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全面加强水资源保护 促进人水和谐
《城市绿化用水管理规定》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生活技巧# #园艺绿化建议# #绿化法规#
近年来,桐城市着力推进水环境治理,全面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提升水景观、拓展水资源,做足做活水文章,山水桐城、人水和谐的美好图景逐步呈现。
分类治理
桐城市坚持源头治理、分类施治,改善水环境。编制完成城市污水整治“一张图”,一体化系统推进城区污水综合整治。开展排水管网病害检测,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推进管网建设、雨污分流改造和病害修复。持续加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开展桃溪塥,西河塥,东小河排水管渠综合治理。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实施总分干渠、东一渠等水系治理工程。持续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提高污水处理效能。申请获得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8000万元,借鉴“水韵模式”实施龙眠河及其支流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持续推进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和畜禽养殖污染排查整治,杜绝未经处理或不达标的污水排入水体,削减入河入湖污染负荷。
节约利用
桐城市积极创建安徽省水资源管理规范化体系建设达标县(市),严格执行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制度。举行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主题宣传活动,围绕“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的主题,在全市大力宣传节约用水知识,倡导广大居民节约用水。在城市和工业园区,推进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设施规划建设,经过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市政、绿化、环卫以及补充河道生态流量,缓解用水矛盾。在农村,开展农村水体资源化利用和长效管护试点,坚持以用促治,将所选治污模式与农户改厕、庭院经济、农业灌溉等相结合,推进生活污水处理后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
健全机制
桐城市深化河(湖)长制改革,分级设立433名河湖长,另有858名村两委成员担任小微水体河湖长。开展河湖管理范围划界、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一河(湖)一策”方案编制等工作,形成了总河长统筹、河长包河、成员单位联治、社会共同参与的河湖管护机制。组织开展河湖“五清四乱”专项行动,铲除历史矮圩1处,实现河湖连通9处,释放河湖空间5000万立方米,有效清除“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河湖管护方面的突出问题。编制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项目方案,与水利兴修、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措施有效衔接,推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让一泓清水穿城而过、绕村而行。
改善生态
桐城市积极开展“幸福河湖”创建活动,继牯牛背水库、江淮运河鲟鱼段成功创建省级“幸福河湖”之后,龙眠河又成为安庆市唯一入选国家级“幸福河湖”建设项目,获得7000万元中央财政资金补助,正努力打造一批“河湖安澜、生态健康、环境优美、文明彰显、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强化城乡水源共治,稳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向农村供水保障转变,投资1.4亿元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第三水厂扩建工程和总投资累计超7000万元的双港镇日产10000吨、范岗镇日产7000吨采用一体化超滤膜水厂及供水管道工程项目基本完成。通过“划、立、治”等措施完成2个县级及以上、9个“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取消嬉子湖镇肖店村等4处农村不稳定达标水源地,实现优质水源替代。有关部门和属地开展联合执法巡查行动,加强在用水源保护地环境监管,强化水质保障,消除各类环境风险。
促进和谐
桐城市精心做好“人水关系”这篇大文章,统筹水形态、水工程、水工具、水环境、水景观等元素,以水为媒,融合文旅,让人们在乐山亲水中尽享自然之美、生态之美、生活之美。在龙眠河沿河走廊展示“桐城派”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放置著名人物雕塑、设立“名人治水故事”宣传栏,宣传展示桐城特色文化。建设河长制主题公园,普及河湖长制及河湖管护知识,推动人人参与河湖生态保护。青草镇依托丰富的沙滩旅游资源,成功举办首届戏水节,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吕亭镇洪桥村利用重新修建孔洪堰的契机,打造“吕亭洪桥・飞天蝴蝶滩”水上乐园,对蝴蝶滩附近河道进行整治,完善停车场、公厕等各类旅游基础设施,将平整后的沙滩科学分为露营区、烧烤区、儿童戏水区等,游客们在水上乐园畅快嗨玩,纵享夏日清凉,吕亭镇洪桥村的水上乐园俨然成为夏季市民亲水、乐水的网红打卡地。(杨贤俊)
(责编:刘颖、张磊)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网址:桐城:全面加强水资源保护 促进人水和谐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86821
相关内容
加强水资源管理 促进可持续发展人民日报:加强水资源管理 促进可持续发展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加强水资源管理
城市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浅谈如何加强水资源管理工作
大力加强农业农村节能减排 促进农业资源保护利用
“无废城市”背后,是桐乡生态环保的耕耘!
农业部:强化耕地资源保护 推进节水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