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将中小学生睡眠质量评测纳入管理考核范畴

发布时间:2025-02-25 14:08

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也纳入了国家政策范畴。 #生活知识# #社会生活# #人口政策#

“我国中小学生睡眠质量现状堪忧,问题已久。”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恩迪在提交全国两会的一件提案开头,就表达了他对这个问题的担忧。他建议采取将中小学生睡眠质量评测,纳入各级教委和中小学校管理考核的范畴等举措,进一步提高和保障中小学生睡眠质量。


图说:全国政协委员张恩迪。新华社

睡眠时长存在显著差距

张恩迪委员介绍,2019年,我国在健康中国2030目标重大行动第八条中明确提出:“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初中生9个小时、高中生8个小时。”但时隔3年,中国睡眠协会发布《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显示:中国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平均睡眠时长分别为7.65小时、7.48小时、6.50小时,距离健康中国2030目标10小时、9小时、8小时仍有显著差距。来自《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2019-2020)》的另一组数据也提示了相同的结果,95.5%的小学生、90.8%的初中生和84.1%的高中生睡眠时长未达标,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均受到影响。

提案分析认为,睡眠不足和睡眠紊乱,会干扰机体正常的发育过程和功能的发挥,导致注意力缺陷、记忆力和理解力下降。我国的一项调查显示,有15%的儿童被发现有日间嗜睡问题,他们当中罹患肥胖症、哮喘、焦虑和抑郁等疾病比例较高,并伴有夜间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的问题。睡眠维持障碍与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自觉性差相关,由此造成的学习成绩不佳也会导致患者社交受挫。睡眠问题对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社会人格发展都有负面影响。

“多睡”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2021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教师要关注学生上课精神状态,对睡眠不足的,要及时提醒学生并与家长沟通。”政策制定部门、老师和家长对睡眠障碍的改善方法,普遍停留在“多睡”。

但张恩迪注意到,实际上,一些睡眠问题未被当作疾病加以重视。常见睡眠问题有失眠、睡眠时相延迟障碍、过度睡眠等,如一些过度睡眠疾病,表现为在安静环境中难以抗拒的睡眠来袭、在睡前出现“入睡幻觉”、入睡后的“睡眠瘫痪”,严重时,患者会在剧烈的情绪波动时出现腿软,甚至失去意识。他表示,“睡眠问题的界定,需要教师、校医和家长具备一定睡眠疾病的常识,也需要医疗机构匹配相应的专科诊疗能力,对患者进行及时、正确、有效的诊治。”

落实定期睡眠质量监测

张恩迪建议加强和落实定期睡眠质量监测,将中小学生睡眠质量评测纳入各级教委和中小学校管理考核的范畴,参考国际通用的DSM-5等指南科学设计睡眠问题筛查问卷,落实定期评测,科学化管理。

提升义务教育体系对睡眠障碍的重视程度。对中小学教师、校医等关键人员进行睡眠障碍相关知识、尤其是青少年睡眠问题的培训。

重视公立医疗机构睡眠学科能力建设,加强和完善各大三甲公立医院的睡眠中心、睡眠门诊的设施投入和能力考核,提升相关疾病的诊疗能力。

提升疾病干预的水平和保障能力。对睡眠相关领域的新药给予研发补贴、注册审批加速、医保准入绿灯等方面的积极政策扶持。

新民晚报记者 江跃中 方翔

网址:两会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将中小学生睡眠质量评测纳入管理考核范畴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94164

相关内容

委员建议将中小学生睡眠质量,纳入考核?家长心疼学生强烈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周鸿祎:建议打造全方位数字安全防范应急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张志勇:青少年心理健康面临严重挑战 建议全社会来护航
学生睡眠管理工作方案范文通用
周鸿祎:建议将数字安全纳入新基建|两会车事
2021学年学校学生睡眠管理方案
中学生睡眠质量
张其成委员:建议对中小学生进行定期心理健康“体检”
安徽省政协委员许丽萍建议: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
建昌营高中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章程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