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作的温度

发布时间:2025-02-20 02:37

手工艺品制作:通过手工制作,传递生活的温度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美食生活分享# #手作生活展示#

撰稿 | 黄薇

编辑 | 陈其飞、李柯薪

逛逛手作店铺,做做手艺活儿,如今已被许多成都人视为精神休憩的一剂良药。有人形容做手作时的情形:眼神聚焦,双手灵活,头脑沉静而专注,如同进入某种“心流”状态;当手和脑高度协调配合,手指灵巧地将脑海里闪过的念头付诸实现,过程中的快乐已远大于最后的成果。

在成都,活跃着不少有意思的手作店铺,让手作成为一种有创意、有温度的生活方式,也将喜爱手作的人连接在一起。手作是情感的抒发,是情志的慰藉,也是美育的熏陶,它将我们对生活的热情,记录、谱写成属于自己的诗意乐章。

图片

造物圈西村店,一位女士正在专注地做陶艺作品。

摄 | 韩杰

打毛线的乐趣

最近,1906创意工厂的园区里新开了一间可可爱爱的Lamano毛线商店,这家店是“店中店”,开在了一家咖啡馆里。店铺玲珑小巧,陈设着各种材质的缤纷线团,还有一些自然清新风格的针织服饰成品,充满着文艺氛围。造访那天,门口的小桌子围坐着几位约好同来的女孩,边喝着咖啡边编织、聊天,手上的针线律动地穿梭不绝,场景温馨有爱。

主理人李柯伶大学专业是纺织材料和针织工艺,偏工业机械化设计。她从小喜欢做手工,大四时曾去法国交流学习了一学期,发现欧洲有不少专业的毛线编织店铺,“编织氛围挺浓郁的,我想回国后也开一家这样的手工店。”她从2018年开办网店起步,酝酿积累了几年,开家实体小店的想法越来越强烈,“喜欢与人现场交流的连接感。”

柯伶此前常光顾这家咖啡馆,没想到2024年9月,在某次机缘巧合下,梦想成真。“两个i人(性格内敛的人)一拍即合,从沟通想法到敲定方案只用了三天。”两个月后,咖啡馆多了一处富有情趣的“编织角”。

柯伶喜欢与人一起做手工,开店也是“想和大家一起玩”。她曾组织了一个线上的编织俱乐部,发起过“走哪织哪”活动,带着大家去成都有格调的咖啡馆,或是风景优美的地方去编织。比如去年秋天,俱乐部就相约去了锦绣巷,成排的银杏树灿烂金黄,她们围坐在一家咖啡馆的落地窗旁赏景、喝咖啡,编织秋日主题的帽子、围巾,秋光的明艳感染着“织女”们的心情,让编织变得更加愉悦。

小店里绝大部分产品都是柯伶的原创。她会设计手工材料包,里面包括编织所需的线材、工具,还配有编织教程的说明书、视频,大家拿到可以自己DIY。她所做的工作就是不断“试片”,织出一小片看效果,在调试中找到她认为最合适产品的搭配。柯伶说,线材的触感是软的还是硬的、顺滑蓬松的还是粗糙的、紧密的还是有弹性的,手感都很不一样。目前比较流行手染线,手工染色的线材色彩很丰富,往往是渐变的,“编织时看着颜色一点点变化、生长,非常微妙。”

编织吸引人的乐趣在于刚入门就可以玩起来。有难度的技法可以循序渐进地学习,但只要掌握基本针法,就能发挥创意。她给我看了一位玩毛线编织才两个月的爱好者的作品,粗针圆形杯垫周围织了一圈俏皮而夸张的弧形毛线边边,色彩搭配跳脱而鲜明,杯垫一下显得很有艺术感,“其实用到的针法都很简单。”

图片

Lamano毛线商店里陈设着各种缤纷的线团,大人耐心地在这里教孩子编织。

供图 | 李柯伶

开实体小店,让她与许多有意思的人与事相遇。编织店以女性顾客为主,但前段时间店里来了一个男生,要亲手织一副送给女朋友的爱心手套。男生还在上学,那几天,他白天到店里学习织毛线,晚上回去赶期末论文,虽辛苦但爱意满满,把大家都感动了。

柯伶从求学的上海选择回家乡创业,就是觉得在成都可以有选择,让人松弛有度。开一家手作小店,“虽体量有限,但灵活性很好,做起来不那么有压力,反而能诞生新想法。”下一步,她计划继续发起一些有趣的手作活动,让同频的人玩出沉浸式的乐趣。

为手作与生活策展

柿子巷靠近“文旅顶流”宽窄巷子,却是条安静闲适的小巷,花鸟虫鱼陶艺店就藏身小巷一隅。主理人吴倩从景德镇陶瓷大学毕业后回到成都,在2007年开了家陶艺店,当时成都多是批发市场和作坊,还少有这样的独立手工陶艺器物店,一晃就开了十多年。2017年,小店搬来柿子巷,自此她像置办一个家一样打理店铺。

图片

柿子巷的花鸟虫鱼陶艺店布置得相当别致。

摄 | 韩杰

花鸟虫鱼这个名字,是店主灵光乍现的偶得,觉得充满了生机,和小店质朴温润的气质很搭。店铺里陈设着吴倩和朋友们的陶艺作品,主要以生活器物为主,有餐具、茶器、花器。店里也有许多可细细玩赏的角落,布置得别致又有余韵,连店名那几个字,也被烧制成陶艺作品,散落在空间各处,待有心人找寻这会心的趣味。 

再绕进内里的房间,这里可能是店铺最有意思的一块区域:一平方美术馆。这个十平方米的空间,2017年至今已举办了22场小型展览,大多围绕手作、手工展开,但又不拘泥于此,主题丰富多彩。无论是请朋友设计的展览海报,还是公众号上发布的展览序言、导赏,细读之下,都能感到策展的思路和表达的专业性。展览虽然体量不大,但都打上了主理人个人趣味的印记:总能找到一些很有意思的切口,发掘手作变化无穷又细腻生动的闪光之处。

一平方美术馆的名字,源出第一场展览“父亲的荣耀”里的一件作品:一张由铁、木材料拼制的桌子,现仍是馆中的展桌;桌面不过一平方米,但在吴倩看来,即使这么小的面积也能用以展陈手作品、能表达艺术的逸兴。这场展览的作者是吴倩朋友的父亲,年轻时曾做过几年铁匠,辛劳将孩子们养大,年老后重拾手艺,把收藏了几十年的老铁块回炉重塑,敲打出各种日常小物。两个儿子都搞艺术,鼓励父亲将既是消遣也是创作的灵感一一落地,作品种类也开始涉及到茶道具、香道具和摆件。吴倩欣赏老匠人手艺的敦厚、扎实,父与子的温情尽在其中,首展便做了这个主题。开展几天,老先生制作的铁器基本售完,得到了顾客的认可。这个结果反过来激励到老先生,他后来在老家重新改造了工作场地,对铁艺更加投入。吴倩说,父母有自己充实的生活,这正是晚辈所期待的。

一平方美术馆的展览,撷取了各种手作类别:有拟态高山植物花卉的“纸在自然”纸艺展,有充满烟火气的“食之味”彩色馒头手作展,还有最近刚举办的“篮篮筐筐篓篓:云贵川竹编展”。竹编展选取了云贵川三省竹编手艺人的工艺制品。吴倩和友人一路采风,寻访地道手艺人,听取他们的故事。展览还会不时与观众互动,比如为迎接2024年龙年,吴倩在公众号上向小朋友们征稿,请他们画出心目中龙的形象。最后选了9个小朋友的画复制到瓷器上,做了一百来件作品;每个小朋友得到一个专属“龙杯”,印着他们画的作品每卖出一笔,也会与其分成。这些童心稚笔的天真萌趣,很受欢迎,后面也售完了,达成两全其美的结果。

在布展上,她也花了不少心思。做“勺乐:手作百勺展”时,吴倩给作者们的约展邀请是:做你理解的勺子,最想呈现的勺子,没有任何限制。最后呈现出的作品琳琅满目,材质覆盖铜、陶、木、瓷、玻璃、果皮、大漆;或雕或塑或捏或敲或刻;主题从温柔的遐思到引人入胜的思索……物之趣充盈着生活。展览时,她别出心裁地将一些作品悬挂展示,勺子错落有致如同音符,随风轻触,叮叮当当,“欢迎人们来看一场有声音的展览”。

与展厅相连,店铺最里面还有一个由阳台改造的小小工作室,是吴倩安心创作的小天地。她自己形容,“店主(店员)、策展人、陶艺作者,三个身份就像是店内空间布局的隐喻,越往里走,越是深层需求。”当身心皆有寄托,店铺与人,才能彼此维系这么多年细水长流的用心与深情吧。“经营独立小店,最重要的还是能提供好的内容吧,就像咖啡馆的咖啡做得好喝,就是提供好的内容了。”吴倩说。

有人说,一个小店就是最小单位的理想主义。成都这些个性十足的宝藏小店,用独特的风格,经营出一方精神乐土,待你来探索、品味。

西村大院有家手作综合体

位于西村大院的造物圈,主打的是手工综合体的概念,700多平方米的空间容纳了木工、陶艺、皮艺、拼布、金工、扎染等诸多手作体验项目,如同邀请顾客遍尝手作的乐趣,总可以找到自己钟情的那一项。

造物圈西村店店长袁璐,带我来到饰品手作区旁的一角展柜,这里陈列着一排精工雕刻、复古华美的手工笔。这是一种蘸水笔,没有墨囊,有点像西方曾经的羽毛笔,写字时需时时蘸取墨汁书写;笔杆则造型各异、装饰繁复。这种笔并不追求方便,大概更强调书写时的仪式感。一位专门制作这种小众手工笔的手艺人看到邀约帖后登门造访,造物圈觉得难得一见,于是辟出一块专区给手艺人以展示的空间。店里还会举办手作专题的市集,招募更多有趣的原创手艺人。顾客、学员如果对某项非遗手作感兴趣,他们也会不定期地请来这一项目的资深手艺人做专项教学。

品牌创始人袁媛,十分看重手工中的情感性与创造性,认为手作能带来疗愈。她谈到自己的创业,“所有手作,都是把原来朴实无华的东西糅合进自己的经历、想法,最后变成会说话、有代表性意义的物件。作者可能不是艺术家,或许就是一个单纯的3岁小朋友,但他也会通过物件去表达自己的情绪。从心理学角度可以把这叫做艺术治疗,是人和物件在一起蜕变和重生的过程。”

袁璐介绍,造物圈的运作现已发展出一套标准的流程,但对于学员的学习、创作则不会去多做限定,他们可以根据兴趣、难度灵活搭配课程,发挥创意。她和店里12位手作老师都真切感受到手作传递出的情意温度。

负责陶艺区的张老师介绍,来的学员大部分是儿童,对于他们,做陶艺最难的部分是考验耐心。当小朋友失去耐心、难以专注时,他会一遍遍引导他们静下来,再重新开始。他也会给小朋友安排讲解关于陶瓷的文化课,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领会传统手艺中深厚的文化积淀。手工综合体集合了多种多样的手艺,老师间就有了更多交流、联动的机会。他们曾合作推出暑期手工创意课,比如将陶艺、皮艺、木工等多门学科联合,让参与的小朋友畅想综合设计,老师最后会带领他们共同将比较复杂的设想做出来,“这样,老师的成就感也很足。”

手作的魅力大概就是人用时间与情感赋予物品生命力。那些触动人心的手作之美,刻印下时光的留驻,丰富着我们生活的情感表达,也最终化为这座城市氛围美学的灵动一环。

图片

出品人 | 王晋升   总策划 | 严光辉

审校 | 陈其飞 李柯薪   排版设计 | 周蓁 

网址:手作的温度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83817

相关内容

女神节手作,让生活更有温度
温度控制系统说明书(温度控制器操作说明)
Android手机里的温度计:随时随地掌握环境温度,揭秘生活小秘密!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温度计价格
【户外亲子手作】DIY圣诞花环,用手心的温度造一个圣诞传说!
吊饰手工制作:为圣诞增添温暖的手作情怀
自己动手制作 ─手工的温暖─
科技助力 手机银行有速度更有温度
用手作温暖生活
力度+温度+精度=满意度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