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热点丨出示收款码竟被盗刷?!付款方式“进化”,防骗技巧快了解→

发布时间:2025-02-17 09:41

不在家中留置大量未付款的快递单据,以防被追踪。 #生活常识# #生活安全# #居家防盗技巧#

近日,湖南警方通报了一起令人警醒的“二维码”盗刷案件。从事手机销售的赵女士,在通过视频向“客户”出示收款码后,账户里的资金却被离奇转走了。明明出示的是收款码,钱款为何却被盗刷了呢?

几秒内竟被盗刷超千元?

2024年7月,赵女士收到一条陌生人添加好友申请,对方称欲购买手机。双方敲定型号与价格后,对方提出通过支付宝转账付款。在赵女士提供支付宝收款码后,对方却以种种借口称无法支付,提出要通过视频通话来进行付款。

赵女士:

我先给了公司的收款二维码,他说要用我们自己的支付宝,我就把收款二维码给他了,我看到支付宝就被刷了两笔金额。

就在赵女士展示收款码的短短几秒时间内,就被刷走了1400多元,待赵女士反应过来,对方早已将她拉黑。随后,赵女士选择了报警。

民警通过对现有线索梳理分析,发现这是一起利用受害者缺少对“付款码”等支付信息的保护意识,进行“盗刷”的案件。

警方发现,打开支付宝“收付款”功能,首先出现的是“付款码”。其次,赵女士被盗刷的两笔资金,一笔是499元,一笔是999元,都在支付宝免密支付额度内。

警方推测,犯罪分子通过支付宝“付款码”和“收款码”切换的间隙,将受害人的“付款码”截屏或者拍摄下来,同时因为受害人开通了支付宝“免密支付”功能,犯罪嫌疑人利用“免密支付”将受害人的钱进行盗刷。

民警介绍,不少支付平台的收付款码都存在这样的设置问题,使用者在支付程序中打开收款页面之前往往要先经过付款页面,加之不少用户开通了小额免密支付功能,不用输入密码就可以直接支付钱款,而这也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经过民警深入研判,一个以黄某为首、长期在湖南及广东等地流窜作案的专业盗刷团伙浮出水面,该团伙7人通过“隔空”盗刷付款码手段实施犯罪,作案200余起,涉案资金一百余万元。目前,黄某等7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警方提醒:可设置“付款码”隐私保护

关闭免密支付

警方提醒,公众应提高安全意识,注意保护支付信息,不可随意展示给他人。可设置“付款码”隐私保护,关闭免密支付,以避免潜在的风险。

商家要提升法律意识,在遇到持有来源不明的付款码的可疑人员时,不可轻易给对方进行扫码。一旦发生财产损失,要第一时间报案。

【打开付款码隐私保护】方法

打开支付宝【收付款】——点击右上角【···】——选择【付款码隐私保护】——打开该功能。

【关闭“免密支付”】方法

打开支付宝——点击右下角【我的】——点击右上角【设置】——点击【支付设置】——点击【免密支付】——关闭该功能。

支付宝的“碰一下”支付

你使用了吗?

那支付宝的“碰一下”支付

是什么技术?

这种支付方式安全性又如何呢?

生活中应如何预防诈骗?

“碰一下”支付属于条码支付

不少人会认为支付宝的“碰一下”是我们所熟知的NFC技术。但事实上,NFC是近距离传输技术,NFC支付则是一种基于调用银行卡信息的支付方式,一般会先将银行卡信息加密存储在手机本地,并在支付时通过NFC功能将银行卡信息传输到收银设备中。

而支付宝“碰一下”是基于NFC(近场通信)技术和二维码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支付方式。它的原理是通过NFC的近距离通信能力,快速识别支付终端,并结合二维码技术完成支付验证。这样的方式虽然用到了NFC功能,却没有直接用于“支付”。

图源:支付宝

“碰一下”支付和扫码支付一样,都是目前常见的条码支付的一种。“碰一下”支付需要先解锁手机,然后通过近场传输将用户手机与商户收银设备进行“连接”,而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支付”这一环节。在“连接验证后”,“碰一下”支付才会使用支付宝App并完成支付。

“碰一下”支付安全吗

NFC技术和二维码技术相结合的支付方式,用户只要将手机靠近支持 NFC的支付终端,即可快速启动支付流程。相比传统的二维码支付,这种支付方式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步骤,提升了支付效率,节省了时间。

这种支付方式虽然提高了支付的便捷程度,但也有不少人担心其中的安全性。实际上,这一支付方式采用多重措施保护用户支付安全。首先,使用这种支付方式,用户必须主动解锁手机才能用支付宝碰一下支付,未解锁手机时不会无故付款。其次,用户支付时有智能实时风控系统对每笔交易进行多维度检测,如风险等级高,就会停止交易,或要求输入密码或刷脸等方式做二次验证。

生活中不能随便“碰”

其实,大家对支付方式的担心不无道理。目前,已经出现了下载虚假App后使用NFC功能被盗刷的相关案件。此类案件大多以“航班故障”“扣费取消”为由,要求受害者下载虚假软件,并通过NFC功能将银行卡信息与虚假软件绑定,同时使用屏幕共享等技术,被诈骗分子远程操作,导致资金损失。

不难发现,受骗根源是手机安装了非法NFC相关软件和屏幕共享软件,犯罪分子通过远程控制受害者的手机,利用NFC付款功能进行转账。

在生活中应如何预防被骗?我们平时应不扫描不明二维码,不下载来源不明的软件。在接到自称客服的电话时,务必核实其真实身份,尤其是涉及改签、退款等敏感信息。对于,任何要求打开屏幕共享或远程协助的操作均应高度警惕,避免泄露个人信息。

半岛新闻综合整理,素材来源:央视新闻、广东科普、支付宝等

网址:追热点丨出示收款码竟被盗刷?!付款方式“进化”,防骗技巧快了解→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78733

相关内容

卖手机收到货款却成了“赃款”?网络二手交易出现诈骗洗钱新方式
卖了部手机后,收到的货款却成了“赃款”?网络二手交易出现诈骗洗钱新方式
卖手机收到货款却成了“赃款”?网络二手交易出现诈骗新方式
日常生活防骗防盗技巧
警惕新兴盗窃犯罪!扫了微信“付款”,却没收到钱
卖二手手机,货款竟成赃款 网络二手交易被诈骗分子利用成“洗钱途径”
网络购物防骗技巧8点
生活网购时有哪些防骗技巧
揭秘:高价回收旧手机,竟然是骗局!身份证支付密码都被偷了
“她”的被盗手机=“他”的ATM取款机 – 汉中在线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