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眼|重要城市定位大洗牌,哪些信号值得关注?

发布时间:2025-02-25 20:40

关注城市交通官方公众号获取充值活动信息 #生活技巧# #节省生活成本# #出行省钱建议# #公共交通卡充值优惠#

  近日,随着《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国务院批复,至此,全国22个超大特大城市及其他重点城市共40余份在2035年前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下简称“2035版总规”)已全部被国务院批复,标志着我国重点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蓝图已经绘就。

  从“规模扩张”转向“功能升级”,从“单城竞争”迈向“系统协同”——这些规划不仅重塑了中国城市发展蓝图,更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此次规划既涉及城市性质的精准定位、核心功能的全面升级,又涵盖了城镇开发空间的创新布局,突显了不同城市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独特作用和重要地位。

趵眼|重要城市定位大洗牌,哪些信号值得关注?

  在这场城市定位的大洗牌中,哪些城市成功实现定位的跃升,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又有哪些城市在新的规划框架下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记者从城市性质、核心功能、空间布局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度解析,解码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范式。

  城市性质重构:从“单核定位”到“复合功能”的范式转换

  相较于上一轮规划,在2035版总规中,国家对城市性质的定位有了重大调整,从以往单纯的“规模分级”转向了更注重“功能雁阵”的构建。

  “国家中心城市”首次从9个精简至5个,分别为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这5个城市的核心职能更为聚焦。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其政治和文化地位无可替代;上海集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五大国际中心于一身,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广州城市定位从“广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华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跃升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地位不断提升以外,国际商贸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性门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的核心功能定位,将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重庆与天津则分别承担西部对外开放门户、北方国际航运枢纽等差异化职能,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与此同时,14个城市被定位为“区域中心城市”,形成“分层辐射、功能互补”的雁阵格局。其中,杭州、南京、武汉等10个城市成为辐射范围跨省域的“大区域枢纽”,而济南、青岛、大连等城市则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沿海开放等专项职能,成为特色功能节点。值得注意的是,深圳、东莞、佛山虽未纳入“中心城市”序列,但强化了“国家创新型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节点城市”等特色标签,在科技创新和区域协同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核心功能升级:从“同质竞争”到“特色分工”的战略转型

  随着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核心功能的升级成为关键。在科技创新方面,城市不再追求“单点突破”,而是更加注重去中心化布局转向“区域联动”。

  武汉是继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之后,布局建设的全国第五个、中部第一个科技创新中心,承担着构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龙头的重大使命。湖北光谷实验室在全国率先招聘一批既懂技术又有市场资源的“技术经纪合伙人”,同时,还构建起“科学家+项目经理+工程师”的联合攻关模式,形成了强大的科技创新集聚效应。2024年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启动建设八周年,这八年中,从“1.0版”源起松江,到“2.0版”联通嘉杭,再到“3.0版”九地共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犹如聚光带,带动上海松江、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等九座城市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矩阵,也打通了区域协同创新科技攻关之路。

趵眼|重要城市定位大洗牌,哪些信号值得关注?

  在产业与开放方面,各城市通过功能互补强化竞争优势。成都强化国际航空枢纽。济南中欧班列运行线路覆盖23个国家50个城市,2024年济南共开行中欧班列数量达到1029列,成为连接国内外市场的重要纽带。天津加速建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金融支持;青岛作为“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2025年将加快国家深海基因库等三大国家平台建设,实施30项涉海关键技术攻关,充分发挥了海洋资源优势。

  功能调整背后的数据支撑具有说服力。以天津为例,其“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定位,推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2024年达到4.6%。如今,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中的济南、青岛、烟台三个城市均已跻身“GDP万亿俱乐部”,尤其是济南与青岛两大“圈心”,更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以“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定位的济南,将加强与青岛、烟台、日照等港口的高效衔接和快速联通,发挥陆海统筹枢纽作用。

  城镇开发空间:从“增量扩张”到“质量优化”的模式变革

  在城镇开发空间上,城市发展理念也发生了重大转变,从“增量扩张”转向“质量优化”。

  获批的超大特大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明确了到2035年各个城市的“三区三线”,这也意味着至少到2035年,这些城市开发建设不能突破城镇开发边界,避免城市“摊大饼”式盲目建设的冲动,推动城市集约化发展,对城市发展发挥空间约束的作用。

  根据梳理,在省会(首府)城市中,城镇开发边界面积前三名排序为:成都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2361.20平方千米以内;广州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2135.00平方千米以内;郑州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2074.69平方千米以内。

  从陆地交通到深海航行,从低空无人机到地下轨道,各个城市都在积极探索“海陆空铁”多维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

趵眼|重要城市定位大洗牌,哪些信号值得关注?

  济南高新东区云巴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公交+慢行”三网融合绿色交通体系基本形成。深圳市将构筑一个“海陆空铁”立体交通网络体系,以加强其作为大湾区核心枢纽的地位,提升城市的交通便利性。

  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极大地便利了城市治理和城市居民生活。与此同时,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也不容忽视。武汉黄孝河、机场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中建成的华中地区首座花园式地下净水厂,地上建设景观花园;地下净水厂水处理设备日夜运转,污水处理厂采用全地下式设计,节约土地资源70%以上。

  都市圈则通过“深度嵌套”激活区域动能,实现协同发展。2024年以来,上海大都市圈实现从“1+8”到“1+13”的升级,以上海为圆心、90分钟交通距离为半径,覆盖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盐城、泰州、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和宣城。

  这场覆盖40余座城市的空间变革,正在推动城市从“单兵突进”转向“系统作战”,重塑中国城市的发展基因。北京破解“都”与“城”的功能张力,上海探索开放与安全新范式,中西部城市则在“承接转移”与“自主创新”间寻找支点——每座城市的实践,都是国家战略的微观投射。

  2035版总规不仅是一张蓝图,更是一场静水流深的治理革命。当差异化定位与系统性协同共振,中国城市文明的韧性图景必将照亮东方。

作者:济南日报·爱济南 记者:张茜

责任编辑:高原

网址:趵眼|重要城市定位大洗牌,哪些信号值得关注?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94789

相关内容

护眼大路灯哪个品牌最值得信赖?2024五款护眼落地灯对比推荐
大路灯护眼灯十大品牌哪款最值得入手?大路灯护眼灯十大品牌排名
2025 九大护眼灯品牌,优势尽显值得信赖
今年有哪些消费现象值得关注?
十大环保家具品牌有哪些?知名品牌更值得信赖
微信必备的几个公众号,值得收藏
快手有哪些学做菜的博主值得关注
护眼落地灯十大品牌排名:2024十大值得入手的护眼落地灯盘点
厨房洗菜盆十大品牌有哪些,要如何选购
有哪些家居软装品牌值得推荐?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