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盞盞“小橘燈”照亮特殊兒童成長路

发布时间:2025-03-07 13:48

为特殊儿童提供特殊照顾和支持 #生活技巧# #育儿建议# #托儿所建议#

原標題:讓盞盞“小橘燈”照亮特殊兒童成長路

河北省6.2萬人次參與助殘關愛志願服務

讓盞盞“小橘燈”照亮特殊兒童成長路

日前,國網冀北秦皇島供電公司青年志願者走進該市特教學校,帶領孩子們做趣味電路實驗。團秦皇島市委供圖

日前,國網冀北秦皇島供電公司青年志願者走進該市特教學校,帶領孩子們做趣味電路實驗。團秦皇島市委供圖

在生活中,在你我身邊,有一些孩子在經歷著不一樣的童年。

他們有的患有智力障礙,有的被確診為孤獨症,在康復訓練的日常裡,學習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他們是父母心裡難以撫平的傷。

在河北,一盞盞“小橘燈”發出的微光,點亮這些特別孩子的心靈,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溫暖。

2023年7月,團省委啟動“小橘燈”助殘接力計劃,一大批團員青年、社會組織、大中專院校師生和愛心人士走到特殊兒童身邊,提供教育支持,進行生活幫助。

從一盞燈,到一片光。截至目前,河北省開展關愛服務活動4500余場,6.2萬人次志願者參與其中,累計服務近30萬小時。

結對機制,讓助殘關愛可持續

25歲的郭語卓,是寬城滿族自治縣鄉村振興計劃志願者。“小橘燈”項目啟動后,她是第一批報名參與結對關愛的志願者。

15歲的心心患有智力障礙。“剛認識的時候,心心的眼神總是躲閃,一個小故事講四五遍她才能聽懂,還會反復問同一個問題。”即便如此,郭語卓每個月總會抽空去看心心,陪她畫畫、聊天、做游戲。慢慢地,心心有了變化。

“我一去,她就主動給我倒水。接過禮物會說‘謝謝’,走的時候還會送我到門口。”說起心心的進步,郭語卓語調輕快起來。

在石家庄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團總支書記井影看來,相比短期的公益活動,結對幫扶能夠長期跟蹤特殊孩子的成長,提供持續支持,有針對性地滿足孩子需求。

在“小橘燈”項目中,志願者以一對一、多對一、組織對組織等方式與特殊兒童及家庭結對,制定個性化服務計劃,建立詳細服務跟蹤台賬。每月至少進行一次有效服務、一次回訪,確保了幫扶關系穩定深入,服務內容和時間可持續。

“我們精選了852名團干部擔任聯絡人,統籌協調轄區內志願服務資源,採用‘組織匹配+社會認領’的方式,實現供需對接。”省青年志願者中心負責人介紹。

孤獨症患兒媽媽李彥紅和語言康復師張蕾,2017年一起組建“星伴月”孤獨症志願服務隊。他們這兩年在做的,就是給孤獨症家庭“找朋友”。

3歲的小文,是一名“星星的孩子”。去年,“星伴月”孤獨症志願服務隊開展愛心家庭結對招募活動,在石家庄市經八條社區,志願者韓文娟結識了小文一家。

現在,兩家一起參與社區活動時,韓文娟的兒子童童常帶著小文,給他讀繪本,幫助小文康復成長。

“在橋西區,我們已經為10多個社區的60多個孤獨症家庭找到了伙伴。”李彥紅希望通過愛心結對,改善孤獨症患兒生活微環境。

目前,通過“小橘燈”項目,全省志願者、社會組織與特殊兒童及家庭結成幫扶對子8500余個。各級團組織還積極發動康復機構、社會組織與特教學校結對進行長期幫扶,探索建立志願服務長效機制,確保助殘服務不斷檔。

專業服務,給孩子制定成長“路線圖”

“辰辰,你數數老師手裡有幾根彩筆?”2月18日15時,志願者靳爽准時和辰辰進行視頻連線。

辰辰今年10歲,因患有唐氏綜合征,智力發育遲緩。靳爽回憶,去年9月家訪時,辰辰還不認識拼音,數字也隻能從1數到10,現在他可以准確辨認23個聲母,流暢地從1數到100。

靳爽在唐山師范學院特教專業讀大三,加入學校助殘服務團隊的三年裡,她和同學們每周一到周五利用課余時間在線上輔導特殊兒童學習,雙休日則去家裡進行線下指導。

考慮到智力障礙和孤獨症孩子在心理、行為等方面存在特殊性,針對語言開發、行為干預、認知提升、康復訓練等需求,專業力量介入勢在必行。

“根據不同孩子的成長特點,我們為20多個特殊兒童家庭確定了教育幫扶、生活技能支持方案。”唐山師范學院教育學院副教授隋春玲介紹,他們的助殘服務團隊還與康復機構、特教學校深入合作,為100余名智力障礙和孤獨症兒童提供陪伴式教康干預服務。

“關愛幫助殘疾兒童及家庭,志願服務要專業、精准。”省青年志願者中心負責人介紹,目前,團省委已協調省內5所開設特教專業的高校,幫助特殊兒童開發培養音樂、美術等特長。同時,組建助殘志願服務專家庫,吸納高校師生、心理咨詢師、律師、醫生等千余名愛心人士參與進來。

在邢台市中心醫院,康復醫學科志願團隊定期前往邢台市特教學校,收集學生和家長的問題,提出針對性診療意見。志願者們還為每個學生制作“小橘燈”成長手冊,為孩子們就醫就學、康復照護提供有效支持。

“專業人士能夠識別特殊兒童的發育水平和個性化需求,從而幫助家庭制定孩子的成長‘路線圖’。”團省委副書記孫賀說,為了讓助殘資源發揮出最大效能,團省委組建了助殘志願服務專家組,常態化開展服務培訓,他們還研發“小橘燈”數據管理平台,實現過程監測,對服務成效進行評估,以便及時改進服務內容。

融入社會,“被助者”變成“自助者”

2月19日16時,一輛轎車開進滄州市“德愛之匠”汽車美容店。

“洗車時間稍長點兒,但絕對干淨。”老板蘇奎迎出來介紹。

“沒事兒,慢慢來。”車主擺擺手。

噴水、打泡沫,分工忙活的3個人,都是從滄州市特教學校畢業的心智障礙者。

2019年的一場招聘會上,蘇奎發現特教學校畢業生找工作困難,他提議大家到自己店裡學汽車清洗、美容。如今,蘇奎的兩家門店,已經幫20多名特教學校畢業生實現就業。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關系著一個家庭的幸福。

為了讓心智障礙孩子從“被助者”變成“自助者”,實現人生價值,邯鄲市叢台區星光特殊教育培訓學校推出手工串珠制作項目,幫助心智障礙孩子學習手工藝品制作,掌握一技之長。該校副校長張軒介紹,他們通過打造“蝸牛米琪”品牌,搭建線上線下銷售平台,已經完成文創、非遺等各類手工藝品訂單65萬件,先后帶動40多名殘疾青年就業,每戶家庭平均增收5000多元。

稱重、揉面、點坑、放桃仁,在石家庄“慢烘焙”小鋪,10名心智障礙者每人一個工序,認真制作著餅干。這家由石家庄市裕華區心青年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開設的小店,作為殘疾人就業創業實訓基地,兩年來開展就業培訓服務近2000次。

在河北,近年來,類似的示范項目越來越多,服務內容也越來越豐富,依托志願服務項目大賽,全省先后孵化培育助殘項目45個。

“通過公益創業賽、‘小橘燈’培育提升活動等,我們分層分類培育、扶持、推廣助殘志願服務項目。”孫賀介紹,依托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團省委建立了“小橘燈”籌款項目,持續為社會組織提供支持,拓寬特殊兒童未來可能性。

靳爽記得,小時候每次回姥姥家,總能看到一個年輕人從早到晚坐在村口發呆。姥姥說,那是村裡的一個“傻孩子”。他的一輩子隻能這樣?這個問號一直縈繞在靳爽心頭。

上大學學習特教專業,積極參與志願服務,靳爽發現,問題有辦法解決。

“接受科學評估干預,融入社會生活,心智障礙患兒的社交認知、生活技能都有希望得到改善。”與特殊兒童密切接觸這三年,靳爽覺得自己也在成長。她越來越能接受個體的差異多元,對他人和世界有了更多理解包容。

“‘小橘燈’項目,把殘疾兒童群體帶入公眾視野,讓更多人通過公益服務了解、接納、幫助殘疾兒童,一起打造更平等、包容、友好的成長環境。”在河北省社會工作促進會副秘書長杜娜看來,推動助殘服務提質升級,需要進一步強化專業人才供給,完善全生命周期支持。

杜娜希望,這盞“小橘燈”越來越亮,帶動更多特殊兒童突破障礙、拓寬視野、融入社會。(記者孫青、劉榮榮)

(責編:楊文娟、方童)

网址:讓盞盞“小橘燈”照亮特殊兒童成長路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12206

相关内容

【照明達人】居家照明配置技巧 用光讓家的舒適度Level Up!
阜陽市颍泉區中市街道:聚焦“民聲呼應” 增進民生福祉
為兒童打造更加友好的城市空間(消費視窗·完善社區服務 提升生活品質)
让盏盏“小橘灯”照亮特殊儿童成长路
一路奔忙,跑出便利生活“加速度”(體驗·關注新就業群體)
讓兒童玩具回歸滋養童年的價值
居家节能技术.PDF
生活空间规划与布置课件.ppt
太全了整理了一個多月!易經:史上最全的風水寶典!90%的人都不知道...一定要收藏!
禅悟:生活的禅意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