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协作时代 AI赋能共启职业新赛道
AI与人类协作,创造了‘人机共存’的工作环境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科技对就业的影响#
在友达光电画面检测区,检测员官声华对产品进行检测。(厦门日报记者 张奇辉 摄)
去年3月16日,我市举行首次“人工智能训练师”技能等级认定考试,共吸引31名相关领域的行业人员参加。(厦门日报资料图)
越来越多工人与机器人“工友”协同作业
厦门传统行业纷纷亮出AI人才招聘需求
人工智能训练师被列为“急需紧缺工种”
厦门网讯 (文/厦门日报记者 林露虹 何无痕)前有DeepSeek横空出世引发行业震动,后有人形机器人登上春晚表演扭秧歌,再到“AI政务助手”“AI主播”在多地上岗……今年来,AI(人工智能)加速接入生产生活,AI环境下的人机协作以及人工智能训练师、数据分析师和机器人维护工等新兴职业需求持续激增。
一个话题再度被热议——AI为就业市场带来了哪些变化?智能化浪潮来袭,我们该如何“踏浪前行”?
新现象
AI重塑制造业用工需求 工人变身“机器控制者”
作为就业市场的重要风向标,今年春季招聘市场上,AI成为关键词。记者在厦门人才网等多个招聘平台上搜索发现,不少厦门科技企业招聘AI算法工程师、人工智能应用研发工程师等,月薪为1万元至3万元不等。
据智联招聘《2025年春招市场行情周报》显示,人工智能岗位在经济发达城市普遍火热。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市有近200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随着应用场景不断拓展,行业对AI人才的需求还将上升。
一个变化是,不仅是技术型企业招AI相关人才,一些传统行业也亮出了AI人才的招聘需求。如我市有卫浴企业招聘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推进智能家居卫浴机器人的研发;有动画制作公司招聘AI绘画师,要求绘画师能使用AI软件生成符合各式场景要求的绘图。此外,还有鞋服企业在招聘战略分析经理一职时,明确要求应聘者“善用DeepSeek、Kimi等人工智能工具提升工作效率”。
许成去年入职我市某服装企业做产品宣传工作,他对此深有体会。“今年春节一过,几乎所有产品宣发都在往AI上嫁接,比如做产品视频,脚本、特效等环节,都要让AI介入调整。”他说,“效率非常高,团队一个晚上能拿出四五个比较成熟的方案,且AI呈现的整体水平属于中上等。”
AI也重塑了制造业的用工需求,随着智能化改造、数字化升级加速,越来越多的一线工人与机器人“工友”协同作业。在友达光电S11工厂,车间已实现关键设备联网率100%,平均一个工人可以管两条线。
友达光电的画面检测区是车间里人工密度较高的区域。伴随着设备运转声,一块块经自动光学检测设备(AOI)检测的电视大屏幕流转至这里,检测员官声华熟练地逐一查看屏幕上的“记号点”。“AI检测就像给产线安上了一双‘智慧眼睛’,它可以迅速标注出屏幕瑕疵,但是AI也有视线盲区,我这道环节相当于增加一道保险。”官声华说。
“人机共舞”之下,友达光电S11工厂的生产流程以秒计算,平均每22秒就有一台电视大屏幕下线。相关负责人说,制造业转型升级并非“机器进场、人类离场”,而是产业工人升级为“机器的控制者”,公司持续通过内部培养机制,提升工人的人机协作能力。
新工种
“AI的老师”需求增长415% 这个行业目前很缺人
正如内燃机的轰鸣孕育了驾驶员的工作,AI的崛起催生了一批新职业。其中,人工智能训练师是典型代表。早在2020年,人工智能训练师就正式成为新职业并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涵盖“数据标注员”“人工智能算法测试员”两个工种,去年又增设了“人工智能数字人训练师”这一新工种。
这个新职业目前很缺人。在2024年发布的《厦门市职业技能培训需求(含急需紧缺工种)指导目录》中,人工智能训练师被列为“急需紧缺工种”,2024年比2023年同期需求增长了415%。
多位业内人士把人工智能训练师比作AI的“老师”,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数据准备与处理、数据标注、模型训练与优化、模型测试与评估、模型部署与维护、模型迭代等。在具体实践中,人工智能训练师先采集、处理数据,再把数据“投喂”给AI,让其不断地学习、优化,从而“通情理、懂人性”,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黄圳杰是厦门信息集团大数据运营公司的一名数据标注员——这是人工智能产业链中较为前端的工作。他介绍:“简单理解,数据标注员就是通过分类、整理、标注等工作,把原始数据标注‘翻译’成AI可以识别的数据。这些数据经过处理后将成为训练AI的‘教材’。”
黄圳杰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已有两年数据标注从业经验的他,也见证了这一行业的发展。“数据标注正逐渐从纯人工标注向人机协作标注转变,人力更多承担关键决策角色。你看,这是一份标书的原始数据,我们先通过后台编写的程序对数据做初步标注,再由人工做多道审核。”随着黄圳杰鼠标的滑动,屏幕上出现“资质要求”“验收标准”等一个个带有不同色块的关键词。“这是一门细致活,必须确保标注准确、全面,这样后期AI才能顺利训练成懂标书的AI。”
一边为训练AI而努力,另一边,人工智能训练师也在“训练”自己学习更多知识。我市人工智能企业众数信科联合创始人汪中告诉记者,人工智能训练师的工作不仅仅是坐在办公室里写代码,还要深入一线采集数据,同细分行业的从业者一道研究方案,在一次次的项目历练中成长为兼具技术能力和行业知识的人才。
新机遇
越来越多人才跨界考证 用AI工具赋能高效办公
面对爆发式的人才需求,厦门积极开展人工智能训练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着力培养更多优质、多元化的应用型人工智能人才。2024年以来我市已组织多场考试,共发证121人次。
人工智能训练师的培训热潮也随之兴起,不少机构开设人工智能训练师培训课程。厦门市云大物智数据研究院组织的“人工智能训练师(三级)”培训课程于近期开班,相关负责人黄小琴告诉记者,报名参加培训的人员中,非研发岗占比约一半,“跨界学AI的人明显增多了,大家报名参加培训不仅是为了拿证,更是想借机提升AI技能,了解如何通过AI工具赋能高效办公,增强职场竞争力。”
按照人工智能训练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规定,人工智能训练师分为五个等级,目前市面上培训比较多集中在四级和三级。不过,业内人士也提醒,从事人工智能训练师行业与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协助工作有较大差别,学会使用工具相当于四级能力,上手较快;而真正能从事人工智能训练师行业则对专业性要求较高,建议持续一段时间深入学习。
业界普遍认为,人工智能训练师可以是学习人工智能专业的人才,也可以由其他相关专业人才“跨行”而来。未来,人工智能训练师有望诞生在各行各业。
“AI浪潮之下,每个人都需要学习AI、掌握AI技能。比如在使用DeepSeek等大语言模型过程中,需要重视提示词的逻辑组合,通过提示词引导模型输出特定类型的结果;同时,针对AI的回答,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国投智能(美亚柏科)教育事业线总工程师周政杰长期关注AI人才的培养,他表示,随着AI技术发展,更多的传统工作将被重新定义,能熟练将AI技术与专业领域知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
周政杰表示,随着AI赋能千行百业,传统岗位也将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未来的工作模式可能更多依赖人机结合的方式。比如,在教育领域,AI可以协助教师提供个性化教学,成为强大的“外挂脑”;在医疗领域,医生可以使用AI进行辅助诊断,提供随时随地的健康咨询服务等……
事实也是如此,在医疗行业里,私有大模型正在加速普及——除了配置较强的硬件之外,医疗行业对于数据标注的质量要求很高,“要让AI看懂CT影像,至少要标注数万张片子。”我市一家医院科室负责人说,这需要人工智能训练师具备专业医疗知识,越资深、越有经验的医生更能胜任这一工作。
另外,一些行业也需要考虑让AI懂得“四季风”,比如电商行业。从事跨境电商的私企老板张志鹏告诉记者,他们最近正在将以往多年的销售数据整体纳入私有大模型,“季节性对于跨境电商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我们判断,每个月都要为大模型注入新的数据,重新训练,这能让AI紧跟潮流,引导我们在产品线上进行提前布局、优化配置。”
网址:人机协作时代 AI赋能共启职业新赛道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08555
相关内容
DeepSeek赋能Z视介:用AI开启智媒新时代AI工具职场:赋能未来,提升工作效率与创新
大模型落地智能办公垂直赛道,微软/微美全息引领AI协同办公颠覆创新潮流
无人机+AI,国产行业无人机开启智能化作业新时代
王忠超人工智能AI办公课:AI赋能工作效能提升【共22课时】
常熟竞逐人工智能产业新赛道
京东政企业务协办第二届全国设备管理与智能运维职业技能竞赛
OPPO AI助力 2024年“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智能交互创新赛”圆满收官
AI赋能,智能化健身时代的个人化训练计划设计
AI赋能,大浪街道让城区生活有“智”更有“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