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培训班课程强调实用性和案例教学 #生活技巧# #家庭教育建议# #家长教育培训班#
大班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数学教案1
生成背景:
在种子分类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大的种子占的地面大,小的种子占的地面小,他们来告诉我:“老师,这么大的种子,都放不下了,小的倒是放得下的。”这里蕴涵着数量守恒的数学概念,于是我们一起探究了关于蚕豆种子的数量守恒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将种子进行分类,排队,并作记录。
2、探索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队长短的关系。
3、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爱探索、勤动脑及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种子(蚕豆、红豆、黄豆各10颗)
2、排队卡片人手一张。
3、道具钢丝一条。
活动过程:
(一)观察种子
1、这里有什么?
2、它们有什么不同?
(四)第一次探索: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样的种子,排队长短不一样。
1、观察分析记录表的记录方法。
2、幼儿操作记录:要求每颗种子要挨紧,小心洒落地面。
3、讨论:为什么都是十颗,排列队伍不一样长。
4、师生: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实录:在这个环节中,我选取了蚕豆、花生和黄豆这三种大小差异很大的种子,认为靠紧排列后蚕豆排列的队伍一定是最长,花生其次,黄豆最后,但是在幼儿操作过后,我发现情况并不是我预想的一样,有的幼儿把蚕豆竖着排队,把花生横着排队,结果发现花生排的队比蚕豆长。讲评的时候,我故意把这个现象拿出来,引发孩子讨论,发现原来排列方式的不同也会影响队伍的长短。因此,承认学习方式的多元性也是教学个性化的体现。
(三)第二次探索:感知大小不同的种子,排列长度相同时,数量不同。
1、观察分析记录表的记录方法。
2、设疑:请幼儿猜测如果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用不同的种子排队,他们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
2、幼儿操作记录。
3、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颗粒大的用的少,颗粒小的用得多?
4、师生:队伍一样长时,颗粒大的用的少,颗粒小的`用得多。
(四)游戏:排队
请部分幼儿上来排队,每排数量一样多,请幼儿思考为什么数量相同,排队长短也不一样。
实录:由给种子排队到自己来排队,把教学拉回了生活,这里,没有用一点教具,就运用孩子的身体,就能发挥孩子多的优势,而不把它当作一种弊端来看。
(五)电脑游戏:哪种种子多、少、一样多
1、个别猜测。
2、集体猜测。
反思:把幼儿又拉回到抽象的虚拟世界中,故意了排队的干扰因素,如大小、间距、位置后,幼儿的数量守恒概念又要混淆了,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验,这与平时老师渗透得不多或者幼儿自己的经验有关,因此课后还要多引导和发现。
活动延伸:
1、利用更多的材料体验物体大小、排列疏密与队列长短的关系。
2、到户外游戏:用脚步(脚尖顶着脚跟走)测量相同路段的线哪种路线最长。(有直线、斜线、曲线等)
大班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习数的读法和写法,认识0-10的数字。
2.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其数学素养。
教学内容:
1.数的认识
引导学生认识0-10的数字,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和数的读法和写法。
2.加减法
通过实物、图片等形式,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掌握简单的加减法。
3.数的排序
通过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掌握数的排序方法。
教学过程:
1.数的认识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0-10的数字,并说出数字的读法。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说出数字的大小关系。
(3)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说出数字的写法。
2.加减法
(1)教师出示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进行加法和减法的操作。
(2)教师出示简单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
(3)教师出示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进行加减法的口算练习。
3.数的排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大小比较,并进行排序。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大小比较,并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
1.演示法
通过实物、图片等形式演示加减法的操作,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2.讨论法
通过讨论数字的大小关系和数的排序方法,让学生掌握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方法。
3.练习法
通过口算练习和练习题的形式,巩固学生的加减法和数的排序能力。
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2.通过练习题的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3.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反思:
1.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
2.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加以解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3.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练习和巩固,让学生掌握更牢固。
大班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能在有干扰的情况下找出正方形。
2.用对比的方法巩固对正方形的认识。
3.乐于和同伴分享,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白板课件、iPad
2.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了正方形和三角形,并能说出正方形的特征。
活动重点
用对比的方法巩固对正方形的认识。
活动难点
能在有干扰的情况下找出正方形。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师:今天小熊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他还邀请了一个图形宝宝,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它是什么图形宝宝。(利用聚光灯功能出示正方形的局部。)
师:你为什么猜它是正方形?
引导幼儿说出正方形的特征。
2、师:三角形也有角,我觉得它像三角形。(利用透明度功能将三角形和正方形对比。)
教师带领幼儿分别数出正方形和三角形的角。(渗透方法,可以利用画笔做出标记。)
二、去小熊家做客。
1、师:小朋友们可真聪明,一下子就看出它是正方形宝宝,快带着正方形宝宝上火车去小熊家做客吧!
2、幼儿在iPad上进行操作,找出正方形宝宝将他拖上火车。
3、幼儿使用ipad分享自己找到的正方形。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xx的小火车坐满了吗。
教师帮助幼儿在大屏幕上操作。
4、师:火车开到了小熊家门口,在进小熊家之前,我们要把送给小熊的饼干放在盘子里送给他,不过小熊有个要求哦!(利用声音连接功能听小熊的要求。)
5、师:请小朋友们把自己的饼干放进盘子里,要一个一个放,可不能把饼干压坏了哦!
幼儿操作,把正方形饼干放在盘子里。
6、师:现在,我们要把正方形的小饼干送给小熊,请你拿着小饼干在盒子上比一比,不是正方形的饼干小熊吃了会不高兴的,送给他的时候记得对他说“请你吃正方形的`饼干”。
7、师:哇!我们终于进到了小熊家,小熊的家里可真漂亮,小熊还告诉了我一个秘密!(利用声音连接功能听小熊的秘密。)
三、找出生活中的正方形。
1、师:谁来找一找小熊家有哪些东西是正方形的?
引导幼儿说xx是正方形的。然后使用ipad把这个正方形物品照下来。
幼儿使用iPad照相功能把自己找到的正方形宝宝照下来。
2、投屏分享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找到了哪些物品是正方形的?
利用投屏功能分享幼儿的寻找结果。
四、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小朋友们可真棒!今天我们不仅能把正方形宝宝送上火车,还能在小熊家找出正方形宝宝。小朋友们可以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家里有没有正方形宝宝,可以用爸爸妈妈的手机照下来发到班级博客中哦!
2、师:我们跟小熊说再见吧!请他以后也常来咱们班里做客哦!
大班数学教案4
设计思路:
《纲要》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使我们对幼儿园课程有了新的理解——幼儿园课程需要生活化,课程要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并且《纲要》中科学领域这样的价值取向已清晰可见: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使儿童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本次活动建立在大班幼儿已经初步认识时钟的基础上,目的是让幼儿了解时钟的基本知识,进一步认识整点、半点,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以突出科学领域知识“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特点的一个尝试性的活动。期望通过类似的数学活动,指引幼儿从生活经验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达到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教学目标:
了解钟面的主要结构,知道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2.学会看整点和半点。
3.增强时间观念,体验游戏的快乐。
教学重点:
学会看整点和半点。
教学准备:
经验准备:对认识时钟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并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物质准备:课件,大钟,幼儿分组操作材料,大灰狼头饰等。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认识时钟
1.猜谜引题,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老师来给你们猜个谜语吧,仔细听。滴答滴答,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但是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生:闹钟,钟表。
2.交流经验,理解用途
师:小朋友们在哪里见过闹钟?
生:钟表店,幼儿园,车站,······
师:原来这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钟表,那么小朋友们知道钟表是干什么用的`呢?
生:看时间的,······
小结:时钟是我们的好朋友,可以提醒我们:现在是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情了。它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我们的生活少不了它。 3.播放课件,认识时钟
师:小朋友们看看,老师这里有一个什么图形?
生:圆形。
师:如果老师要把圆变成时钟,小朋友们能告诉我要添加什么吗?
生:数字。
1师:是哪些数字呢?
生:1到12。
师:还有
13、
14、
15、16······?
生:没有。
师:原来时钟上只有1到12,不多也不少。
师:这些数字又是怎么排列的呢?老师想把它们放哪就放哪吗?
生:不是。
师:那小朋友说说应该怎么排列呢?
生:按顺序排列。
师:哦,是按什么顺序?
生:1.2.3.4······一直到12的顺序
师:最上面的数字是几?
生:12。
师:小朋友说得很对,那除了按顺序添加数字,还需要添加什么呢?
生:还要添加两个针。
师:两个针分别叫什么名字呢?
生:时针和分针。
师:是的,我请小朋友观察一下,时针和分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生:长短不一样。
师:除了这个不同,还有别的吗?
生:粗细不一样。
师:对了,小朋友观察很仔细,看出来了,时针粗,分针细。
4.教师操作,将时钟指向12点整,用时针和分针赛跑的游戏来告诉小朋友,时针和分针哪个跑得快。分针转一圈,时针走到数字1。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时钟,我们让时针和分针来个跑步比赛吧,看它们谁跑得快,预备,开始!
小结:钟面上有1-12的数字按一定的顺序排列,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时针比较粗,分针比较细。分针走得快,时针走得慢,分针跑一圈,时针走一格或者一个数字,这就是一小时。
二、操作学习,认识整点与半点
1.观察课件,认识整点
师:小朋友们已经认识时钟了?那你们会不会看时钟啊?
生:会。
(1)出示8点整图片,请幼儿说说是怎么看出来的。8点整我们在干什么?(分针指向十二,时针指向几点就是几点钟)
师:小朋友们来看一看,这是几点钟?
生:8点钟
师:对了,8点整。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分针指向12,时针指到8,就是8点。
师:回答非常正确。我们怎么样用数字表示8点整了呢?
生:8,两点,零零。
师:8点整我们在干什么呢?
生:在做早操。
师:是的,我们一看就知道了。
2(2)接着出示9:00, 12:00图片,进一步认识整点和知道怎样用数字表示时间以及这些时间所做的事情。(9点整在上课,12点睡午觉)
小结:原来分针指在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2.分三组操作,巩固整点
教师:小朋友们都会看整点了,那么我们来做个练习吧。
第一组的小朋友,看时间对应画时钟;第二组的小朋友,看时钟对应写时间;
第三组的小朋友,时间时钟连连看。请小朋友们开始操作,完成的小朋友可以在纸旁边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请小组长收上来交到老师这来。 3.讲解练习,对不正确的结果进行纠正。 4.观察课件,认识半点
(1)出示三个半点图片:7:30 , 10:30, 11:30
(2)结合图片告诉幼儿这几个时间点都在干什么。(7点半背书包上学,10半户外活动,11点半午餐)
(3)强调半点的书写格式。
(4)请个别幼儿拨出时间。
小结:当分针都指向6的时候,时针指向两个相邻的数字中间,时针刚走过几,就是几点半。
5.观看课件“我的幼儿园半日生活”
小结:小朋友们每天都要做很多事情。而且你们马上就要上小学了,会有更多的学习任务。我们可以请时钟帮忙,提醒我们做好每天该做的事情,按时起床、准时睡觉。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守时的好宝宝吧!
三、游戏体验,复习巩固游戏名称:老狼老狼几点钟
师:小朋友们看看,老师今天要扮演什么动物?(教师拿出大灰狼头饰戴在头上)
生:老狼。
师:对了,我们要玩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小朋友们想不想玩?
生:想。
师:好的。请小朋友拿好手上的时钟。老师来当老狼,小朋友们当小羊。老狼出示时钟时,请小羊说出时间。老狼说几点时,小羊就把手上的钟拨几点。小羊拨好了钟就停下来,请老狼看时间。如果拨错时间,可能会被老狼吃掉哦。游戏规则都听明白了吧?
生:听明白了。
师:小朋友们,请起立,我们开始做游戏吧。
大班数学教案5
活动准备
一块和五块教学钱币多张 各种各样的商店物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答买物品时的事项
(1)小朋友们,你们有在商店或超市里买过都东西吗? (2)买东西时需要什么我们才能把物品带回家?
(3)哦!是钱。如果我们没有钱,商店里的收银员会让你把商场里的东西带走吗?
(4)小朋友不交钱就把东西带回去了行不行? (5)为什么不行?
(6)刚刚小朋友们说买东西要用钱,那你们认识钱吗?
二、展开活动
1、认识钱币并知道其价值
(1)出示一块的钱币,认识图片上的数字和颜色? (2)了解一块钱能买哪些东西?不能买哪些东西?
(3)出示五块的钱币,认识图片上的数字、图案和颜色。 (4)了解五块能买哪些东西,不能买哪些东西?
2、知道两张钱或者几张钱合起来也可以买东西
3、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些商品,让幼儿了解钱的价值,并学会用钱。
三、结束活动
幼儿一起玩小小商店的游戏,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商品,请幼儿用教学用的纸币来买,并请幼儿轮流来当收银员。 活动延伸
幼儿让爸爸妈妈带自己到商店买一些有用的.东西,并且让自己来结账,体验购物的乐趣。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都积极参与并且都能认识一块和五块的钱币,只是在买东西时,一小部分幼儿不能确定纸币的价值,随便乱买,有些幼儿则是没有买东西时的高兴氛围。
大班数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观察花生果的特征,了解花生果的用途。
2、记录剥花生仁的情况,学习简单的统计数据的方法。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记录表和统计表,笑脸花贴纸。
2、花生人手10颗,点心盘和小碗人手一个,花生类食品若干。
查看课件:大班数学课件《剥花生》PPT课件
下载地址:xxx
活动过程:
一、观察花生果的外形。
1、以猜谜导入:小朋友都喜欢猜谜,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小耳朵听好了。“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谁猜出来了?
2、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解释谜面。我们来看看,花生的外壳怎样?里面呢?打开后,里面有什么?学习花生仁(了解花生的外形特征)
好,现在开始吧!
3、请幼儿剥花生,一边剥一边进行记录。
4、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记录剥下的结果。
5、鼓励已剥完的幼儿说说游戏结果。
6、统计数据。
交流:小朋友,花生都剥好了吗?你能不能把记录的结果告诉大家?(能,请个别幼儿介绍)
A、今天,小朋友真聪明,不仅会剥花生,还把花生仁的颗数都记录了下来,知道了一颗花生里面有的是1颗仁,有的是2颗花生仁,还有3颗的。那在你剥的10颗花生中每种有几颗呢?我们把它来统计一下好不好?
你们看,老师也剥了10颗花生,我也把它记下来了,那来看看,1颗花生仁的我剥到了几次?(数数看)把它记在哪里(一颗花生仁的地方),2颗花生仁的剥到了几次?怎么记呢?3、4颗有几次?记在哪里?
B、小结:好现在我已经把我剥的花生统计出来了。(老师指着记录表说一遍)
C、小朋友会不会把自己的记录结果也统计一下呢?(会)请小朋友试一试,看看你统计下来,那种花生仁的最多?
D、发统计表,幼儿统计,教师指导。
E、交流:你统计的结果怎么样?谁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几颗花生仁的最多?(幼儿讲述)还有谁愿意来说一说?
F、其他小朋友,你的呢?把你的记录表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听,告诉他,你的是哪种花生仁的最多?(课后交流)
三、了解花生的用处。
1、小朋友真棒,通过统计,发现了2颗花生仁最多,那花生有什么用呢?(幼儿自己说)
2、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那花生仁除了可以吃,可以榨油,那它的'壳和衣有没有用呢?让我们来听听花生自己是怎么说的吧!(另一位老师来扮演花生讲述)
3、原来花生的本领这么大,它浑身都是宝,你们记住了吗?
四、游戏:智能AB猜。
1、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关于花生秘密的游戏,叫智能AB猜。
2、我说一句话,如果你觉得A的答案对,你就站在A这一边,如果你觉得B的答案对,你就站在B这一边。选对的小朋友就可以得到一朵笑脸花,所以,你一定要听清楚了以后再选,看看谁能全部答对?听明白了吗?好,游戏现在开始。
(1)、花生的种子是在()。
A、泥土上面 B、泥土下面
(2)、发霉的花生()。
A、可以吃 B、不可以吃
(3)、花生能榨油吗?()
A、能 B、不能
(4)、生花生能吃吗?()
A、能 B、不能
(5)、所有的花生都只有2颗花生仁吗?()
A、是的 B、不是
(6)、花生的壳有用吗?()。
A、有用 B、没用
评价:游戏结束了,看看你得到了几朵笑脸花?我们来看看有没有谁得到了6朵笑脸花的?这些小朋友就是我们这次游戏的冠军,其他小朋友也不要难过,我们下次继续努力,争取夺冠军。
五、分享活动。
今天我们和花生玩游戏,还知道了,这么多关于花生的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尝尝我们亲手剥的花生是什么味道的?
孩子分享花生食品。
大班数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探索骰子的秘密,知道骰子对应两个面的点数加起来是7的规律。
2、利用骰子的秘密来学习自制骰子,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骰子一个、幼儿人手一个小正方体、白板课件、铅笔、橡皮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大骰子,师提问: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它?
2、师幼一起观察骰子
二、游戏“看谁反应快”
1、介绍游戏规则
2、请4-5名幼儿游戏
3、师幼有一起玩游戏,提问:“为什么每次老师的反应都是最快的?有什么秘密?”
三、揭示秘密
1、组织幼儿观察骰子的每个面的数字,并做记录
2、观察三组数字,提问:这三组数字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引导幼儿知道骰子对应面的2个数字相加是7
四、做骰子
1、师示范制作骰子,并请个别幼儿帮忙
2、幼儿制作骰子,教师巡视指导
3、请每组幼儿相互检查,发现有错误的及时改正
五、玩“刮刮乐”的游戏
1、介绍幼儿名称及玩法
2、师幼玩游戏
六、结束活动
师:骰子还可以怎么玩呢?我们回教室再去玩玩吧
大班数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认识“”,理解符号的含义。
2.会比较10以内的数字大小。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填写对应的数字
2.数字卡1-10,符号卡片
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复习数字1-10
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数字卡片,你能说出是数字几吗?
是数字几,你就可以拍几下手?
2.幼儿看数字几,并用拍手表示数量。
二、认识 >号和< 号
1.教师出示数卡6和7,引导幼儿判断谁大谁小。
(1)提问:6和7中间可以放哪种符号?
(< 放在6和7中间)
(2)小结:<这是小于符号,小屁股撅给小数看,所以6小于7。
2.练习:出示数字7和8
(1)哪个大?哪个小?中间放的`什么符号?为什么?应该怎么读呢?
(2)小结:8大7小,中间放小于符号,因为屁股尖尖对着小数,所以7小于8.
3.出示6和5
(1)提问:这是数字几和几?哪个大哪个小?
(2)教师把“>“符号放在6和5的中间,告诉幼儿这是大于符号,大嘴巴朝着大数笑,所以6小于5。.
4.比较符号、观察不同
请小朋友看一看这两个符号有什么不同?
三、游戏巩固
1.请两个小朋友各选一个数字,再请一位小朋友上来选符号站在他们中间。
2.请一个小朋友拿着符号,让两个孩子分别站两边。
3.请小朋友看一看,他们站得对不对。
四、趣味练习:填写对应的数字
1.讲解作业要求
2.教师指导
3.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他们是大于符号和小于符号,用他们可以来比较数字大。
大班数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感知时间的先后顺序,建立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间感念。
2、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图片,感受事物变化的过程。
3、体验成长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过去”、“现在”、“将来”、“畅想未来”的字卡各一张。
2、学具:照片两张(婴儿期的、现在的)
3、操作册:第6册1~2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教师:小朋友好!幼儿:邢老师好!教师:音乐马上响起来了,下面请小朋友安静的走蒙氏线,注意要脚跟碰脚尖(教师放音乐)。
2、集体活动
(认识过去,让孩子们把准备的婴儿期照片放在桌子上)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张照片有什么特点?幼儿:(婴儿期的照片)衣服小——让妈妈抱——不会走路——不会说话——不会穿鞋———教师:小朋友说的真好,你们看到的是你们的过去(出示字卡“过去”并把婴儿期的照片贴在下面)。
(认识现在,把现在的照片放到桌子上)教师:看看这张照片有什么变化?:我长高了——我不让妈妈抱了——我自己会吃饭了,不让妈妈为喂了———教师:小朋友说的真棒!老师也发现了小朋友过年后身体长高了,穿的鞋子、衣服都比过去大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现在学到了很多本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出示字卡“现在”并把现在的'照片贴在下面)。
(认识将来)教师:将来你们是什么样子?将来老师会变成什么样?幼儿:我会变的和爸爸一样高——我会穿上高跟鞋——我会上班,当大老板(哈哈———)老师您将来就会老了,走不动了,手里拿着个拐杖(哈哈———)教师:老师希望快快的看到你们将来的样子,到时候老师也老了(做个老人的姿势),将来你们能看看老师吗?(孩子们齐答:能!教师出示字卡“将来”)
(畅想未来)教师:那么你们长大了想干什么?幼儿:我想当警察——我想当老师——我想当超人——我想当司机——我相当大老板,开个大超市———教师:小朋友们都有自己远大的理想和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为这个目标去努力吧!(出示字卡“畅想未来”)
四、小结
用一句话总结黑板上的四张字卡。
五、完成操作册1~2页。
六、延伸
回家后和妈妈一起欣赏照片并交流,让孩子进一步感受什么是“过去、现在、将来”。
大班数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感知8以内的数。
2、能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正确点数8以内的事物。
3、在活动过程中,能听清楚要求进行操作和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1、方向盘,反面有颜色和排列方法不同的点卡,投影仪。
2、操作卡,一面有六层,每层有数目和排列方法不同的帽子。另一面有一个“车库”里面有两种颜色,大小不同,数目不同的汽车。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活动。
1、游戏:开汽车。
有一家帽子店开张了,我们开着汽车去参观一下。这是什么?(方向盘),开汽车要注意交通安全,老师做交通警察,拍三下铃鼓表示绿灯,拍四下铃鼓表示红灯。
2、你的方向盘上有什么?(点子卡),请你数数你的方向盘上有几个点子。请你将你的汽车停到停车位上。
二、基本活动。
1、帽子柜有许多帽子,(出示操作卡)帽子柜有几层,管理员不知道每一层有几顶帽子,请你们帮助他,数一数每层楼有几顶,送给它一个数字宝宝。
2、幼儿第一次操作。
3、讲评幼儿操作方法。
谁愿意介绍你的作品?1)、2排,从左往右数,数了一排又一排。2)、2堆,先数一堆,再数一堆。3)、1排,从左往右数。4)一堆。5)、圆圈,请小手指帮忙,将第一个数的用手指按住它。6)、重叠,被挡住的半辆车也要数。
4、再用刚才的.方法数一数,和刚才的答案是否一样?(幼儿再次操作)。
三、出示操作卡,这里有什么帽子?(红色和绿色且大小不同的帽子,)请你数一数,红色的帽子有几顶,绿色的帽子有几顶?大的、小的有几顶,请你根据标记送给它一个数字宝宝。
幼儿操作。
四、结束活动。开汽车到外面去玩一玩。
大班数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说出要购买的物品与数量。
2、幼儿学习运用货币。
重点幼儿学习运用货币。
难点幼儿能说出要购买的物品与数量。
活动准备
玩具卡,教室中的'小东西,价格牌,骰子,分类表。我的数学操作材料,加减法操作材料,附加题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请幼儿三人一组。其中两人各拿一张分类表。第三人开银行,将钱币摆在桌子中间。
--幼儿轮流掷骰子,按骰子上的点数拿出钱币。
--请幼儿将自己的钱币分类放在分类表上。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我的数学材料。
第三、四组:加减法材料。
第五、六组:附加题材料。
3、活动评价。
请幼儿口述作业单,师生共同评价。
鼓励幼儿多参与操作活动,提高幼儿操作的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12
从孩子身上的问题生发出的活动,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课题生成:
在以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为重点的《卖玩具》的社会彭动中,幼儿会不会算账成了活动是否能顺利开展的前提。女幼儿为了付给别人9元钱,好不容易从自己的口袋里数出九7元钱"(以圆片代替),结果,因为"钱"太多,对方没拿好,撒了。既浪费了时间又影响了活动的正常开展,幼儿的思维似乎迢留在"l"和"许多"的水平上,对数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还肚糊,不能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本课题。
活动目标:
1、了解数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复习10以内的`组成。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教具:小猪木偶一个、磁铁教具猫一只(身上标有7元)、磁铁数字卡片若干(1、2、5);学具:贴有价钱的玩具若干,游戏用的硬币和纸币若干(元)、挂袋人手一只。循环游戏的作业单若干(作业单里的不同)。
活动过程:
1、复习数的概念。
(1)拍手数数: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一五个五个数;
(2)复习顺数、倒数游戏"打电话";
(3)复习lO以内数的组成游戏"碰球"。
2、学习用几个小数组合成大数的方法付钱。
(1)情境表演"小猪买玩具",提出问题,启发幼儿思考①出示木偶小猪,创设情景,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挚热。
教师边操纵木偶小猪边说:"我是小猪,自从上次小我卖掉旧玩具,我就经常卖掉旧玩具,去买新玩具。瞧,了,我去买新玩具啦!"②设计小猪遇到困难的情节,激起幼儿积极思考的:
买卖对话:
"卖大狗,我的大狗9元一只。"(卖方配班老师)"这只狗我喜欢,我有钱,我买了。"(买方小猪)"这是1元,这是2元,这是5元,嗳,怎么没有9元起,我没有9元钱,便宜点卖吗?"(买方)"不能便宜,你的口袋里有九元钱,你动动脑筋想一想?
老师:"小猪口袋里的钱够吗?它应该怎么付钱?"③个别操作,集体验算。(引导幼儿思考几种不同法,如两个l元、一个2元和一个5元合起来是9元等。)
(2)出示磁铁教具猫(标有7元)、数字卡片(标有1的圆形卡片若干,代替钱),和幼儿共同讨论并演示数的分的关系。
提问:"买价格7元的玩具猫可以怎么付钱?"(鼓励多种组合的方法。)重点:理解总数都是由几个部分组成。
(3)幼儿玩循环游戏。
教师讲解游戏的要求及玩法:"你们想去买玩具吗?要买玩具首先要学会算账。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材料,有的需要你右分合里添数字,有的需要你根据玩具的价格在要付的钱上打勾,小朋友要仔细想一想,算一算,比如作业单左边的玩具卖多少钱,如果你要买,应该怎么付钱呢?你就在右边要付的钱上打上勾。"
3、尝试用组合付钱的方法买玩具。
(1)"现在老师是营业员,你们想来买玩具吗?"(请3~4个幼儿尝试买玩具。)
(2)"你们想当营业员吗?这次,不仅买玩具的小朋友要算账,卖玩具的小朋友更要动脑筋,可不能收错了钱。"(将幼儿分成两组,轮流买卖玩具。)
(3)交流付钱的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反思:
变废为宝人人都知道,但是自己的旧玩具变成新玩具,可能人们还没想到。本活动将环保教育、创新教育、人际交往、数量关系等方面的内容综合在一起,以玩具买卖会为形式,实现目标。活动中,幼儿的情绪高涨,为了卖掉自己的玩具,热情地大声吆喝,拉拢顾客,宣传自己玩具的优点,甚至不惜降价……孩子真正体会到买到新玩具的快乐,更懂得了旧玩具的作用。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分析能力。更扩大了孩子的人际交往,为孩子今后走入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大班数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感知物体的数量,并能用相应的词汇“多、少、一样多”。
2、乐于与同伴合作,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人手一套操作材料(瓶子和盖子各不多于5个);幼儿计算用书、
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想请你们和我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叫"瓶子娃娃找帽子"
(二)幼儿操作,师幼讨论
1、瓶子娃娃找帽子
现在,小朋友手上都有一些瓶子娃娃和帽子,那请你们先把自己的瓶子娃娃排好队,
再为瓶子娃娃戴上帽子。观察一娃娃有没有都找到帽子?
2、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讨论
操作完的小朋友可以跟同伴说说你操作的.结果?互相讨论一下娃娃为什么找到,那帽子有没有找到主人?
3、师幼共同探索
4、师小结
5、指导幼儿看计算用书并做练习
(三)活动延伸
请幼儿想一想有什么办法使娃娃和帽子一样多。
3、中班数学礁它们相等吗
有益的经验:
教学:=、≠,知道它们的意义。
准备:
1、贴绒图片6幅:1)4个圆,平均排成两行,上下对齐。2)4个圆,一行1个,另1行3个。3)3个圆,排成“品”字形,注意:以上3幅图中的圆一样。4)金鱼3条。5)金鱼2条,排成一行。6)金鱼2条,排成一列。注意:以上3幅图中的金鱼一样。
2、数卡16,=、≠号每个幼儿2套。
活动与指导:
1、出示图片1和2,让幼儿说出图上各有几个圆?(4个)它们一样多吗?(一样多)告诉幼儿,我们把一样多叫相等。让幼儿跟着说:它们相等。怎样表示相等呢?把等号放在两幅图之间。教幼儿认识等号:两条线一样长,两条线之间的距离一样宽。
2、把图2和等号拿掉,换上图3。让幼儿说出两张图上的圆数,它们相等吗?(不相等)我们用不等号表示两边不一样,教师边说边放上不等号,教幼儿认识不等号:等号上画一条斜杠。
3、用同样的方法演示讲解图4、5、6。
4、发给幼儿数卡和符号。教师报数字,幼儿举符号。
5、教师报一数字和符号(并出示)让幼儿举出另一数卡。
4、班数学礁班数学礁--认识球体_
大班数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认识10以内的相邻数,探索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有关数字的.物品、移动电话
活动过程:
1、引题。
教师出示电话拨号,进行谈话引题。
2、引导幼儿说说父母的电话号码,并示范拨电话。
幼儿边说边拨号码,其他朋友看看是否拨对了。
3、引导幼儿认识生活中的数字。
1)教师组织幼儿自由观察活动室中哪些地方有数字。
2)请幼儿说说哪些地方有数字,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引导幼儿交流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数字,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5、引导幼儿讨论:必须记住哪些数字为什么?(如父母及家里的电话号码,门牌号等。)
6、分组讨论:如果生活中没有数字会怎么样?
7、教师指导幼儿完成学习包《生活中的数字调查记录单》。
活动延伸:
1.请家长经常带幼儿一起购物,引导幼儿发现数字及其作用。
2.请家长指导幼儿完成亲子手册《寻找生活中的数字》。
大班数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认识人民币,尝试在生活中运用人民币.
2、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数学与我们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活动难点:初步掌握用货币购物的基本常识;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仿真人民币”;小猴子的果树园场景布置;若干附有钱币的果子;文具店、图书店等商店布景;爱心捐款箱;各类标有价格的文具、图书等货物;灾区录像。
2、学具准备:“仿真人民币”。幼儿自制的小存钱包;小果筐。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导入语。
教师: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你们最近都喜欢什么样玩具或图书呢?这些东西都是谁买来送给你们的?用什么买的呢?(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进入主题)
教师:妈妈、爸爸那些送你们礼物的人他们的钱又是从那来的呢?(引导幼儿知道人民币与我们生活的之间的关系)
教师:你们想不想自己学着去商店买东西呢?
幼儿:想。
教师:要想去买东西就必须有人民币,那我们要怎么办呢?
幼儿:像爸爸、妈妈一样去工作。(引导幼儿知道只有靠劳动和付出才能获得回报。)
教师:好吧,今天我刚好在路上遇到小猴子它说它的果园里想请一些园丁去帮忙摘果子,那让我们一起去帮他吧!你们愿意吗?
幼儿:愿意。
教师:去小猴子的果园要经过一座很窄很窄的独木桥,大家排好队,都跟着我一个跟着一个的走。(教师带领幼儿走线)
二、集体活动。
1、采果子,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啊,我们终于到了小猴子的果园了,你们看小猴子在等我们呢!
小猴子(教师扮):小朋友你们终于来啦,快来帮我摘果子吧。每一个果子里都有一个小秘密哦!
幼儿拿小果筐帮助小猴子摘果子,并从果子里取出不同面值的货币。2、认识人民币。
教师:小朋友,刚刚我们大家帮助小猴子采摘了那么多果子,工作了这么久辛苦啦现在要给小园丁们发工资了。
教师:那你们都认识他们的面值吗?(出示仿真人民币,100元、50元、20元、10元面值的人民币,引导幼儿认读。)
3、幼儿操作认读。
请幼儿认读自己手中的人民币。
4、感知人民币的兑换关系。
出示100元人民币,提问幼儿可以兑换几个50元(几个20元、几个10元)?
请幼儿用学具摆一摆。(引导幼儿按群计数)(出示课件)
教师小结:100元可以兑换成2个50元,5个20元,10个10元。
3、游戏:小小银行家。
请幼儿清点自己的仿真人民币,并按面值分类记录数量,记录在记录表里。(记录表见附图)
4、观看灾区录像。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灾区还有很多小朋友没有家,没有学校没有书读。他们多么想和我们一样,在明亮温暖的教室里学唱歌跳舞学知识啊!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引导幼儿关心他人,愿意将自己的`爱心奉献)
教师:小朋友你们想怎么帮助这些受灾的小伙伴呢?
幼儿:我要送她礼物……
幼儿讨论自己要送给灾区小朋友的礼物。
5、献爱心活动。
请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传递爱心的方式。
①、文具店、图书店、玩具店,教师选幼儿扮演营业员,请幼儿按购物规则进行购物。
②、爱心捐款箱,请幼儿将自己的善款捐进爱心箱内。在与幼儿一起统计“爱心捐款箱”里的捐款数目。
三、结束活动“送爱心”。
教师:小朋友让我们把我们的爱心礼物送到灾区的小朋友那里吧!
教师带领幼儿开上“幸福火车”前往灾区送爱心。
四、延伸活动:
带幼儿去超市购物,体验生活中的数学运用。
点评建议:
人民币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它与我们密切相关。在幼儿的生活中,一个玩具、一个蛋糕、……,都要接触到人民币。《幼儿园教育纲要》将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定位于:“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依据这一理念,我设计此活动。以便让孩子正确认识一些货币的面额,并了解使用货币购物的常识,懂得合理地消费,同时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的现象和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使数学教育更加生活化、游戏化、综合化。
网址:大班数学教案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06633
相关内容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分类》大班科学教育马路上的数字教案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生活中的数字》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生活中的数字》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字》(通用18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快乐的数字旅行》FLASH课件动画教案参考教案.docx
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打扮活动室》
科学幼儿园大班教案
《班级旧物市场》(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鞋子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