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形机器人领域不断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我国人形机器人在技术创新与实际应用方面多点开花,正逐渐走进大众生活,为人们带来全新体验。
北京市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 “天工” 人形机器人,在技术突破上成绩斐然。在户外真实地形测试中,“天工” 成功登上北京通州区海子墙公园最高点,成为室外连续攀爬多级阶梯的人形机器人。这一成果的背后,是其在基于视觉的 “感知行走”、复杂地形高速奔跑、跨越大高差台阶等关键功能上的重要突破。
“天工” 机器人之所以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现,得益于其具身 “大脑” 和具身 “小脑”。借助这一先进的系统,它在行进过程中,能精准识别前方地形,并实时调整全身动作和步态。在沙地、雪地、山坡等多种复杂地形中,“天工” 都能实现高速奔跑,速度更是从最初的每小时 6 公里提升至每小时 12 公里。这不仅体现了我国在人形机器人技术研发上的深厚实力,也为未来人形机器人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除了 “天工” 在技术上的突破,人形机器人在实际生活场景中的应用也迈出了重要一步。深圳野生动物园推出的外骨骼机器人体验项目,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这个重 1.8 公斤的外骨骼机器人,能实时感知用户动作并提供动态助力。在深圳野生动物园入园广场体验区,它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据体验者反馈,穿上外骨骼机器人后,在上坡时能明显感受到助力,行走变得更加轻松。
深圳野生动物园面积达 60 多万平方米,深度游览需耗费大量体力。外骨骼机器人的出现,为游客尤其是老人和行动不便的人提供了极大便利。自从该项目投放以来,咨询和使用的人数众多,充分显示出人们对这类创新应用的认可和需求。
目前,北京正在积极探索建设新型产业创新平台,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也表示,将加强对相关育新基地的行业指导和资源赋能,围绕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前沿新兴领域,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发展的生态体系。这一系列举措,无疑将为人形机器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产业环境。
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未来人形机器人有望在更多高价值领域实现落地。无论是在工业生产、医疗护理,还是在日常生活服务等方面,人形机器人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它们将不再仅仅是科技展示品,而是真正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得力助手,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你怎样看待机器人未来发展,请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