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型博物馆融入百姓美好生活

发布时间:2025-02-25 10:17

创意家居用品,让家更像一个小型博物馆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创意生活# #创意家居用品#

日前国家文物局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期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达7264.87万人次,日均接待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2.84%。其中,县级小博物馆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地方文旅消费的新地标。

XxjnzxC007010_20250218_CBMFN0A002

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的“博物馆奇妙游”活动。新华社发

近年来,各地涌现出一批中小微型博物馆,扎根在城镇和乡村里。从地域特色浓厚的黄河船夫馆,到展现行业、产业剖面的算盘博物馆、陶瓷博物馆,这些“小而美”的博物馆,既吸引了大批外来游客,同时为建设当地文博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展现出了大作为。

小型博物馆点亮地域文化个性之光。小型博物馆以独有的地方文化资源为广大游客打开了能见度。在刚刚过去的这场春节假期文化盛宴中,小博物馆以其“小而美”的定位,通过创新展陈方式、深度挖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重新定义了小城的文旅生态。安徽歙县的徽州历史博物馆内,一场以馆藏一级文物“初登第、得意回”石刻为灵感打造的沉浸式夜游活动,带领观众在行进式游览中探寻徽州历史文化的魅力;山东潍坊的临朐县博物馆依托独有的山旺化石资源,利用数字技术将古生物化石的演化史转化为科普课堂;江西黎川县博物馆整合地方非遗项目,以非遗促文博,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重放光彩。此外,还有博物馆精心规划City Walk线路,串联热门文旅景点,让游客在漫步中感受文化的深邃与厚重……这些跨界融合的举措,不仅极大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与参与度,更实现了从单向的文化输出到多维情感共鸣的深刻转变,让博物馆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小型博物馆镌刻独特历史文化印记。小型博物馆是对珍贵历史文化资源保存的有效补充。大型博物馆虽海纳百川,但其对展陈内容的历史文化价值有着一定的门槛和要求,使得一些“小众”的民间文化资源往往难登其堂。但这并不意味着,那些小众的文化资源没有留存与传播价值。例如,一些县区、村庄的红色历史、产业变迁、风土人情史料,对展示当地风貌和文旅产业发展都有其意义。正基于此,小型乡村博物馆、民间博物馆,可有效利用和盘活民间闲置文化资源,让无法踏入大型博物馆的文化资料、藏品得以就地保存。此外,从城市发展角度来看,如果说大型博物馆是对外展示的“城市会客厅”,那么中小微型博物馆就是游客来访的“休憩小花园”。比如陕西省榆林市赤牛坬村的陕北民俗博物馆、高西沟村的米脂小米博物馆,就通过收集展览乡村老物件,充分展现当地历史文化传统特色,不仅留住了乡愁和回忆,也对本土旅游产业起到了带动作用。

小型博物馆拥抱和碰撞时尚之花。小型博物馆在设计上充分体现古今融合,传统材质如青砖、瓦片、木材,与现代金属、玻璃、混凝土相互搭配,在质感碰撞中营造出独特韵味。传统装饰手法与现代设计理念共舞,在展陈布局上运用现代几何线条勾勒空间,同时融入传统中式园林的借景、障景技巧,于虚实相生间增添灵动之美。安徽池州一座以古代茶文化为主题的现代小型博物馆,外观采用玻璃幕墙与木质格栅相结合,室内展陈空间以简洁的白色几何造型为背景,点缀着古朴的紫砂壶、茶饼模具,演绎出一场跨越时空的茶文化盛宴。今天,在科技浪潮下,小型博物馆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弯道超车。触摸屏导览系统让参观者自主掌控参观节奏;AR、VR 体验更是为不同年龄的参观者量身定制,孩子们在恐龙博物馆中通过VR 技术重返侏罗纪,年轻人在历史博物馆里借助AR解锁文物背后的隐藏故事;智能语音讲解,支持多语种切换,满足国内外游客需求。这些数字化互动项目不仅丰富了参观体验,更让小型博物馆在互联网时代焕发新活力。

方寸之间,一览千年。无论是“小而美”的展陈设计,还是“小而专”的价值阐释,抑或是“小而活”的跨界联动,叠加之下释放的惊喜远超想象。小型博物馆作为地域文化的深度挖掘者与传播者,这一曾经的“文物仓库”,如今已华丽转身为“文化会客厅”,与人们的联系日益密切,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与精神富有之间的桥梁纽带。(来源:宣讲家网)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转载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网址:让小型博物馆融入百姓美好生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93901

相关内容

让国防教育融入百姓生活
让书法艺术融入百姓生活
融入百姓生活,群众文化焕发“新生力”
大省挑大梁·文化润心|淄博:文化悦民,百姓乐享美好生活
金融产品融入百姓生活
让历史文化融入百姓生活 千年古城焕发新生
金融为民,赋能百姓美好生活
青岛:海洋文化融入历史与百姓生活
从进博会看百姓生活六大新趋势
让公交服务更好融入百姓生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