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啥要学习方法论

发布时间:2025-02-22 19:02

学习科学方法论:理解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论。 #生活技巧# #学习技巧# #跨学科学习策略#

方法论已经流行一段时间,大厂面试总会有面试官问“你日常主要使用了那些方法论,你沉淀了那些方法论···”这年头不知道一些方法论还真不好开口说话。

一、方法论是什么?

把人类比计算机,计算机有输入、运算和输出3个过程,输入1+1计算机会输出2,在实际运算的过程中,计算机只有提前会算数运算模型,才能得出2这个结果。

同样的,日常生活中人被输入的是各种困境、问题,迫切带我们输出“最优答案”,而从学校走出来之后的我们学习的主要就是处理不同问题的“方法”,每个方法就对应着处理问题的模型。

但世上没有大一统的模型,或者说越是大一统的模型越是“无用”,很难有参照意义,比如“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每个方法都有自己的使用场景和局限,当问题发生时,“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通过不断学习经历运用各种模型,理解修正锤炼“思路和方法”,才能不断提升自我,游刃有余的处理问题努力向“最优答案”靠拢,这也是人之所谓“成长”,所谓“优秀的人干啥都不会差”的原因。

二、本书主要讲了啥

本书主要讲了两大类思维:升维思维和逆向思维。

1、升维思维:

工作中常被领导说教“你的内容写的太细节,缺少整体思考”“这个事5年后会怎么样···”本质就是说我们“思考维度过低”,员工、主管、经理、老板等不同层级的人关注的重心不同,越靠上就会越全局、宏观、长远,书中给了几个维度:

1.1、从层级看

比如分析单次营销活动拉新效果,只看数据的罗列本身没有意义,升级到运营活动来看-业绩如何?和上次活动/上年活动比,效果怎样,是否有更低的成本获取了更多的用户?这些新用户的流失率是否更低?升级到全年营销目标来看-可复制性如何?这次活动验证了那些文案/渠道/更优,可以淘汰、取代那些方式,后续如何复制?

即尝试切换视角,从不同层面来看待问题,比如站在个人-小组-部门-公司-行业角度来写自己的年终述职

1.2、从时间看

做一个功能/活动,需要制定目标,拍了几个数字,结束。也可以站在1年后来看,这个活动对一年的关键事项的影响如何,根据一年后的目标来倒退现在需要实现的效果,很多公司也会提起的“以终为始”

即纳入时间维度来看待问题,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反推现在应该做怎样的事。

1.3、从视角看

谈合作、做汇报,经常涉及多方,站在不同视角看待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感知,业务方关注效果,财务关注钱从哪出,法务关心风险,客户关注ROI···

即我们常说的同理心,预知各方的关注点,才能更好的给出方案

1.4、其他

其他基本属于层级、时间和立场维度,大同小异。

2、逆向思维

做年初规划的时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基于去年的情况,适量增长,确定目标,然后拆解所需要的资源和动作,而很多时候,公司总是不按套路出牌,上来拍个100%增长的目标,需要基于目标做拆解,这就是一种逆向思维,主动和常规套路反着来,先假设目标已经完成,再来看需要那些资源和动作。

书中提了“失败清单”概念,做一件事情之前,通常我们会思考做了那些事会成,失败清单是提前罗列所有“项目失败的可能原因”,基于可能失败的原因做提前部署和关注,从而提升成功率。

作者罗列了几个典型的逆行思维模型

2.1成功-失败模型

同我上面举例,即“未谋胜先谋败”,比如股市投资想加杠杆借钱Allin的时候,有想过万一出现黑天鹅后如何处理吗?

2.2变化-不变模型

这个最典型的是亚马逊总裁贝索斯说的话:

贝索斯说:我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未来十年,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但我很少被问到:“未来十年,什么是不变的?”我认为第二个问题比第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你需要将你的战略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把所有资源倾注在不变的事物上,这是多么令人激动人心的原则!那么,贝索斯所谓的那个不变的东西是什么呢?瞬息万变的零售业当中,非常非常普通的三件事情:第一,无限选择。第二,最低价格。第三,快速配送

即越是复杂的环境,越是要关注哪个不变的地基,比如社会对个人要求的技能越来越多,能力越来越符合,但我们知道的是”持续学习的人不会太差“

2.3加法-减法模型

这几年比较火的断舍离,就是叫你做减法,做减法的本质是做取舍,做优先级排序,留在最后的一定是你更关注、更重要的事物。

当事情太多导致资源精力分散、效果甚微的时候,试试减法,聚焦在最重要的1-2项事情上,在局部范围内”集中优势资源打歼灭战“

2.4-幸福-痛苦模型

针对”如何幸福“这个话题,使用”痛苦清单“,如果你想让自己不幸,可以干以下几件事,比如放纵、妒忌、怨恨、不靠谱、不学习、被失败打趴下···通过时刻自省,避免陷入痛苦清单来实现人生幸福。

三、需要注意的事项

知道了很多思维模型、方法论,就一定能干好事吗?当然不是,知道只是第一步,况且知道和学会存在鸿沟。

书中通过案例介绍了思维模型,但什么情况下该使用哪个模型、同一个模型该如何做取舍、如何优化改进···这些都没有,需要自行摸索,总体来说应该遵从两个原则:

1、能用则用,有胜过无

思维方式、方法论本质都是工具,一定程度上,个人成长的速度取决于对工具的使用程度,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有意识的使用思维方式、方法论就是对自己思维的锻炼和提升。

2、经常反思,阶段总结

对工具的使用场景和局限需要重点关注,经常反思阶段总结,避免变成书呆子,陷入拿锤子找钉子的窘境,整体遵循正向、积极的大方向,不要因为考虑时间空间维度,觉得相对宇宙人类过于渺小,而陷入消极的自我否定之中。

网址:我们为啥要学习方法论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88813

相关内容

新手如何开始学烘焙?#烘焙学习方法论系列·第一篇#
学习的方法论
中学生学习方法论
你要学习啥社交技能UP人缘?
我的学习方法作文11篇
为啥不想读书学习,因为生活太安逸,缺乏奋斗的动力
学习方法论
我的学习方法(集合15篇)
我们需要怎样的校外学习
修改病句。1.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