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长之建议三:过创造性的生活


2025-02-13 07:20 ·北京 ·高校金融学专业副教授
在摆脱了成见的束缚,也有意识地筛选了摄入的信息以后,实现终身成长的下一步是去过创造性的生活。在瓦罗尔看来,所谓“创造性的生活”大致包含两个步骤,首先是找到自己的“第一性原理”,接下来,是将你的“第一性原理”投入尽可能多元的应用。
要是你关心商业相关的话题,对“第一性原理”这个概念大概不会陌生。所谓的“第一性原理”是一种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我们要将眼前的问题分解到最基本的假设和事实,再从这些基本的元素入手,重新构建问题,给出解法。我们今天且不谈“第一性原理”在企业层面的应用,单说它对个人成长的启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是烹饪。美国有位家喻户晓的名厨叫朱莉娅·蔡尔德。她主持了四十年的电视烹饪节目,甚至因此登上了《时代》杂志的封面。可是在年轻的时候,蔡尔德并不会做菜。她只会笨拙地照搬一道道食谱,一旦看漏了哪一步,或是食谱上出现了错误,就做不下去了。直到37岁这一年,蔡尔德进入法国蓝带学习厨艺。她这才明白,任何一道食谱都是由最细碎的基本操作组成的。一名优秀的厨师并不需要熟记菜谱的流程。他只需要将最基本的技法都练到精熟,了解每一种烹饪方法会给食材带来的改变,尔后,就能创造性地发挥,哪怕在中间的某个步骤上犯了点小错,也可以通过后续的操作来加以修正。
瓦罗尔讲蔡尔德的例子当然不是要教我们做菜,而是为了说明,任何一套复杂的技术都可以分解到最基本的原理。而只有掌握了原理,我们才能做到一通百通,不再拘泥于成规,便可以走出一条自己的新路来。烹饪是如此,各项运动、乐器的演奏、服饰妆造、编写计算机程序、阅读和写作也都是如此。甚至在这些具体的技艺之外,我们每个人的性格和天赋也可以通过“第一性原理”来加以审视。找出你最基本的、不同于他人的优势,这将是你开启创造性的生活的钥匙。
关于你自己的底层原理,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给出现成的答案。瓦罗尔只是提示了一些线索:回顾你的人生,你能看出哪些反复重现的模式?有没有什么事情,你做起来像玩一样轻松,别人却感到很难呢?你最亲近、最了解你的伙伴,会认为你有什么超常之处?有什么事情让你反复受到夸赞,你自己却不以为然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有一点值得注意,我们的天赋常常以一种不大起眼的形式出现。很可能,由于你在做某件事情时轻而易举,你反倒不大能意识到,那正是你的天赋所在。毕竟如此简单的事情,又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你的天赋还可能是长久以来被你压抑的某种愿望。在成长的过程中,这种愿望让你显得与众不同。而为了让自己融入群体,你调低了心中渴求的声音。事物的真相常常藏在隐而不显的地方。你可以试着套用瓦罗尔刚才的这些问题来问问自己,或许,它们能给你带来一点新鲜的自我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旦了解了自己的底层原理,也就是你最基本的性格特质和天赋所在,你就可以试着对它们进行重组,就像一名厨师掌握了厨艺的底层原理,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研发食谱一样。瓦罗尔在书中将这种创造性的生活方式称为“将自己多元化”。一名优秀的歌手不一定要继续在音乐的领域里探索,他的“底层原理”可能是他歌唱时深情的叙事技巧,而这种技巧可以帮助他成为一名出色的小说家;一名演员可能对镜头语言极其敏感,当他将这样的“底层原理”应用于绘画时,画面也显示出丰富的故事性;一个多年的创业者具备过硬的项目管理能力,或许有一天,他决定转型做一名导演,大型的剧组在他的领导下运行得有条不紊。“第一性原理”的精髓在于对底层元素的重组,有了这样的灵活性,我们就不必停留在旧有的职业路径上,任凭惯性的摆布。就像瓦罗尔自己体验到的,多元化的人生辽阔广大,包罗万象,在人生的任一阶段都保有开放的成长性,这也是深层的满足感和安全感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