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闹新春
AI语音助手能为你读新闻、设置闹钟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科技小发现#
过年自驾路上用手机陪聊;拜年视频、海报一键生成;春节旅游,博物馆里的展品“动”了起来;聚餐选择用餐场景关键词,就能推荐菜单。这些看似在手机上完成的简单操作,背后不少设计都是AI(人工智能)完成的。
随着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生成式AI受用户追捧、文旅项目与电子创新融合,之前存在于新闻和大语言模型里的AI,已经热热闹闹地走进了我们今年春节,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AI闹新春的新体验。
“电子年货”受用户青睐
今年除夕前,各大互联网社交平台的头部主播都晒出了AI拜年作品,受到网络用户的追捧。网络平台上“当代年轻人过年有自己的年味”“用AI花式拜年”等话题热度高涨,阅读量超过1300万次。
1月28日一早,在北京上大学的太原姑娘郭宛伊拿着手机,对着镜头摇摇头、摆摆手,一条穿着汉服、表情自然、口齿伶俐、背景为晋祠的AI拜年视频就生成完成。将拜年视频发送给亲朋好友的同时,郭宛伊还不忘随手发个朋友圈。她说:“AI拜年视频不必自己动手剪辑,依靠照片能自动调整表情,并模拟真人口吻送祝福。既有了露脸拜年的真诚,又避免了录制视频的尴尬,在年轻人中很受欢迎。”
为满足用户AI拜年的需求,从去年12月开始,各大互联网公司也不断创新,推出更为便捷的AI应用。中国移动推出AI换装视频彩铃,用户上传照片即可“穿越”录制自己成为诗人、大侠等形象的视频,设置成为彩铃后,即可向拨打电话的用户展示。豆包App上线了“豆包过年”“画祝福”“写祝福”等专区,涵盖春节贺图制作、祝福语、歌曲生成、老照片动起来等多种玩法。此外,豆包还上线了“春节特效-生成神仙盲盒”智能体,用户可以搜索该智能体,上传一张照片,一键生成自己的神仙盲盒形象,有福禄寿禧财五种盲盒,可以多次生成。快手可灵AI上线“可控生图”新功能,用户只需上传单张参考图,即可保持图中的“人物长相”或“角色特征”,并通过输入创意描述和调节参考强度,生成精准和细腻度的全新图片,让用户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一组新年写真。
太原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会长任晋刚表示,2025年春节,AI技术已实现从实验室到大众生活的全面渗透。春节承载着文化传承与情感联结的双重功能,而AI技术通过创新形式(如智能春联、方言祝福、虚拟试穿)为传统习俗注入新鲜感。生成式AI(如文本、图像、视频生成)和多模态技术的成熟,使得其能够无缝融入春节这一强社交属性的传统节日。
科技助力让年味更浓
“快看,古建变成剪纸简直太美了。”1月27日,网友在《AI剪纸遇上阳泉!一下子就有了过年那味儿》的帖子下留言。随着山西旅游热的兴起,山西旅游的每一个创新,都会受到网友的关注。1月开始,山西各地文物和古建变成非遗剪纸的AI图片就开始在网上传播。这些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文化底蕴的文物和建筑在AI的加持下,以新年剪纸的形式展现,给网友带来了浓浓的年味。
春节期间,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体验山西木版年画的独特魅力,太原美术馆2号展厅内设置了投影艺术装置,多名青年策展人、数字媒体设计师、艺术家,通过传统木版年画的艺术再创作与AI技术的结合,将各种图案映射在观众身上,再通过木版年画的套色,一层层上色,让人直观感受了非遗木版年画的上色过程。来自河南的小游客张懿可说:“来年过年,我家也要贴这样的年画,很有过年的氛围。”
太原市融媒体协会会长顾阳认为,技术可以既有“脑洞大开”的趣味,又有“接地气”的温度。这场狂欢最动人的地方在于,科技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成了每个人触手可及的年俗制造机。
除了线下,AI在线上也在为用户走出家门体验年味而发力。这个春节,赛博导游彻底火了,用户只需在百度搜索“AI旅游”,就能召唤本省智能体。山西的“乔哥漫晋游”方言智能虚拟人,24小时在线解答游客的各种问题,用户可以用方言语音查询春节旅游路线、预订门票,甚至“一键打电话”给虚拟导游。有网友就展示了,用大同方言询问“哪家刀削面好吃?”AI不仅给出了推荐店铺名称,还给出了路线和相关探店视频。同时,温馨提醒用户,注意各家店春节期间的营业时间。再问一句“吃了饭去哪里玩?”AI可以精准给出餐厅附近的景点、前往线路以及各类年俗表演的时间。就这样,AI与年味相结合,用户和智能体互动,让科技与烟火气碰撞出前所未有的热闹。
任晋刚介绍,山西在2025年春节期间推出多项AI赋能的文旅活动。通过AI技术生成年俗舞台剧《寻年》,结合虚拟场景与真人表演,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体验;AI方言智能体导游则用本土语言讲解景点历史,增强文化亲近感。此外,非遗通过AI生成的杨柳青木版年画风格拜年视频、贺卡等形式传播,吸引年轻游客关注。
民俗领域应用前景广
除了年俗活动,AI已经悄然进入了这个春节的每个角落。“回家的路上,我们可以和智能虚拟人聊天,以后逢年过节回家的路上,再也不无聊了。”1月27日,从太原自驾回朔州过年的王旭介绍。今年春节前夕,豆包App更新实时通话功能,用户可以打开语音模式,和家人亲戚用方言聊天,给孩子讲故事,家人聚会模仿春晚相声小品片段,都可以用豆包语音通话作为辅助。
AI菜谱也成了今年年夜饭的新宠,1月上旬,太原市民张玉美早早就在手机上规划起了年夜饭菜谱。“用上AI菜谱非常方便,只要选择了就餐人数、年龄、性别,用餐场景,口味偏好,就能自动生成菜谱和每道菜的制作方法。”张玉美说,“菜谱还会有所需食材的用量,拿着这个单子去采购年货,特别省事。”
任晋刚介绍,在民俗的特定消费场景中,AI技术被用于个性化商品推荐,这已经体现在了吃穿住行各个领域。电商平台可以通过虚拟试穿技术提升服装类商品的购买体验,而线下商场可以引入AI数字人导购,以互动形式讲解产品特色,提升消费趣味性。
顾阳说,AI将进一步推动“千人千面”的消费模式。用户可通过AI满足情感表达需求,并将结合用户偏好与场景数据,提供更精准的生活建议。今年春节年俗活动刮起的“赛博风”只是开始,未来,文化传承和科技赋能的双轮驱动将更加强劲,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会更加广泛,科技型企业、社会组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跨界合作也将成为发展新态势。
晋中信息学院大数据学院教师杨倩倩表示,未来,AI在民俗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将为民俗消费市场打开更多可能性,推动民俗产品从标准化向个性化升级。同时,结合AR/VR打造沉浸式文化展览,吸引更多年轻群体加入到民俗活动中。
对于AI在民俗消费市场的未来前景,任晋刚认为,AI与民俗的结合,既是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文化创新的需求。山西省通过文旅、消费、通信等多领域的AI实践,展现了技术与传统融合的潜力。未来,随着技术迭代与政策支持,AI将在民俗消费中扮演更核心的角色,既守护文化根脉,又开拓商业新局。
本报记者王宇
网址:AI闹新春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82238
相关内容
新春走基层|鼎台,他们欢乐闹元宵!AI盘点春节消费数据:看中国2025经济预期
ChatGPT新春祝福:揭秘AI助手如何迎春送暖,开启智慧生活新篇章!
商州区板桥镇“1644”工作法,推进“干干净净迎新春 热热闹闹过大年”村庄清洁春节行动工作走深走实
新春走基层丨从赛博烟花到DeepSeek,AI如何书写中国春节仪式感?
新春之际探家电市场 AI家电成消费者新宠
新华网视评|新春消费“燃”力十足!
全新升级版AI语音助手—享受智能交互体验
三星生活家电:以AI智慧科技点亮春节团圆美好时光
(新春走基层)千人共聚品年味!四川连山“九大碗”热闹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