丽,唐代的螺钿镶嵌技巧被它发挥到了极致!琵琶纹饰中绘有一个骑在骆驼上的胡人乐手,周围是一些沙漠植物,是在世界上现存能表现大唐盛世繁华的珍贵文物。
寄木细工杯垫所选用北美洲天然色彩木材,胡桃木(黑色)、枫木(白色)、樱桃木(肉色),叠拼接成美丽的几何图案,每个杯垫都已加工成多块半成品,分发给学员手里。亲自开动脑筋设计图案,把各种各样的小块半成品组合起来,拼成独特的几何花型图案,进行粘合。把拼接粘合好的图形精细打磨,显现最终轮廓,并用细砂纸进行抛光,去除边缘毛刺,使表面光洁温润。收尾工作使用木蜡对其表面涂装,保护木材质感,增强其美观性。一个个独具匠心的作品孕育而生,大家同时也收获了整个创意制作过程中的喜悦感与成就感。
寄木细工堪称传统手工艺与生活艺术相结合的成功案例。观之我国,传统手工艺可以说是比日本还要丰富很多,诸如中国传统的石作、木作、纺织、陶瓷、墨砚、造纸、印刷、食品加工等十四种手工艺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进发展,使得传统文化技艺不断丰富。苏遵老师以幽默专业的讲课方式,将传统木工文化讲解和教授给大家。让零基础的学员,在愉快的制作中收获一个精美的木艺作品,深受广大学员的喜欢。接下来,紫竹院街道将以“文化系列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地区居民对社会文化生活和人文艺术修养的需要,大力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网址:紫竹院地区生活美学课堂之创意木工系列课程 《第一期:寄木细工杯垫》制作活动圆满举办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77996
相关内容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紫竹院地区生活美学课堂之重阳节插花雅集圆满举办少年班学院“美食与生活”劳动实践课堂本学期课程圆满结业
品生活之美 享劳动之乐——“美食与生活”劳动实践课堂本学期课程圆满结业
公共教学部创新公共选修课教学方式 ——公共选修课“创意手工艺制作”及其第二课堂活动的教学实践
学校举办“快乐工作 幸福生活”沉浸艺术创作课堂
课程回顾 | 美刻创意生活公益大课堂第一课《咖啡传播计划》
华东理工“美食与生活”课教学生体验劳动之乐
【新民网】华东理工“美食与生活”课教学生体验劳动之乐
重庆大学第二课堂美育课程——“微型景观DIY”活动顺利举行
瓦舍茶宴第一期 | 生活茶艺美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