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体会浅谈

发布时间:2024-11-15 07:59

家庭教育体会浅谈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教育孩子不仅是学校、社会的责任,更是父母的职责,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我们同其他父母一样都有一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良好愿望。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使我们倍受教育和启迪,也深感要实现这良好的愿望实属不易。现就家庭教育问题,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我们每个人从小生活在家庭中,家庭是人生起点的第一站,父母是孩子认识生活的启蒙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接受家庭教育的时间最长,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言行举止自然成为孩子的效法对象。而父母所提出的要求,往往会成为子女的生活准则,父母为人处世的态度,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因此作为父母首先自身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

二、家庭成员间要配合默契、要有分工。

为了教育好孩子,作为家长之间要配合默契,形成合力,对孩子的要求、态度、引领方向要基本一致。如果彼此之间目标一致,态度不统一,往往会使某一方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受到另一方的干扰、抵消、甚至扭曲、对立,孩子在多重选择面前就会茫然失措,无所适从。我和我的家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习求知,培养形成一种坚强的意志、乐观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后成人、成才、成功。

三、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在对待孩子的学习上,要求孩子认真听讲并独立完成作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要有责任心,尤其强调的是碰到不会做的题目不要抄别人,不会做没关系,不要不懂装懂,要多问,一次不懂,再问一次,不要怕出丑,因为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是学给父母更不是学给别人看的,要有主动精神,是我要读书,而不是要我读书。如朱思诚的作业要家长签字,我们对他说,签字可以,但我们不帮你检查作业,作业的对错由你自己负责,不要依赖大人,养成他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孩子做作业,我们从不在旁边陪同,都是他做他的作业,我们忙我们的事,形成了他独立学习的习惯。当孩子一旦把学习作为自己的一种责任时,学习的主动性也就强了。在对待考试成绩上,我们也不是一切向分数看。当他考得不理想时,也不盲目批评,而是与他一起分析试卷,看问题出在哪儿,如果是知识点掌握不够牢,继续加以巩固;如果是粗心犯错,则会严厉批评,但决不动手打孩子,说伤孩子自尊心的话。

知识是无止境的,知识也是不断变化和更新的,但只要孩子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欲望,那就能够跟得上今后学习,可以让孩子终身收益。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首先要让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对知识有渴求,让他觉得读书学习是件快乐的事,而不是一种压力负担,我们赞赏快乐学习,平时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外我们从不强行增加孩子的作业量。其次,要创造学习的环境。从小我们给朱思诚购买了各类少儿书籍,养成他阅读的习惯,除了幼儿园的教育之外,我们并没有让他参加过文化补习班,通过边讲故事边看书的形式让他认识了很多字,上小学时朱思诚已经能阅读童话故事了;同时通过做游戏的形式将枯燥的数学变成了有趣的智力题,让孩子爱上数字。第三,要注意细节的培养,培养孩子良好的预复习习惯,培养孩子认真思考问题的方法等,都是很重要的。

四、        积极鼓励,适当赞扬和给予奖励,培养孩子良好的自信心。

在孩子成长中,不要吝啬表扬。哪怕有了一点点的进步时,要赶快夸奖他,并指出以后努力的方向,给孩子树立信心。当孩子有了错误时,也不要过于斥责孩子。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要多鼓励自己的孩子,看到他们的进步,肯定他们的成绩,不要盲目地批评他们的努力和失败,当朱思诚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时,我们会大加赞赏,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我们不是一味地指责,而是和他一起分析原因,有一段时间,孩子在学习方面表现得比较马虎,常常因粗心而出错,我们就耐心的指出,你看如果你不看错题,成绩就能达到多少分,如果你再检查一遍,就不会出这种低级错误了,最后总要讲一句话:相信你下次一定能考得更好。朱思诚上学后,我们为其增加了课外英语课程,但是我们始终把握一条原则,尊重孩子的意愿,当孩子不想学时,我们绝不会勉强。

五、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

清华大学校长曾说过:从前培养孩子是知识加能力,以后要培养孩子是能力加知识。如今激励的社会竞争,一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朱思诚性格比较内向,胆小,缺乏足够的自信。我们就有意识地锻炼他的胆量,外出购物、吃饭让他去付帐,鼓励他和陌生人说话,和小区的同学一起玩,在学校里多和同学交流,同时和老师联系,希望课上能多提问,课下能安排他作一些社会工作。在现阶段我们把对朱思诚能力的培养甚至放在比学习成绩更加重要、更加关注的位置,只要有一点的进步,我们就积极鼓励,增强他的自信心,经过学校老师和家庭的一起努力,我们惊喜地发现了孩子身上发生的变化,虽然和别的孩子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他毕竟在不断地进步着。

以上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的几点体会,希望抛砖引玉与各位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好经验,并能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把孩子教育得更好。

                                          一(4)班朱思诚家长

                                             2008.11.

网址:家庭教育体会浅谈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0670

相关内容

浅谈家庭教育问题.doc
谈谈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精选15篇)
家庭教育的感悟和体会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初中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15篇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15篇)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5篇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必备)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优选6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