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欣伟:女怕租错房
别怕犯错,错误是进步的一部分。 #生活技巧# #健身锻炼技巧# #健身房新手指南#
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内卷之风,已经蔓延到了租赁社区。
根据某专业地产机构的梳理,从卷产品、卷服务、卷细节、卷品牌直到最终(抑或是竞争中一步到位的)卷价格,方方面面无一独善其身。
作为同业竞争,能做的应对无非两种:一是根据项目自身遇到的瓶颈从上述“内卷科目”中择一项予以提升或试错,二是进一步自省产品本身,通过设置更精确更细分的标准来锁定目标客群。
性别也算一条分割线,之前被触及的并不多。
一、盘点上海租赁社区,细分标准因租金而定
据统计,上海的非户籍人口中有85%的人租房;与之对应的是,上海近年来通过“开发用地中配置3-5%的租赁比例、推出专项用于租赁型社区开发的用地、鼓励闲置商办转型租赁居住”等三大手段,未来还可能推出对于市中心“老破小”收储转租赁的方式进一步填充市区租赁物业的短缺。
除了上述“3+1”,还能通过现有民居自行租住交易、部分经济型酒店开设“长包房”业务(等同于租赁)等方式,从而形成租赁住房市场的六大途径,应该说这个领域不仅是多元而且是复杂的。
对上海租赁社区的盘点,除了常规的扫盲类名词解释之外,还可以通过纵深切片的角度,大致分为“三个角度&六重变化”来阐述:
(一)竞争格局:从短租到长租,从独居到家庭居住
1、租房观念长期化与签约周期短期化:越来越多的租客倾向于长期租房,但平均签约周期却在缩短。例如上海58%的租客可接受租房5年以上,但长租公寓的平均租赁周期多在六个月到一年之间。
2、租房选择分化:租赁市场逐渐按年龄分层,35岁以下的青年租客多选择长租公寓和机构化房源,而35岁以上的租客占比逐年提升,租房需求更加多样化。
3、大型租赁社区崛起:上海的租赁社区规模不断扩大,房间规模在1000间以上的项目不断增加,大型社区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逐渐确立。
(二)设施配置:从刚需到改善,从满足需求到引导需求
1、室内配置:租赁社区的室内配置以满足日常生活需求为主,厨卫家电、空调、洗衣机等基本成为标配。
2、公共空间:社区注重社交及活动功能,配备健身房、会议室、自习室、共享厨房等设施,部分社区还设有宠物友好设施。
3、商业配套:社区内商业业态丰富,包括餐饮、便利店、果蔬超市、快递站等,部分社区还引入咖啡厅、美发店等。
(三)服务提供:从硬件到软件,从向内满足到社交链接
1、社区活动丰富:租赁社区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增强社交属性,如歌唱比赛、节日庆祝活动等,让租客感受到家的归属感。
2、社区服务完善:部分社区提供管家服务,帮助租客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提升居住体验。
3、多层次租赁形式:上海的租赁社区提供“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等多种租赁形式,满足不同租客的需求。
二、租金才是人间清醒,压实“品质”的是女性
看起来,上海租赁社区的“两面派”特征突出:一边是需求旺盛,一边是竞争激烈,在此过程中凸显的开发规模化、产品细分化、竞争运维化、差异细节化,堪称战国时代的“四化”之争,无一不对流速和租金这两大量化指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前者的实证决定了后者的底气——“不以销量和租金为目的的营销都是耍流氓”。
既然租金才是人间清醒,为什么要把女性租客这个群体单独拿出来讨论?
不客气地说,所有消费产品(包括房产品)的溯源来看:内卷是竞争导致的→竞争是性价比诱发的→性价比是品质操纵的→品质是女性更敏感的。
那个众所周知的漫画是这么解读的:在一个家庭中,消费力最强的是女性(即使这些年需求上升迅猛的儿童,消费决策其实掌握在作为妈妈的女性手中,因为除了刚性需求之外,其他改善消费都介于可有可无之间),而男性的消费欲望和宠物不相上下。
去采访任何一个商家,却“都喜欢做男性生意”,为什么(愿意服务低消群体)呢?理由很简单,男性品牌不挑剔、比货不纠结、价格不敏感,是销售人员更容易拿下的群体。
相比较而言,女性虽然消费欲望强烈,但“男性消费者的所谓优点都是女性消费者在卖家眼中的缺点”,虽说嫌货才是买货人,但在物质的品类和品牌极大丰富甚至过剩的背景之下,说女性消费者推动了品质迭代并不为过。
看看上海租房群体中的女性归纳:
(一)规模与占比:在上海的租房群体中,女性占比约为30%。在95后租房群体中,女性比例甚至更高。
(二)年龄结构:以18-30岁的年轻女性为主,占比约68%。同时,30-40岁的女性租客比例也在增加,这部分人群多因工作变动、子女就学或婚育年龄推迟等原因选择租房。
(三)学历与职业:接近70%的租房女性接受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教育,职场白领是主力,部分为企业管理者或专业人员。
(四)特征
1、租房决策高效:95后女性租房速度快,平均决策时间仅5.9天。她们目标明确,善于利用互联网工具(如VR看房、AI讲房)提高租房效率。
2、注重生活品质:女性对租房的装修和家电配置要求较高,倾向于打造个性化、舒适的生活场景。例如,她们会要求北欧风、INS风的装修,并购置投影仪、除螨仪等小型家电。
3、财务独立意识强:在合租中,超过50%的95后女性支持租金AA制,显示出较强的财务平等意识。
4、社交需求与安全意识:部分女性选择全女性共享公寓,以获得更安全的居住环境和社交互助,高学历女性在租房时更关注安全性和性价比。
抛开在价格敏感型租客群体的“一切向钱看”,在市场主导产品升级的专项领域讨论中,女性的诉求不仅需要得到重视,而且上海租赁社区市场已有躬耕入局的垂范者,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侧一一对应,只是没有把“女性社区”四个字喊出口而已。
三、环境+空间+安全+氛围=女性租房者的品质观
那些被戏谑为白骨精的女性住宅消费者自然也包括女性租房者,她们都具有年轻化、高学历、注重生活品质和财务独立等四大特征,所以她们在租房时更“有底气”来苛刻生活品质、安全性、经济压力和社会支持。
首先是环境。
有一种说法不明觉厉:“租客关注的只有价格,最多是房间内部的配置,鸡叫出门鬼叫进门地早出晚归,环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事实是这样么?
今天来自实证的反驳虽迟但到:一方面是竞争内卷导致的环境升级作为突破口,二是随着租赁产品的社区化趋势,环境作为背景板的作用开始逐渐走上前台。
8小时甚至更久的牛马,每天若能在鸟语花香中醒来&在下车到进门那一百米满目皆是绿意盎然,也算是给自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身心按摩,当然这个要素之于女性更为敏感,更为刚需。
其次是空间。
之所以存在“越小越好”的唯小户型马首是瞻,背后是租金裹挟,毕竟谁不喜欢住大房子呢?如果有,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穷。
更大空间的好处张口就来:动静分离、干湿分离、公私分离,三个分离的成立条件都离不开一个字:大。
市场竞争或内卷在空间端呈现两个极端:一种是极致小,目前上海已出现了“个位数”平方米的长租公寓,蜗居见字如面,分离更别想了;另一种是索性大,按照相对舒适的标准,再加上“居业一体”的定位,卧室+办公室也就50㎡起步了。
再者是安全。
向人力资源的老法师请教过【为何要设置学历门槛】,答案是在岗位供不应求的时代里,通过设置学历门槛来筛选掉那些“一看就不符合”的工作量,虽然也存在英雄莫问出处的概率,但幸存者偏差其实极小。
代换到房地产领域,为什么富人要住豪宅?其背后质保的不仅是设计、质量、装修、物业管理还有安全感;同理可证,租赁社区为什么也有高中低端之分?这背后不言自明的是职位差不多、收入差不多、语境差不多、价值观差不多,如此构成的群体,社交、合作、相处的安全感也是有保障的。
最后是氛围。
这同样是一个曾被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所忽视甚至不屑的卖点。
社区氛围的1.0版本是配套:食堂、超市、健身房,而在满足女性租客的2.0版评估体系中,氛围可以被解读为改善型配套、艺术气息、邻里LEVEL,人毕竟是群居动物,长久居住也是受环境影响的产物,把自己交付到一个不美好、不纯粹、不安全、不有趣的地方,“高白”决不能屈就。
因为“一分价钿一分货”在上海这座城市由来已久,在成本、合理利润、售价构成的三角形中,至于贵是否有贵的道理,女性消费者会用脚投票,但能收获高占比的女性租房客群,这个社区的品质——差不了!
当然,其实涉及到“女怕”的事情还很多,只是在“女性能顶半边天”的裹挟之下,有购买力的租客必然会身体力行,还记得如今已贵为上海豪宅品牌的瑞虹新城的广告语么:住得好,一切都好。
之所以把上海租赁社区和女性租房者联结为一个案例来解读,因为上海不仅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女性地位最高的城市之一,还是社会公平和透明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在这里发生的产业消费特征都可能影响未来的发展格局,所以——现象需要注意、诉求需要关注、群体需要研究,请密切关注先行指标。
网址:黄欣伟:女怕租错房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83485
相关内容
北京租房两年:错把租的地方当成家女孩退房后满屋垃圾,退租扫屋是美德更是文明
「租赁家居」租赁家居公司黄页
「家居租赁」家居租赁公司黄页
提高生活幸福感,出租屋女孩可以安排一个小黄人投影仪
北京老太因房东拒租蜗居公厕 大女儿现身将其接走
香吗?一月花7000元租住酒店:租房+水电网全免+早饭+阿姨打扫……长租酒店VS租房,怎么选?
女生卧室设计风格有哪些 女孩卧室设计案例图欣赏
女租客砸烂家具,房东倒赔3000也不肯搬,民警来了都没用
ZHONGWEI 中伟 钢架衣柜简易开放式角钢衣架置物架出租房组装收纳架免安装 458.4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