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正在成为一门生意
偶尔的孤独也能成为一种独特的人生体验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乐趣# #旅行探索乐趣# #孤独行的乐趣#
《更新学堂》·第529篇
内容来源| 本文摘编自人民邮电出版社书籍
《孤独消费论》 [日]三浦展 著
责编| 柒排版| 拾零
第 8835篇深度好文:4606字 | 12 分钟阅读
一、孤独,正在成为一门生意
当孤独的症候在新世代中弥漫开来,消费有可能变成一种解药。——《孤独消费论》
2021年我国单身人口达9500万,2022年破亿,2023年突破2.4亿,2024年末逼近3亿。
据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约36%的美国人经常或总是感到孤独,其中超过一半的孤独来自18-25岁的年轻人。
我们都在主动或者被迫地进入孤独时代。在人人孤独的时代,孤独,却正在成为一门生意。
日本社会消费研究学者三浦展认为:孤独,会成为很多人长期面对的慢性问题,而“孤独经济”,可能会是消费者在人口结构变化下,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谁能帮助消费者更好地应对孤独,谁就能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二、消费狂飙的时代已经结束
人类最大的不幸是连物质欲望都无法得到满足。次之的不幸并不是人类拥有无穷的欲望,而是欲望轻易就能被满足。
消费本身就是一种通过消耗实现自我满足的行为。
泡沫经济时代 过去 ,我们对 炫耀性消费 感到疲倦,消费狂飙时代结束 ,人 们开始摸索新的人生意义 。再生活化、再人格化消费兴起。
所谓“再生活化”,是指重新整理、评估经济高速发展前普通人的生活方式,然后将其中的一部分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之中。
具体而言,在日本人们渐渐有了亲自动手制作食物的意愿。从事农业的人逐渐增加,参加味噌制作体验坊的人、自己动手制作梅干或梅子酒的人也多了起来。
这些行为,在半数以上国民都从事农业生产的20世纪50年代,其实是人们每天都在做的普通劳动。
也许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远离那个年代的现代生活,尤其是数字化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变得缺乏“人味儿”的现代生活到底对不对?
中国也是一样,互联网上无数的手工博主、乡土生活博主蓬勃发展,线下自然、原生态、生活化也成为各行业的新兴营销点。
科技的飞速发展,让如今的人们如同生活在割裂的时空之中,一方面,人们可以很快速地“看见”其他人的生活,另一方面人们又真实地生活在“附近缺失”之中。
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一样,人们如此渴求真实感。人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能由自己掌控,自己能真正了解可以在什么地方、通过什么方式延续自己的生活。
比起脑力劳动,体力劳动更能让人获得现实生活的真实感。从事体育运动或体力劳动,最好是干农活这种与大自然打交道的体力劳动,更容易让人获得对生活的全面感受。
相应地,手作、徒步、骑行、种植等体力劳动参与的消费逐渐增长。
三、消费正在脱离消费本身
在本书中,三浦展提到“越孤独越消费”,同时也提出“消费正在脱离消费本身”。看起来有点矛盾,如何理解?
消费正在脱离消费本身 ,正是因为单纯的物质消费已无法对抗精神的孤独,人们的需求转向精神消费。 这种消费形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人们更倾向于购买价格实惠的商品。这并不意味着消费者会选择廉价、低质量的产品,相反,他们会寻找物有所值、能为自己带来幸福感和满足感的物品。
例如,在百元店中能找到具有设计感、可爱且富有创意的商品 ;在二手市场快乐地“淘宝”。
第二,与第一点相关联,人们开始购买二手商品。也就是说,消费者会在各种二手专卖店、在线拍卖平台、网络跳蚤市场、实体跳蚤市场及二手店铺中购物。
即使是古着中的高级品,也可能以一两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00~1000元)的低价购得,性价比极高。
第三,人们会获取免费的物品。这包括继承家中老一辈遗留下来的物品。
第四,人们开始修复损坏的物品,延长其使用寿命。与以往相比,现在人们随手丢弃损坏物品的做法变少,转而选择修理它们,延长其使用价值。
第五,人们也开始自行出售物品。大家逐渐认识到,即使是低价购进的二手商品,再次出售时也可能以高于购买价的价格卖出。
第六,人们开始自己动手制作食物。如自己酿造梅子酒,共享农田等。
第七,赠送、接收或交换物品的行为变得更加普遍。
总之,近年来,人们不单是通过购买商品来满足消费需求,还通过与物品建立以上提到的新型关系来体验爱和快乐。这些关系通常还能给人们带来额外的收获。
《孤独消费论》这本书提到的推崇活动、文化复古、古着、移居……无一不是精神型消费的代表。
四、越孤独,越消费
在第五消费时代中,人们的物质需求已经得到高度满足,而老龄化带来的孤独感是再多物质型消费都无法消解的。
因此,消费者转而向精神型消费寻求消解孤独的答案。
根据三菱综合研究所每年对日本3万人进行的生活者市场预测系统调查,有21%的人感到孤独(其中,“非常孤独”占5.2%;“孤独”占15.6%)。
特别是在20~39岁的女性群体中,感到孤独的比例较高(如图所示)。
资料来源:三菱综合研究所生活者市场预测系统,2022年。
也就是说,在日本的总人口中大约每5个人里就有1个人感到孤独,而在年轻女性中大约每4个人里就有1个人感到孤独。
正如后文将要讨论的,这种孤独感在很大程度上与未婚或独居有关。
在进一步分析孤独感与消费行为的关系时,我们发现人的孤独感越强,越会消费,其消费覆盖的领域也越多。
因此,我们可以说孤独是推动消费增长的一个因素!由于孤独隐藏在人们内心隐秘之处,从这个层面上看,消费行为也变得更加隐蔽、私密化。
那么在孤独消费时代,谁会在孤独社会中受益呢?
尽管日本已经历了30年的经济萧条,但还是有一些行业在隐秘地维持着逆势增长——孤独消费下的5大增长行业。
1.推崇活动
“推崇活动”主要指的是持续关注并支持喜爱的艺人,购买相关商品的活动。个人自由度提升伴随着孤独感加剧,导致更多人投身于推崇活动。
中层人群偏爱虚拟体验,上层人群享受真实互动。 包括不限于:音乐节、演唱会、谷子经济、游戏、IP市场等。
2.搞笑节目和美容消费
中国近期某项针对脱口秀等喜剧综艺调查显示:脱口秀的热度在逐年增长。这与日本搞笑节目情况趋于一致。
而在日本,美容消费不仅仅是女性,孤独”男性的美容相关消费比例更是高达18.9%。
3.全民总应援/众筹社会
比起追求物质财富,现代社会更加重视精神富足、人际关系和社会链接。
人们通过相互应援获得快乐和满足感。 百亿补贴、助力《哪吒2》票房100亿也是一种应援消费。
4.复古
复古消费者对未来持乐观态度,他们重视传统习俗,主张个人责任高于集体责任,通过复古消费感受生活的丰富性,在物质富裕、社会和谐的时代回忆中寻求慰藉。
5.古着
古着消费与孤独感无关,但与对未来生活的不安感有关,对未来持乐观态度的人 , 古着消费额更高,古着具有治愈效果,能给人带来独特的安宁感和情感链接。
人们最大的消费对象其实就是人生,所谓的终极消费就是人生的成就。
消费本身并不是对时间和人生的消耗,而应当是对充实的时间和人生的追求。
是把一生浪费在无用的事情上,还是不断消耗以致精疲力尽, 抑或 充实地度过一生,心满意足地死去?
这是人类要面对的最大的问题,也是 孤独 消费时代人们 重点关注 的问题。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好文阅读推荐:
网址:孤独,正在成为一门生意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79984
相关内容
孤独与独处的意义单身家庭或将成为主流:我想独处,不想孤独
孤独,是一种自由
【心理学与个人成长】之十:孤独和独处
《百年孤独》:一个人内心的强大,是从享受孤独开始的
孤独
《生活需要孤独感》
《旅行任意门》收官,娜扎坦言人生最孤独时刻是“父亲过世”
青年独居图鉴:生活在孤独与自由之间
珍惜孤独的时光,它会教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