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完不要扔,先拆了,展示它的美
打印完成后,学习如何拆除支撑以展示完整形状 #生活技巧# #数码产品使用技巧# #3D打印机使用说明#
艺术,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艺术家们常常打破常规,将生活中平平无奇的物件,变成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
相信很多人在小的时候,都非常喜欢“拆家”。万物皆可拆,玩具车、手表、风扇、闹钟,只要能下得去手的老物件,统统都不错过。这样一种令众多家长头疼的行为,却在当今社会有了独特的价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科技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加快,浪费现象也随之出现。为了应对这种问题,技术圈兴起了“剖解运动”,也就是通过展示被遗弃之物,向浪费现象发起挑战。
对于参与其中的加拿大摄影师托德·麦克莱伦来说,拆物这样的“剖解行为”,能够产生全新独特的艺术美感,它代表着一种有着特别意义的创作方式。
今天,我们将通过《拆物专家2.0》感受“拆”的美学。
艺术的产生:深刻把握事物本质
所谓“拆”,就是把完整的旧物品拆解成为各个组成部分,然后对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析了解。通过“拆”的方式,《拆物专家2.0》重新解释了我们所熟悉的物质世界。
为什么我们需要“拆”?一是基于美学的需要,二是基于实用的需要。
首先,从美学的需要来说,认识物品能够发现美感。人的本能是,想要尽可能多地拥有物品。拥有的物品,用到不能用为止。很多时候,我们在了解这件物品之前,就已经将它丢弃了。而托德·麦克莱伦告诉我们,如今新物品变成旧物品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快。
任何美好或不美好的东西,把它亲自拆解开来,才会从内心深处获得其精髓所在。从卡式录音带到转盘密码锁,托德·麦克莱伦亲自“解剖”了58种产品,其中包括了许多现代物品和古董。这些被多数人嫌弃的旧物品,在他的“破坏”下,却有着无可比拟的美感与智慧。
其次,从实用的需要来说,逆向拆解能够积累经验。拆解是一个不断累积、爬楼梯式的过程。拆过的东西越多,理解世界的能力就越强悍。当我们对每一件物品解剖得越透彻,就越容易从中获得灵感。
拆解就是为了体验当初制造者的智慧。正如托德·麦克莱伦说的那样,“你见识过的设计品越多,研究的越多,你越在行”。借助“拆”,我们重新认识了我们生活常见的那些物件,以及理解它们是如何构成和发挥作用的。
从布朗尼电影摄影机再到自动铅笔,我们将一系列寻常可见的物品“大卸百块”,逆向展示物品的制造过程,将它们的内部构造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帮助我们研究它们的细节和纹理,理解这些事物的真正本质。
艺术的呈现:直视解构之美
工业设计有着我们不常见的另类优雅。托德·麦克莱伦的拆物作品,让我们对熟悉物品产生一种新的亲切感。
托德·麦克莱伦介绍到,当他拆解物体时,会按顺序把各个部件放进不同的容器。比如,拆电话时,他会把所有的耳机部件放在一个托盘里,发声部件放在另一个托盘里。然后将这些托盘摆好,为布局做准备。而且,他会非常小心,确保过程中不遗失任何零件。
拆物,是一种陌生化的过程,也是产生美感的过程。拆物试图呈现看到“造物”之初的混沌状态,让我们“对身边普通的东西有一些别样的感知”。
混乱零碎的物品部件,如何通过陌生化产生美感?美感来自于排列组合:将一堆物品按照成行、成列的形式摆放出来,能够产生强烈吸引力的视觉效果。
托德·麦克莱伦为我们带来两种创造陌生化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忠实地按照物品的结构,井然有序地展示各个部件。这样拍出来的照片非常严格和正式,十分精确并具有形式感。所有的零件按照板正有条理的顺序摆放,有种像全家福一样的感觉。
第二种方法是“掉落模式”,让物品的零件落下,以相机高速抓拍。具体来说,就是把部件放在天花板附近的一个平台上,然后让它们掉落下去。在安排好所有部件的位置之后,让它们落入相机取景范围,并在一瞬间尽可能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
通过以上两种方法,托德·麦克莱伦拆解出超过2万件零件,表现出工业设计的另类优雅。在有着16开黄金尺寸、整体护封设计、高清图片全彩精印、四折拉页的作品集里,他将这些原本我们熟悉的手机、硬盘等生活物件,组合成一幅奇特、震撼的视觉景象。
艺术的追溯:为物品赋予情感价值
万物皆可成为作品。托德·麦克莱伦综合了艺术、设计、摄影多方面视角的拍摄作品,化腐朽为神奇,呈现出一种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拆解能够为物品赋予新的情感价值。
每一件看起来普通、冰冷的生活物件,都不仅仅是满足实用的工具,它还是日常生活的见证和记录。无论是现代的科技产品,还是传统老旧的古董,都装载着某一段时光的美好记忆。
这样的拆物作品,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旧物背后的故事,从而感受到工业科技背后的温度,最终氤氲出美好的回忆。
人生的第一部手机,父母送的第一块手表,第一次兼职买来的iPad……无数记录着个人生活经历的物件,都能够经过拆解成美丽的作品。而拆物帮助我们以全新的方式,保存那些与自己有关的美好故事。
生活常见的物品,以新的面貌展示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深刻地了解到它们的本质,以及感受到其中最为丰富的记忆。这是一种独特的情感温度。这恰恰是托德·麦克莱伦在《拆物专家2.0》所要表达的重要理念。
想要领略更多、更丰富的拆物艺术?就在《拆物专家2.0》。
《拆物专家2.0》
[加]托德·麦克莱伦 著
钱卫 译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以上文章配图源自 《拆物专家2.0》
— END —
网址:用完不要扔,先拆了,展示它的美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84729
相关内容
不要的东西先别扔,简...自行车报废先别扔,轮子拆下来当装饰品,放在家里还挺美
6个废物利用生活小妙招,看完再也不扔它们了
旧马桶拆了不知往哪扔 废品回收难
窗帘从没洗过?教你1招,不用拆不用水洗,3分钟让它变干净!
家里的酒瓶千万不要扔,这样改造简直美翻了!
旧衣服不要扔,简单缝一缝做成它,既美观又实用,朋友见了都夸好
喝完酒的酒瓶先不要扔,还能改造一个好用的笔筒,太牛了
过期的化妆品跟时尚品,它们还能被二次利用,千万不要扔掉了
洗衣液桶不要再扔了,厨房电器插头全靠它收纳,一点也不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