凳子,作为古代中国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追溯至数千年前。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凳子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每一种凳子都承载着其独特的历史起源和文化内涵。以下是中国最古老的十种凳子及其各自的历史起源详细介绍:
1.胡床(交椅)
胡床起源于汉代,由北方少数民族传入中原。据《风俗通》记载,汉灵帝喜好胡服,景师因此制作了胡床,成为其起源的明确记载。胡床的结构类似马扎,可以折叠,便于携带,因此又被称为交椅或绳床。
自汉代传入后,胡床逐渐成为了中国古代家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唐代,胡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宫廷和贵族家庭的必备家具。到了宋代,胡床逐渐演变为带有靠背和扶手的交椅,成为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交椅有圆弧形的靠背及扶手,座面为软屉,椅腿可以折叠。交椅在南宋时制作已相当完善,至元明时仍流行。
交椅不仅实用,更是身份的象征。在古代,交椅常摆成八字方位,宾主对坐,或在大堂正中放一把交椅,左右两侧摆放一至数把交椅。
2.月牙凳
月牙凳起源于唐代,是唐代家具师的伟大创造。其座面呈月牙形,腿子在壶门和勾脚的基础上进行了突破性的设计,并增雕花饰,使其华贵之气尽显。
月牙凳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装饰,成为了唐代上层社会的流行家具。它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实用需求,还体现了唐代“以圆为美”的美学思想。在唐代之后,月牙凳逐渐演变为更加精致的绣墩,成为了女性化的家具代表。
月牙凳腿子在壶门和勾脚的基础下又施变化,并增雕花饰,华贵之气尽在其中。它与唐代贵妇人形象统一和谐,是唐代家具风格的代表。
月牙凳体现了唐代“以圆为美”的美学思想,在当时的上层社会中较为普及。
3.方凳
方凳的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已出现。其最初的形态可能较为简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方凳逐渐演变为更加精致和实用的家具。
在宋代和元代,方凳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家居生活中的必备家具。明代时,方凳的制作工艺更加精湛,出现了许多精美的雕刻和装饰。清代时,方凳则更加注重装饰和实用性,成为了家居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凳做法一般与圆凳相似,以带束腰的占多数。明代方凳有的一色木制,有的则在凳面镶嵌大理石,还有的采用丝绳、藤条编织软芯。
方凳可以与方几、方桌搭配使用,在古代众多家具中十分重要。它不仅是实用家具,更是家居文化的体现。
4.圆凳
圆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但具体的历史记载并不详细。其形态和方凳相似,但座面为圆形,更加符合人们的坐姿需求。
圆凳在古代家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实用,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在明清时期,圆凳的制作工艺更加精湛,出现了许多精美的雕刻和装饰,成为了家居文化中的亮点。
圆凳腿足作成弧形,牙板随腿足膨出,足端削出马蹄,名曰鼓腿膨牙。下带圆环形托泥,使其坚实牢固。
圆凳在古代家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实用,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5.条凳
条凳起源于北宋时期,是一种狭长形的凳子,可供多人同坐。其四腿大多做成四批八叉形,显得牢固稳定。
条凳在北宋时已定型,成为了城市中店铺、茶馆等公共场所的常见家具。随着时间的推移,条凳逐渐演变为更加精致和实用的家具,广泛应用于家居生活中。
条凳在北宋时已定型,其造法多样。一张八仙桌四面各放一条长凳,是城市中店铺、茶馆中常见的使用模式。
条凳不仅是实用家具,还承载着人们的社交活动和日常生活。
6.鼓凳(绣墩)
鼓凳,又称绣墩,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女性的闺房家具。其座面为圆形或海棠、梅花等不同形状,四周常用丝绣一样的图画做装饰。
鼓凳在明清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女性化的家具代表。其造型圆润、婀娜、秀美,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方式。在清代,鼓凳逐渐演变为更加精致的绣墩,成为了家居文化中的瑰宝。
鼓凳造型圆润、婀娜、秀美,座面为圆形或海棠、梅花等不同形状。在座面之下,底座之上的两端,常雕有一道弦纹和一排鼓钉。
鼓凳是女性化的家具代表,以其圆润的造型和精美的装饰,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7.马扎
马扎起源于西域的游牧民族,是一种便于携带的坐具。其名字寓意着平时折叠起来绑到马背上,休息时解下打开乘坐。
马扎在汉代传入中原后,逐渐成为了古代军旅生活和家居生活中的必备家具。尤其在明清时期,马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皇室贵胄和文人墨客喜爱的坐具。其独特的造型和便携性,使得马扎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马扎腿交叉,上面绷帆布或麻绳等,可以合拢,便于携带。它在明清皇室贵胄中多用于出巡或狩猎时使用。
马扎作为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用品,不仅实用,还承载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8.脚凳
脚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家居生活中的辅助家具。其最初的功能可能是为了蹬以上床或就坐时搭脚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脚凳逐渐演变为更加精致和实用的家具。在明清时期,脚凳成为了家居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造型多样,有的带有滚木装置可以按摩脚心,有的则专为踏脚承足而设计。脚凳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还体现了古代家居文化的细腻和精致。
脚凳有两种式样和两种不同功能。一种是带有滚木装置的凳面,可以按摩脚心;另一种则是专为踏脚承足的,也称脚踏、承足、搁脚凳等。
脚凳作为古代家居中的辅助家具,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还体现了古代家居文化的细腻和精致。
9.春凳
春凳起源于古代民间,是一种长条形座面的凳子。其座面比条凳要宽些,可供二人或三人同坐。古时民间常作为出嫁女儿时的嫁妆家具使用。
春凳在明清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家居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材料多样,有木质、竹质等。有的春凳还配上小抽屉等实用功能,使得其更加实用和美观。春凳作为嫁妆家具的传统习俗,也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婚姻和家庭的重视。
春凳有的做成方形,犹如方凳,有些还配上小抽屉。其制作材料多样,有木质、竹质等。
春凳作为嫁妆家具,不仅实用,还寄托了人们对新婚生活的美好祝愿和期待。
10.玫瑰椅
玫瑰椅起源于明代,是一种造型秀巧美观的椅子。其名字中的“玫瑰”二字来源有待考究,但可能与玫瑰花的美丽和优雅有关。
玫瑰椅在明代极为流行,成为了文人墨客和贵族家庭喜爱的家具。其靠背和扶手都比较矮,与椅座垂直相交,使得其造型更加简洁大方。同时,玫瑰椅的雕饰也十分繁复精美,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水平。在清代,玫瑰椅仍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家居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玫瑰椅靠背和扶手都比较矮,与椅座垂直相交。其雕饰繁复精美,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水平。
玫瑰椅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雕饰,成为了古代家居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实用需求,还提升了家居环境的艺术氛围。
这十种凳子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家具之一,不仅承载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它们见证了古代中国家居文化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