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不自律?那是防自毁机制在工作

发布时间:2025-02-24 22:34

《高效工作习惯:从拖延到自律的转变》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书籍# #健康工作习惯#

原创 简单心理APP 简单心理

简·推荐 | 北京心理咨询师秦琳

到2020年初,简单心理平台上有来自全球117个城市、近900位专业心理咨询师。

每一期「简·推荐」,介绍你认识一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

有正事要做的时候,手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诱惑力,很容易就走入拖延的“恶性循环”:因为不想做,所以一直拖,拖到后面更难以开始了。毕竟,事情总会一件一件一件一件一件一件一件……一件地拖下去的。

每次拖延过后都立志下次不再拖延,四处搜索防止拖延攻略,结果还是周而复始。拖延复拖延,拖延何其多。其实关于怎样应对拖延,我们可能需要换个思路:不要把拖延当成敌人。

秦琳咨询师告诉我们,拖延还有另一面:拖延是一种非常高级的心理机制,它可以防止人类愚蠢地把自己搞坏了,防止把头脑变得过于简单化。

拖延是一种防自毁机制

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有人让你每天给自己定计划,一天工作十二小时每个小时都有具体的任务,所有任务围绕学业或者工作,中间每隔一小时仁慈的让自己休息5分钟(别笑,很多人这么干)。这就是一个要把自己搞成任务处理器的节奏。

有些人见到这样的工作强度和具体控制程度,会本能的反感和愤怒,把计划扔在一边,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工作。也有人认同这种对待自己的做法,毕竟“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虐待之”;不管怎么说自律总是优点,对不对;还有人感觉自己地位低微,不这样做领导会开除我。

好吧好吧,我们假设一个人意识层面百分之一百认同这些与自己的生物节律相违背的计划,并坚决投入其中,艰难的坚持和挫败着。我们不禁为TA担心,急坏了累坏了怎么办,变成机器人怎么办!别着急,人类不会真的把自己累死,或者变成任务处理器。因为人类是非常高级的,自带防自毁机制——拖延(还有别的机制,比如生病)。

你见过一个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人吗?我只看到有这种愿望的人都在拖延。很多人就是在拖延的时候,做一些成为自己的有趣的事情:

• 有个在美国留学的女孩子,朋友圈留言说自己最近拖延,拖延做作业的时候研究了一下美国的政治制度。我看了很感慨,这女孩心真大,业余时间研究政治制度符合她的气质。

• 带着好奇心,我又采访了另一个朋友,问他拖延的时候做什么。他说拖延的时候会练练硬笔书法,看看各种时事评论,有时候看看历史小说。说着说着,他忽然说:“这么看,我是个传统文人啊,哈哈!”

当我们说自己拖延的时候,就是排斥以上这些丰富的业余生活内容,不小心就把自己简单化了,试图把自己当机器用。拖延让我们保持丰富的内心世界,绕过重重困难成就自己。

真正遗憾的不是计划没完成,而是做这些丰富有趣的事情的时候,带着恼人的内疚感。

犯拖延症的时候成就自己

以前没有拖延症这个词汇的时候,我们说业余时间真正成就一个人,业余时间选择做的事情才是这个人性情所在。现在任务多得抹杀了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的界限,于是有了拖延症这个名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发现人们在犯拖延症的时候做的事情是这个人的性情所在,如前面提到的那两位。

有人说了,你说的那种不是真正的拖延症,他们拖延的时候还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但我拖延的时候都在发呆,睡觉,发牢骚,刷朋友圈(刷到你的文章),痛苦不堪,无法忍受。你来说说有什么原因和意义!我只能说,这个情况复杂,拖延症的确可以非常痛苦。

如果呢,你习惯要刨根问底地知道自己拖延的来龙去脉,可以找个精神动力学心理咨询师探索一下,你的拖延时间会慢慢变得丰富起来的!要有信心哦!

阅读原文

网址:拖延=不自律?那是防自毁机制在工作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93047

相关内容

拖延=不自律?那是防自毁机制在工作|遇见你的心理咨询师秦琳
拖延、不自律:如何管理时间,成为自律达人?
拖延症是否正在摧毁你的人生?五大妙招克服拖延习惯
《超级清单:从拖延到自律的实用技巧、表格与自我训练》电子书在线阅读
怎么自律控制自己
拖延症患者自救手册.pptx
拖延症患者自救手册
告别拖延症这几个App真的能帮你变自律‼️
解决拖延,加强自控,成就高效自律人生
不要让“自我满足”的自律拖垮自己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