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榜美丽海湾 ,沿浦湾走稳绿色发展“新路子”——中国环境网
春季美国南部的墨西哥湾沿岸适合海滩度假 #生活知识# #旅行生活# #旅行季节#
这个春节假期,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霞关镇迎来旅游热潮,游客们吹着海风体验年俗,海滨城市魅力尽显。霞关镇海岸线所属沿浦湾,不久前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三批美丽海湾名单。
图为沿浦湾。赵高翔摄
沿浦湾位于浙江省最南端,与福建省福鼎市沙埕湾交接。沿浦湾海岸线长39.89公里,滩涂面积达13.06平方公里,孕育中国“虾皮之乡”“紫菜之乡”。近年来,苍南县以美丽海湾创建为总抓手,对标海湾水质优良比例、海洋生物保护情况、滨海湿地和岸线保护情况等指标评价,扎实推进陆海环境重塑、海岸生态修复、海洋碳汇交易等工作,走稳绿色发展“新路子”。
陆海同治重塑新生态
“美丽”的背后,是苍南县一系列多管齐下、陆海同治的坚实行动。2020年,苍南县发布并实施《苍南县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计划》以“减氮减磷、生态扩容”为主攻方向,将沿岸和湾区作为主要战场,系统部署了三大核心任务:入海河流氮磷减排攻坚、排海污染源规范整治及沿岸生态修复扩容工程。
图为沿浦湾。温州市生态环境局苍南分局供图
为严控陆源污染,苍南县开展污水管网整治,累计新建42.7公里污水管网和15.8公里雨水管道,并建成日处理量1万吨的马站污水处理厂。同时,完成70个排污口整治,成功实现生活污水零直排,为水质持续改善筑牢了根基。
做好截污控源的同时,苍南县还持续推进污染治理。在入海河流治理方面,实施沿浦河氮磷拦截沟工程,2023年总氮含量较2020年下降21%。在养殖污染治理方面,因地制宜、综合施策。针对池塘养殖尾水,开展海水池塘多品种生态养殖模式,通过混养缢蛏净化水质,同步推进进排水沟渠清理,并综合运用生物滤坝、耐盐水生植物生态浮岛、底增氧曝气等方式进行养殖尾水治理。同时,建立“一场一档”养殖尾水治理台账管理制度,共计完成8家2000亩养殖围塘生态化改造,实现规模以上养殖尾水处理率100%全覆盖。
针对紫菜养殖污染,苍南打出一套“组合拳”。传统紫菜养殖采用毛竹架设紫菜养殖设施,虽经济实惠,但弊端显著。毛竹杆子在海水中容易腐蚀,使用周期仅一年,破败的毛竹杆子散落在海面,形成了海洋垃圾,对海岸线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为改变这种状况,苍南县积极推行玻璃钢插杆替代毛竹的新型养殖模式。玻璃钢杆子耐腐蚀,具有延长使用年限、降低杆子更换的人力财力、降低长期养殖平均成本等优点,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环境保护。对于紫菜养殖废水处理问题,当地采取气浮+过滤系统+污泥脱水机工艺,大幅度削减COD、氨氮、总磷、悬浮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同时开展滨海企业规范化整治,49家紫菜烘干企业完成技术提升,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产生。
此外,苍南县实施湾区环境综合治理,近四年来,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清理海洋垃圾4000余吨。同时,该县建立健全“美丽海湾”常态化巡查机制,对重点海洋生态隐患问题实行限期整改销号,并持续开展“碧海”“海盾”“护渔”等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各类海洋环境违法行为。
在系列整治措施推动下,2024年,沿浦湾海水优良率已达到83.7%,相比2018年至2020年的优良率平均值提升了8.7%。
生态修复绿染沿浦湾
走进沿浦镇,当湿润的海风拂过,上千亩红树林枝叶舞动,飞鸟穿梭嬉戏,一片生机盎然,为海岸线筑起一道景色宜人的绿色堤坝。然而,几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我们这里主要靠赶海和养殖业为生。”沿浦镇的渔民孙先生说道,前些年,沿浦湾滩涂及附近海域资源被水产养殖业过度开发利用,导致大片滩涂湿地消失,滩涂贝类、紫菜等水产品产量、品质严重下降。
为系统解决沿浦湾生态环境问题,当地不仅多管齐下重塑陆海环境,还坚持生态修复与资源保护并重的治理思路,巩固生态资源优势。红树林作为特殊的湿地生态系统、水生森林生态系统,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储碳等方面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红树林的重要生态价值,沿浦湾自2015年起启动红树林人工引种项目。
图为沿浦湾的红树林。温州市生态环境局苍南分局供图
“我们从试种10亩红树林起步,期间经历寒潮‘速冻’、台风侵袭等考验,但通过每年补种扩展,红树林队伍逐渐壮大。”苍南县沿浦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陈诗凯表示,如今,红树林总面积已达近1700亩,成为中国北缘最大的海湾红树林分布区。
作为苍南县生态修复的典型,红树林不仅净化了整个湾区的生态环境,还不断优化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解决了困扰当地群众多年的紫菜养殖烂菜问题,青蟹、海蜈蚣等底栖生物也明显增多。数据显示,红树林潮间带的生物量从2015年至2022年增长近7倍。根据最新生物多样性调查数据显示,在红树林区域共记录到88种鸟类,其中一级保护鸟类3种、二级保护鸟类5种。肉眼可见的变化让越来越多的当地居民自发加入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的队伍当中。
为让沿浦湾绿意更浓,苍南县大力开展海洋生物资源恢复工作。《计划》实施以来,累计投入965万元,累计增殖放流6.3亿尾水产苗种,为海洋生态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通过对15公里岸线的生态化整治修复,湾区海岸线的形态和生态功能得到显著改善,自然岸线保有率提升至66.88%。
探索“点绿成金”新模式
生态修复不仅改善了环境,也为当地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苍南推出“红树林种植—生态养殖耦合”共存模式,即在红树林种植区周围设置6200多亩大型生态养殖区,建设千亩滩涂大型底栖生物增殖与开发利用基地、千亩蛏子与泥螺苗生态养殖基地等。这一模式不仅丰富了红树林生物多样性,而且提升了鱼虾蟹贝品质,为当地村集体每年增收1400万元养殖收入,增收约20%。
除了开发生态养殖,苍南还积极推进渔业碳汇、红树林碳汇等蓝碳交易,近三年共完成蓝碳交易15笔,交易量达23600吨,总交易额达41.2万元。眼下,苍南逐步探索形成“蓝碳赔偿”海洋生态系统修复新模式,并建成全国首个自主负碳海湾。
什么是自主负碳?温州市生态环境局苍南分局海洋生态科科长肖徐进解释,是指区域在没有购买碳汇减排量、可再生能源绿色证书或其他碳信用的情况下,依靠自身的减排和增汇措施,实现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为负值的状态。
认证报告显示:2021年沿浦湾区域内温室气体排放量为49925吨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清除量为30274吨二氧化碳当量,区域可再生能源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为27698吨二氧化碳当量;当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为-8047吨二氧化碳当量。
按照目前全国碳市场均价约100元/吨计算,8047吨碳约等于80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随着国内外碳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未来碳汇需求持续上升,沿浦湾储备的碳汇家底将真正为居民带来‘金山银山’。”沿浦湾负碳海湾核算项目负责人、澳门科技大学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副主席董雅红说。
绿色能源的注入也为沿浦湾“点绿成金”发展模式注入强劲动力。围绕“双碳”目标,苍南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光伏、核能等新能源产业。“十四五”期间,该县清洁能源产业投资达1277亿元,装机容量达1368.7万千瓦,位居浙江省首位。随着中广核三澳核电项目以及一批海上风电项目的相继投运,沿浦湾将依托丰富的清洁能源,打造一条集科技研发、生产制造、运维服务、人才培养等功能于一体的零碳产业链,着力打造全国清洁能源示范地。
图为霞关北关岛。章国森摄
网址:上榜美丽海湾 ,沿浦湾走稳绿色发展“新路子”——中国环境网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81079
相关内容
2024国际青年学者环境生态论坛暨首届湾区碳中和与绿色发展青年论坛顺利召开国家级新区的绿色实践
共建“十美” 美丽上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出炉
保护生态环境 共享健康生活——探索国家环境健康管理的湾里实践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推动绿色发展 赋能美丽中国
新江湾城国际社区水上运动中心揭幕!在杨浦尽享水上运动乐趣
“港湾”点亮绿色生活
华发湾玺壹号(售楼处)@珠海华发●湾玺壹号首页网站--欢迎您--珠海华发●湾玺壹号楼盘详情@珠海华发●湾玺壹号售楼处
浦发·虹湾一期交付季 | 当美好被看见,理想生活有了确定的答案
十里海湾(售楼中心)首页网站-2024年十里海湾户型配套/容积率/楼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