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误区,你中了几个
误区7: 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 #生活常识# #常见误区#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误区,你中了几个
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绝不意味着尽量少吃,因为长期饥饿,热最不足可导致机体自身消耗,不仅会出现消瘦、抵抗力减弱,而且可加重糖尿病。因此,糖尿病也者要遵照医嘱,合理安排每日总热量、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适当比例,订出自己较理想的食谱。
糖尿病饮食首先是平衡膳食,各种营养素之间需保持一定的比例,肉食摄入减少,使机体蛋白质不足,易导致患者抵抗力降低,更易发生感染。
不少糖尿病患者认为,主食越少吃城好,甚至连续数年把主食控制在每餐仅吃半两到一两,这会造成两种后果。一是由于主食摄入不足,总热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导致体内脂肪、蛋白质过量分解、身体消瘦、营养不良,甚至产生饥饿性酮症。二是控制了主食量,但对油脂、零食、肉蛋类食物不加控制,使每日总热量远远超标,且脂肪摄入过多,如此易并发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使饮食控制失败。其实,糖尿病饮食主要控制总热量与脂肪。而主食中含有较多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升血糖的速度相对较慢,应该保证吃够量。
部分患者错误地认为,糖尿病就不该吃甜食,咸面包、咸饼干以及市场上大量糖尿病专用甜味剂食品不含糖,饥饿时用它们充饥,不需要控制。其实,各种面包、饼干都是粮食做的,与米饭、馒头一样,吃下去也会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因此,这类食品可以用来改善单调的口味,提高生活乐趣。不过必须计算进总热量。
有些患者为了控制好血糖,自作主张少吃一顿饭,特别是早餐,认为能省一顿药。其实,吃药不仅是为了对抗饮食导致的高血糖,还是为了降低体内代谢和其他升高血糖的激素所致的高血糖。并且,不暗示吃饭也容易诱发餐前低血糖而发生危险。另外,少吃这一顿,必然下一顿饭且增大,进而导致血搪控制不稳定。因此,按时、规律地用药和吃饭很重要。
糖尿病都有哪些饮食误区?该怎样做好预防呢?
一些患者因为发病初期有多饮、多尿的症状,就限制饮水。其实口渴是因为葡萄糖从尿中排出时带走了大量水分,所以感到口渴就应喝水,千万不可加以限制,否则可能会引起脱水或高黏血症。
糖尿病
一些患者为了让降低自己的血糖、尿糖水平,盲目地控制自己的食物摄入,由原来的饮食无度一下转变为过度节食。这样的做法在开始时虽然能使血糖、尿糖暂时下降,但由于营养摄入不足,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只能由身体分解脂肪来提供,可能会引起酮酸中毒,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
一些患者以为水果还有糖分就不敢吃,其实水果里所含的维生素、果胶和矿物质对人体是有益处的。在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总量的前提下,患者如果选择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的水果作为加餐,有助于减轻胰腺的负担。
有人认为糖尿病人不应该忌口,应该什么都吃。这种观点也是不正确的。糖尿病人体内血糖本来就高,再多吃,血糖就更高,这样就会更增加了胰腺的负担,形成恶性循环,更加重了糖尿病。
糖尿病
只要不吃动物油 就不需要限制植物油摄入。无论动物油还是植物油都是脂肪,脂肪仍是高热量食物。如果不控制脂肪就容易超过每日所规定的总热量,使体重增加而影响血糖的控制。因此吃油脂时,即使是植物油也应计算入量。
粗粮杂粮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可延长糖尿病患者胃排空时间,延缓葡萄糖的消化吸收,可改善餐后血糖代谢,也有助于长期的糖尿病控制。
但是粗粮杂粮虽然有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但是膳食纤维也会抑制食物中钙、铁、锌等矿物质的吸收,长期容易引起营养不良。另外,对于胃肠道功能障碍的糖尿病患者,大量的摄入粗粮杂粮,还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
糖尿病
糖尿病四大误区,快看你中招了几个,跟着名医学控糖,血糖稳当当
如今,糖尿病已经成为影响人们 健康 与生活的慢性病之一,国际糖尿病联合会于2015年发布的糖尿病图谱报告显示,每十一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患糖尿病,世界范围内相应有4.15亿人患病。
这样的数字让人们从懵懂无知变成了“谈糖色变”,但每年的患病人数依旧只增不减,无形之中,你的“不了解”早已成为了自己的“催命符”。规避糖尿病的四大误区,让你把“催命符”换成“免死牌”。
糖尿病是“突发”的慢性病?
现代人已开始有体检的意识与习惯,但是仍旧有许多糖尿病患者表示,一年前的体检结果并没有任何异常,过了几个月莫名其妙的就得了糖尿病,以致于很多人认为糖尿病是“突发”慢性病,其实不然,糖尿病并非是没有前期的。
糖尿病是因人体胰岛功能衰退而引发糖、蛋白质、脂肪及水等代谢紊乱的综合征,说白了,就是身体内对糖的代谢功能紊乱导致糖尿病,而 糖代谢紊乱 也被称为 糖尿病前期 ,只要在糖代谢紊乱期间进行控制饮食与改善生活习惯,是完全可以避免成为糖尿病患者的。
这个“潜伏期”实际上比很多人想象的要长很多,据国外统计,当糖尿病确诊时,糖代谢紊乱甚至可能存在了 5年之久 ,而如今每五个成人中,就有一个糖代谢异常者。
但这一时期的隐蔽性却很强,这一时期的血糖数值并不一定总是“超标”,所以很大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在做体检或自测时候,单次的血糖正常就认为自己的糖代谢是正常,进而误判自己的身体情况,而据调查显示,有 50% 的2型糖尿病患者因缺乏明显的临床病症而未被诊断。
所以,糖尿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就一定要有“长线”思维,需要 定期的监测 自己的糖代谢或者血糖的长期变化曲线是否稳定,从糖尿病的引发根源进行监测,才是最好的防治手段。
糖尿病只有“1型遗传”?
糖尿病分型一般分为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糖尿病、妊娠糖尿病 。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在我国最多,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而在传统认识中,认为只有1型糖尿病才会遗传,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主编的《 健康 管理师》所述——中国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遗传度为51.2%-73.8%,一般高于60%;而1型糖尿病的遗传度为44.4%-53.7%,可见两型的遗传是各自独立的,而 2型糖尿病具有更强的遗传倾向。
“需要提醒的是,2型糖尿病发病隐匿、且危害性大,很多患者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所以很容易被忽略。” 中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邢小燕表示,80%—85%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属于超重或肥胖,并且它与遗传有很大关系,所以 家族病史者、体重肥胖者 也是 糖尿病的高发人群 ,不仅要定期体检,更必须要做好日常的糖代谢监测。
糖尿病不痛不痒,不要命?
“血糖高了就高了反正也没有什么症状,想吃就吃,想喝就喝”,这是很多糖尿病人的“切身感受”,但实际上,糖尿病本身确实不要命,真正的“杀手”是各种并发症,其对人体的危害十分严重。
糖尿病的并发症多达 100多种 ,是已知慢性病中并发症种类最多的疾病。糖尿病并发症分急性和慢性两大类。其中,急性并发症包括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等;慢性并发症包括 视网膜病变 和 失明、糖尿病肾病 (严重的导致肾功能衰竭)、 糖尿病足 (严重的导致截肢)、 大血管病变 (严重的导致心肌梗死、脑血管病)等,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并发症,其致残率和致死率都是极高。
通常情况下,患病10年后有 30%~40% 的人至少会出现一种并发症。在患糖尿病的人群中, 40%-50% 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病10年后发生视网膜病变,约有2%的患者在发病15年后完全失明,有 20% 的人最后要靠肾透析生活,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的几率是非糖尿病人的 2倍~3倍 ,神经病变患病率在糖尿病病程为5年、10年、20年后分别可达到 30%~40%、60%~70% 和 90% 。
据调查,全球每30秒就有一条腿因糖尿病足而截肢,而在我国,每年由于糖尿病导致的截肢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每年的截肢患者中约50%是糖尿病患者。
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光伟 强调说,糖尿病不痛不痒,但危害十分严重。但只要控制好血糖,糖尿病患者可以 终生带病生存 。因此,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强化血糖的 综合控制 ,进行血糖和糖代谢的 连续监测 ,是减少糖尿病病变和死亡发生风险的最有效措施。
糖尿病“不能吃甜”?
“这个太甜你不能吃,那个太甜你不能吃”,这应该是糖尿病人平常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因为这点,许多糖尿病患者因为忌口的问题苦不堪言,“一刀切”的忌口,也是大部分人无法忍受甚至放弃控制的原因。
其实,甜度和血糖升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食物的甜度是一种味觉单位,而真正影响我们血糖的是 食物的升糖指数 ,而很多时候这两个数值并不是正相关的,比如罗汉果,其甜度是蔗糖的300倍,但升糖指数并不高。而相反的,没有什么甜味的油条其升糖指数为75,是口味较甜的樱桃的3倍多(樱桃升糖指数为22),哈密瓜的1倍多(哈密瓜升糖指数为41)。
所以说, 升糖指数 ,这种反映食物引起人体血糖升高程度的指标,才是 糖尿病人真正应该控制的 。但是每个人因为体质和代谢能力的不同,即便是同一种食物,不同人的升糖量也会不同,因此,通过餐后2小时的糖代谢曲线或者血糖数值变化来判断隐形的升糖指数,发现自身对不同食物的升糖情况,这样才能最大的减轻糖尿病及高危人群在“忌口”上的痛苦,也更容易配合控制。
为了让你在降糖的过程中少走弯路,BTV 养生 堂专栏,邀请到著名的营养专家左小霞主任,带你走进糖的家族,认识不同的糖,帮你逐步改变饮食习惯,合理减少糖的摄入,远离糖尿病的危害。
为了帮助你成为“控糖专家”,能打造出最适合自己的控糖、稳糖饮食,左小霞主任将20余年的临床控糖实践营养经验,加上几百期临床营养医生和超级大厨合作的 美食 节目精华,打磨成了本期精品课程——《解码血糖/降糖饮食疗法》,你只需每天学一课,就能在21天解码血糖,学会饮食控糖方法论。
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一刀切难免出问题,为了教会你吃,课程还会教你“私人定制”,根据自己的身高体重等基础数据,计算出自己的基础代谢和每餐热量,从选材到搭配到烹饪等关键技能一网打尽,给自己定制个性化食谱,并能避开误区,找对控糖点,将 美食 、营养、控糖完美结合。
糖尿病患者容易被这5种食物给蒙骗,擦亮眼睛,不要再上当了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是最重要的,是一切事情都要为控制血糖出力。都知道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较为严格的饮食控制,很多食物都不能吃,这无形中降低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市场上出现了一批适合糖尿病患者吃的食物,很多糖尿病患者就很犹豫,不知道该不该吃。有些食物虽然标榜着糖尿病患者能吃,其实事实正好相反,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红薯
红薯是粗粮的一种,营养价值很丰富,含有很多的纤维素、蛋白质、维生素等等。糖尿病患者适当的把红薯增添到自己的主食当中,能够减缓食物中糖和脂肪的吸收。虽然红薯有这么多的好处,对于糖尿病患者也挺好,但是吃红薯的时候也应该谨慎。烤红薯、红薯稀饭是升糖指数高的食物,糖尿病患者吃下去会让血糖变高,不利于血糖控制。
2、全麦面包
全麦面包是一种粗粮食品,按理说是适合糖尿病患者来吃的,但是为什么又说不适合呢?因为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假的全麦面包,通过上色来装成全麦面包,或者通过添加胚芽、麸皮伪装成真的全麦面包,如果是不小心买到了这种全麦面包,吃下去血糖就会飙升。而正常人又没有办法去辨别是否是真的全麦面包,是否添加了不该添加的东西,所以干脆就不要把他加入食谱了。
3、燕麦片
燕麦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是一个好东西,它低糖高营养,富含很多营养物质,还能够降低血糖,增加患者的饱腹感。但是市面上卖的速溶的燕麦片就不适合糖尿病患者来吃了。这些速溶的燕麦片是由很多谷物混合而成的,有的甚至添加了果干、谷物干,有的为了保证口感,还添加了香精、奶精、糊精等等,这根本就不再适合糖尿病患者来吃了,吃下去唯一的结果就是导致血糖上升。
4、无糖点心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使得他们不能吃任何的点心和饼干,所以在此方面就没有办法得到满足,无糖点心上市的时候就仿佛看到了曙光。但是在这里就要泼冷水了,无糖点心根本不适合糖尿病患者来吃。无糖点心只是没有含有蔗糖,它的原材料依旧是淀粉,吃进肚子里以后会让血糖上升的非常快,根本和人们想象中的不一样。有些人认为有的无糖点心是咸的不会含糖,其实是一样的,不会含糖含的,不是蔗糖有可能会含其他的糖类,口味是咸的,但是可能是咸的口味盖过了甜度。
5、木糖醇食物
木糖醇对于人体血糖影响程度是小于蔗糖的,糖尿病患者可以用木糖醇作为甜味剂,但是要适量的食用。但是市面上卖的木糖醇食物就不是特别安全了,即使没有蔗糖或者白砂糖,热量也非常的高,不能想吃多少吃多少。
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需要注意很多问题,不能完全的随着自己的喜好来进行选择。以上这些食物,虽然看着是适合糖尿病患者来吃的,其实根本不适合,希望大家都能够擦亮眼睛,辨别清楚。
# 健康 科普排位赛# #家庭医生超能团#
网址: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误区,你中了几个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88867
相关内容
糖尿病患者的9个饮食误区糖尿病的10个饮食误区 你错了几个?
糖尿病的10个饮食误区 你错了几个?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误区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误区有哪些?
糖尿病患者饮食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揭开糖尿病患者五大饮食误区
糖尿病饮食误区有哪些?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原则
一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误区有哪些呢
糖尿病饮食的八个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