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中心「可持续」这门生意,真的越做越大了!

发布时间:2025-02-18 03:07

持续进步,挑战越大,收获越大。 #生活乐趣# #生活态度# #积极面对挑战#



可持续正成为商业空间的时尚新密码。

近两年,可持续的风吹过大街小巷,吹入商业空间,从一句句口号逐渐落到实处,成为消费者可感知的生活方式。

今年,在大环境进一步倡导之下,5月13-19日被定为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为“绿色转型,节能攻坚”,而5月15日则被定为2024年全国低碳日,活动主题为“绿色低碳,美丽中国”。

借此契机,我们也进一步对实体商业空间的“可持续”生意进行了审视,一些新的趋势也浮出水面。以往,当商业空间谈论可持续或是绿色低碳的时候,人们往往联想到社会公益或是商业向善。而今,随着越来越多有趣味、有价值的玩法的出现,低碳可持续正成为潮流指数的加分项,受到“时髦精”们的追捧。

大体来看,当下商业空间的「可持续」有三个维度较为值得关注。其一,是以绿色低碳、可持续理念及生活方式的传递为主要目的营销活动,常见各类低碳市集、展演及互动等;其二,是低碳可持续为主打理念的品牌及门店的引入;另外一方面,则是硬件空间及场景的铺设。因此,本文将重点从这三个角度对部分商业空间的可持续亮点进行分析探讨。

花样百出的可持续绿色内容运营

近日,深圳万象天地迎来了#MIXTURE可持续生活季,项目携手10+可持续生活方式品牌,全新打造了1个可持续空间据点-MIXTURE Sustainable Club。空间由MIXTURE携手WAARCHI STUDIO设计完成,以「梯田」作为结构索引,融合中国古建筑智慧和当代可持续新材料,呈现整座建筑空间自外向内的可持续性。据悉,活动期间,在项目高街引入的“盒子”包括National Geographic全国首个FIELD胶囊系列限时快闪空间、mad nomad可持续行走空间、东边野兽华南首家限时概念店、TENERA华南地区首次线下POP-UP快闪、WAARCHI华南首家限时概念店、席地而作·民意小集限定场景等。



在可持续生活的玩法上,项目推出MIXTURE“素”人体验区,消费者拿上可持续地图,便可领养一份专属种子;营造Patagonia“攀岩很酷”可持续攀岩摄影展深圳站、 FREITAG 限时主题展览、传播可持续闽地茶文化的BASAO红乌龙主题限定店及不定期开展各类活动的MIXTURE WORKSHOP可持续工坊等可持续生活场景;此外,深圳万象天地亦携手中国首个可持续时尚消费决策引导平台R.I.S.E.及Plastir发起空瓶回收计划,将收集来的空瓶交由专业机构使用塑料中和技术进行加工,生成新的mxtr周边,而消费者也可通过美妆空瓶兑换万象星。



这档以可持续为主题的营销活动自推出以来,也迎来了大量年轻消费者的参与和自传播。从消费者视角来看,一方面,所能够体验到的倡导可持续理念的快闪门店本身即为本土市场较稀缺的潮流品牌;另一方面,他们所能够感知的参与到低碳生活中的形式也充满创意,无论是废物利用有了关联商场积分的体验,还是见识到各式各样建材物料在失去原本的意义之后又以艺术再造的形式成为有用之物,亦或是在可持续手作共创中建立圈层社交,都让这件原本看似遥远的事物变得不再一样。



类似的案例还可见于不少有策展氛围、艺术属性的商业项目。如在5月10日,百联西郊购物中心以《你好,百变新生》为主题推出可持续焕新展。本次可持续焕新艺术改造公益展,携手冰墩墩设计师——曹雪老师为联合策展人,与国内数位一线潮流艺术家们,以艺术触角与巧思之手,发掘并改造生活中的旧物。消费者可以带上闲置日常物品,投放进“洗衣机”,它将会在艺术家手里重获新生,成为艺术作品的一部分。

显而易见,当有了艺术、时尚的傍身,参与到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中来,消费者感受到不仅仅是情绪价值,还有更多物质本身的惊喜和独特IP属性。



梳理目前流行的玩法,策展+手作以及容纳各类快闪小店的市集的形式热度不断攀升,且在国内商业繁华程度较高的上海市场更是呈现出一种“内卷”。不久之前在上海K11艺术购物中心,也联合WAARCHI呈现了一场可持续纸壳建筑巡展;上海新天地于四月份地球日期间举办可持续时尚市集“新天地碰头”,联合20+可持续主题摊位,15+可持续工坊以及两大回收装置,消费者可以通过闲置牛仔裤捐赠,深度参与到商场主导的可持续生活并与之发生情感连接;北京来福士推出限时人间废品超市&循环商店等。





另一种新潮的玩法,则是以圈层为出发点建立社群,为本身对于绿色低碳理念认同并乐于践行的群体营造一个同好平台,并由此建立起其与商场长久的线上+线下的流量池。比如不久之前上海淮海中路的 HAI 550 举办了「可持续践行者社群」启幕活动,邀请到多个领域关注自然与可持续的践行者,以「万物皆可持续」为立题,对可持续生活与商业话题进行探讨,同时呈现了 BottleDream 12 周年「接点地气 down to earth」主题展、自然可持续事业品牌主理人理念以及 HAI 550 品牌展三大展览板块。





不容小觑的可持续品牌及门店

实体商业空间的趋利属性,也意味着美好生活方式的倡导不仅仰望星空,还应有脚踏实地的效益。从这点来看,眼下一些本身在基因中植入可持续理念的品牌,或是在概念上探索绿色低碳的门店,正备受商业空间和消费者的青睐。

有着“可持续”精致感的美妆品牌如2020年诞生于上海的东方草本可持续护肤与生活方式品牌东方野兽。该品牌一方面坚持可持续开发原则,努力实现替换芯设计的用料最低化,让包装可完全进入循环回收系统,改变护肤品容器用完即弃带来的环境压力,并与景德镇当地陶瓷工作室合作,以专利技术使用90%以上回收材料,制作成东边野兽产品容器;另一方面,在公益维度上提出“文化创见启发美好生活,商业创新推动社会共益”的模式,开展系列公益主题创作巡展活动,反向赋能并回馈原料产地和社区,并与当地村民公平采购与技术帮扶关系,制定可持续采收标准,共同保护生态多样性,并定期驻地培训草药再加工技术与活性检测方法等。除此之外,该品牌在线下门店也采用共聚丙烯PP购物篮全生物降解、100%可降解物料卷袋等,每年预计减塑约7.3吨。

以可持续生活为主打卖点和模式较为出圈的综合可持续商店亦有诸如3R Labs、广州SeeDStudio、香港slowood可持续商店等。

首先是上海的3R Labs,该品牌3名字上沿用了可持续领域人尽皆知的3R原则,也印在了店面临街的玻璃上:Reduce(减量化),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门店通过展览、商品陈列的方式让大众更近距离地感受可持续商品的制作,引发对资源可持续利用、社会环保以及环境友好等相关的思考。



品牌在空间软装上尽可能使用可持续材料,据了解,老木板、易拉罐、红酒塞等均是回收而来,吧台台面也是由回收塑料重新制成,也被不少消费者称为“垃圾”建起来的店。门店内货架均可拆卸和重新组装,不仅满足不同的陈列需求,也可通过移动货架使得整体店铺具有极大的灵活度,满足不同时期的陈列和活动需求,实现运营层面的可持续;门店不仅涵盖了包袋、家居、香氛、身体护理、宠物用品等综合零售,同时也是链接可持续社群、机构、品牌公共活动等的社群公共空间。



位于广州的SeeD席地可持续空间,则是一个以可持续商店、社区花园、有机厨房、阅览书角等功能区域的开放空间。商店隐于城市繁华社区,绿荫环绕,交通便捷,不仅仅提供可持续商品选购的场景,还会不定期举办各种不同的展览、工作坊、花园共建、观影、桌游、可持续新品上新等活动,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集种植体验、花园共建、阅读休憩、活动社交等生活选项于一体的空间场所。



秉承环境友好的基本原则,在这里可以体验和购买精选来自世界各地的可持续生活好物,产品范围涵盖新手入植(back to the ground)、大地美食(from farm to table)、家居好物(from farm to household)和纯净护肤(from farm to skincare)四大板块。源自有机农场的天然洗护系列,从种植到餐桌的香草小森林套装,让塑料瓶新生的环保购物袋系列,拒绝不能被大自然分解的有机护肤品牌,致力于研究原生老品种的有机粮食品牌……通过这些沉浸式体验,引发消费者对环境与社会的思考与关注。



位于香港中环的可持续商店slowood,相信很多对可持续领域有所关注的人都不会陌生。该品牌从包装、到产品、再到购买方式和使用方式,每个细节强调零包装、零浪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slowood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新形象,因为美学,也使得可持续性变得年轻和时尚,凭借高颜值或时髦吸引到很多年轻人关注。品牌方面也表示,从客群画像来看,很明显观察到新一代年轻人对气候变化有了更多认识,有一种以前不存在的紧迫感。





有消费者记录了打卡消费的可持续体验过程,带一个干净的沐浴露洗发水空瓶,撕下一张胶贴并记录空瓶重量,选择自己喜欢的产品按压装瓶,再次称重,减去瓶重记录净重及产品编号,由此便身体力行感受到零浪费的消费方式。





事实上,除了乘着可持续的风潮逐渐壮大的可持续商店们,以可持续为主题概念打造门店也正成为部分品牌新的探索。比如去年在深圳湾睿印开业的Olé低碳实验店,该店囊括1000+款绿色环保商品,品类囊括了果蔬、生鲜、零食、日用品等,同时大力推行本身即具有可持续理念的品牌如朝日唯品等;在低碳可持续的内容运营方面,给予自备购物袋消费者相应积分奖励、购买环保商品双倍积分、联合【良食基金妈妈厨房】推出了可持续膳食食谱、推出可降解餐具等。





技术赋能下的可持续场景进阶

谈及低碳及可持续,如果把内容运营、品牌方面的调整视作软进阶,那么,商业空间在硬件方面的可持续探索显然是硬进阶。尤其是随着商业地产REITs时代的到来,这也是不少商业地产企业在ESG方面越来越看重的硬指标。

此前我们曾报道过深圳印力中心加速落地光储直柔技术,“光储直柔”是在建筑领域应用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四项绿色低碳关键技术的简称,运用智能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实现建筑用电的自我调节和自主优化功能。这意味着,建筑不仅是一座“绿色发电站”,也具有智能配输电功能,弥补了太阳能等绿能相对不稳定的短板,可为电力的供需矛盾提供有效缓解。



事实上,将商业空间打造为绿色建筑,已经是一种大势所趋。以印力集团为例,其截至2022年获得绿色建筑设计/运营认证的项目达13个,其中上海南翔印象城MEGA获得LEED铂金级认证之外,温州印象城MEGA、上海松江印象城、上海七宝万科广场均获得LEED金级认证。

据风财讯智库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4月30日,200家品牌房企中,ESG报告的披露率为74.87%。太古地产作为香港老牌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工作不断取得突破,其于2023年道琼斯可持续发展世界指数晋升至全球第二位,其2023年可持续报告多达310页。

恒隆地产同样在近期公布了183页的2023年可持续发展报告。目前为止,共有39座建筑物获认证为绿色建筑。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逾80%旗下整体建筑楼面面积获评为绿色建筑。

如今,可持续发展的命题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商业空间作为社会公共空间,当下及未来,都是一个培养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关键地带”。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有不少消费者对于参与可持续,尤其是购买可持续品牌商品过程中的溢价有所质疑。这也意味着,购物中心在将“可持续”这门生意做大的同时,仍需要与品牌、消费者的共同前行与探索,这些环境友好的商业生态能否从可持续发展出发,继而拥有可持续的长久生命力,相信每个心系未来环境的人都自有答案。

网址:购物中心「可持续」这门生意,真的越做越大了!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80030

相关内容

“商场=公园”了?购物中心的“野心”越来越大
可持续时尚|环保新力量,越来越丰富的可持续创意引擎
门越重=门越好?木门选购的8大误区
门越重=门越好?木门选购的8大误区
越来越多人践行的可持续旅行,是一种怎样的旅行方式
可持续时尚|服装租赁真的是门环保好生意吗?
卫生间不是越大越好,中国人的这个思维,真的影响了很多人的生活
绿意盎然穿越世代可持续发展成为新趋势标志
“抠门经济”火了,这届年轻人越来越穷了
购物、出行,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