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超全国平均水平——中国环境网
《平凡的世界》路遥:中国农村生活的全景描绘 #生活乐趣# #阅读好书推荐#
初春的山西省太原市,乍暖还寒。走进杏花岭区长沟村,一幅生机勃勃的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青砖灰瓦的民居错落有致,硬化后的村道整洁宽敞,路旁的绿化带在阳光下泛着新绿。更令人惊喜的是,村头那座现代化的污水处理站正悄然运转,将村民的生活污水“化浊为清”。
“以前污水乱倒,夏天蚊虫多,气味难闻。现在管网通了,环境干净了,连外地的游客都夸我们村像景区!”村民王大姐笑着告诉记者。
长沟村的蝶变,正是太原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的缩影。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已有342个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治理率达54.4%,超过全国平均水平(50%)。这一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的治理智慧,更是多方联动、久久为功的生态实践。
科技赋能,治污良方润泽沃土
长沟村地处太原市东北部,曾是典型的“污水靠蒸发”的山区村落。2020年,随着一体化MBR(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站的建成投运,村庄彻底告别了污水横流的窘境。“太原冬季寒冷,传统工艺易结冰,MBR技术耐低温、占地小,处理后的水质可直接用于绿化灌溉。”该村污水处理站负责人介绍,如今,全村厨房、洗浴、洗衣等生活污水全部纳入管网,既解决了环境问题,又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
这样的“量身定制”模式,正是太原市推进农村污水治理的核心策略。太原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科周国荣表示,当地坚持“一村一策”,优先推行污水资源化利用,对人口密集村采用集中式处理,偏远村落则通过生态湿地、土壤渗滤等自然净化方式管控。“不搞‘一刀切’,才能让设施‘建得起、用得好’。”
动态监管,拧紧治污“安全阀”
为破解“重建轻管”难题,太原市打出监管“组合拳”:出台《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将设施运维纳入市县考核;对日处理百吨以上设施重点巡查,并随机抽取20%开展执法监测;建立“黑名单”制度,对闲置、超标排放的设施责任方严肃追责。目前,全市66座集中式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率达90.9%,远超省级要求。
黑臭水体治理同样动态“清零”。借助卫星遥感技术,太原精准锁定248个疑似黑臭水体,经排查整治,39个确认为黑臭水体的点位已全部纳入省级监管清单。
“我们采用‘控源截污+生态修复’双管齐下,今年清徐县39个黑臭水体将彻底‘销号’。”太原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科负责人信心满满。
清流奔涌处,乡村振兴正当时
夕阳西下,长沟村的污水处理站仍在默默运转。处理后的清水汩汩流入灌溉渠,滋润着麦田,也流淌进村民的心田。农村污水治理不是终点,而是美丽乡村的新起点。从“污水围村”到“清流绕户”,太原以生态之笔绘就的乡村新景,正成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农村污水治理是一场持久战,太原率先破题,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未来,随着治理版图的不断扩展,更多三晋村落将迎来“水清岸绿、村美民富”的崭新时代。
网址:太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超全国平均水平——中国环境网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90138
相关内容
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示范案例“十四五”以来完成6.7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45%以上——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成绩亮眼
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农村生活污水智慧运营管理平台探讨
农村生活污水水质
【2023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农村生活污水如何治理?指南来了
农村生活污水何处去?——农村污水治理“梗阻”现象调查
云南广南: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助力人居环境提升
云南2023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0%
汪洋: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