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积德”的5件事,能做到2件以上,也很不错!
每天坚持做一件善事,即使很小,也能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每日生活新鲜事# #平凡日子的乐子#
大家都知道有个成语叫“厚德载物”,生活中许多人都喜欢将这四个大字挂在客厅,以示警戒。它其实告诉我们的就是,人生要有好的德行,才能承载更多的福报。如果德不配位,得来的也多是祸患。真正属于你的东西,你要有足够的福气来承受它,福报不够,得到了也还会失去。人活着,积德修福很重要,也很迫切。
就像很多人求财,你不仅要去努力赚钱,更要懂得培养好的福德,福德不够,很难求到大财。人常说,十分财,三分努力、七分福德,可见德行有多重要。就像那句话说得,“有福不用忙,无福跑断肠”,在想要得到什么之前,先要具足福报,福报具足,想到的东西才会慢慢靠近你。
人生福报有定数,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要学会惜福,更应懂得培福。就比如对资源的“开源节流”一样,要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也要开辟更多的福报。“诸恶莫作”是断恶惜福,“众善奉行”是行善修福。有句话说“积德虽无人见,行善必有天知”,我们的每一分善行,其实最后都是为自己积累了福报资粮。以下这“积德”的5件事,能做到2件以上,就值得恭喜!
一、戒杀放生
佛家不食荤腥,常年茹素,其实就是在培养大众的慈悲心。佛门对于皈依居士最基本的五大戒律之首便是“不杀生”,万事万物最可贵的是生命,佛家更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样的说法。虽然动物与人的性命有高度贵贱之别,但是生命是平等的,我们不能为了满足自身的口腹之欲而大肆造杀业,损害它们存活于世间的权利。
万事皆有因果,种下恶因,将来就会有恶果。不要总是在倒霉的时候暴跳如雷,却从未反思过原因。戒杀就是放生,也许我们一时间做不到完全吃素,也可以吃“三净肉”,即非自己所杀、不是为自己所杀、自己没有看到杀生。持戒断恶、善护生命,是积德的第一步。
二、不造口业
“口业”是三业之一,佛家将口业分为“妄语、绮语、恶口和两舌”这四种,这四种口业也是大家最常犯的,比如恶语,生活中许多人一有矛盾就易冲动、爆粗口、大动肝火,对谁都不利。
也有人爱嚼舌根、造谣生事等等,这都是非常损人不利己的恶行。“嘴”有两种功能,一来吃饭、二来说话,吃饭要闭嘴,说话要利人。口业清净,也是为自己积口德,避免祸从口出、惹是生非。
三、孝顺父母
世上至善,莫过于孝,孝顺好自己的父母,胜过远烧香。很多人寻找修福报的速成法,其实最快的修福报方法之一,莫过于“行孝”,百善孝为先,父母才是我们最应该恭敬与感恩的人。懂得感恩的人,不用外求,多有厚福。一个不孝父母的人,在其他方面做再多功德,也难以弥补不孝父母所缺的福德。善侍父母,积德增福,你能否做到?
四、广行布施
佛家曰: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布施,后必得安乐。行善的人是快乐的,帮助别人,也是快乐自己。人生要学会“舍”,要多布施,不要总想着据为己有,总想着占有与得到,自私自利的人是少福德的,而且福报会越来越少。
布施不是说必须要我们捐出去钱财或物品,它也可以是对他人精神上的帮助,比如帮助他人摆脱恐惧的心理,使人得到欢喜等等。
有句话叫“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我们所舍给他人的福报,终有一日会加倍回到自己身上。所以,吃亏不会亏,吃亏有厚报。
五、忍辱包容
生活不会总是令我们顺心如意,总会遇到一些让我们内心起烦恼、起波澜的事情。遭遇困境时不要嗔恨,更不要埋怨他人,不要将责任推卸给别人。若过错是别人的,自己没必要生气;若过错是自己的,那么自己没资格生气。
人生要修大的心量,要学会包容,少些计较与抱怨。忍辱与退让不是无能,恰恰是大智慧与大胸怀的体现,这样的人自然“量大福大”,能成大事。学会谅解他人,放过他人,也是庄严自己,是积德之举。
感恩您的阅读与分享,祝您吉祥顺遂。
网址:佛教:“积德”的5件事,能做到2件以上,也很不错!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10467
相关内容
三大语系佛教人士就藏区自焚事件研讨佛教生命观【家园共育】5+2=0!!!幼儿园老师最怕家长做的几件事
不做7件事,提高生产力
5+2=0!?幼儿园老师最怕家长做的几件事,转给家长!
5这些事我来做 课件(共50张PPT)
家庭教育要做的12件事
佛教徒的人生态度
提升幸福感的5件事,做到一个都是赚到
浅谈佛教的人生观及其积极意义
在亲子教育这件事上,我们到底需要秉持怎样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