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24-11-15 09:54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小学生个性形成与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阶段,小学教师肩负着教育小学生的主要使命,在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堂的教学特点,寻求合理的教学模式,帮助心理发展还不完善的小学生建立起对于真善美的正确认识,从而形成积极、正确的情感方式与人生观,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理论结合实际,教育反哺生活。

关键字: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在班级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避免“满堂灌”的课堂方式,从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想法入手,寻求课堂教学的多样性,进而培养他们的人格素养,推动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建立。

一、将生活化教育与学校道德与法治的必要性

道德与法治与现实生活相融合,对于小学生世界观的建构至关重要。由于小学生好奇心重思维活跃,但心中有关道德与法治的意识不足,缺乏对现实世界的理性思考与认知。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结合教材设计,开展适合小学生的德育教学。选取在他们可能接触范围内的课程,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为重点,引导他们积极思考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题,进而增强小学生的法治意识与公民意识。

二、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带入生活式教育中的内涵

道德与法治是维持社会安定的两个要素,也是每个人在社会中安家立业的必要素养。在学校班级内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其目的就是使小学生们从小就培养起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意识,为小学生们今后走向社会和良好的应对问题打下坚实的根基。因为小学生本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比较受限,可塑性也特别高,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把理论知识和学生具体活动有效的融合起来,将书本上的枯燥知识点运用在实际的生活中,多选择学生周围的真实事件或热点新闻话题作为学习素材,使他们有效的理解理论知识和灵活解决问题。也只有通过这样贴近实际生活,把知识点整合到日常生活中去,他们才能活学活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创造生活场景

在学校道德与法治课上,教师应引入生活式的教育,并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展开教学,指导他们根据周围的事件对知识点加以分析,有助于他们认识道德与法制的理念,建立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实际状况,给他们营造生活化的课堂环境,增加法制理念的渗透,增强他们的道德修养,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具有生活式的味道。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传播法制知识,更是引导小学生们在意识中扎根社会的基本准则和遵纪守法的意识。

比如:在学习《日常生活准则》时,导入“过马路”的情境,教师为小学生讲解道路交通的规则,让小学生建立起规矩意识,告诉他们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要靠右边通行,遵循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引导他们思考,紧密结合类似的生活情景,教师很快就对小学生展开了生动活泼的教学,从而达到了对小学校道德与法治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遵守小学生守则,力求让小学生们都变成遵守纪律的好学生。同时教师透过创设日常生活式的情景,让小学生立足于课堂教学,走进生活,明白规律的意义和社会价值,指导学生学会遵循规律,并依照规律的标准来完成学业,从而提高他们对生活规律的认知水平。

(二)运用生活化理念解决问题

当前的中国中小学思想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中出现着许多社会问题,而这种社会问题也反应了该课程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教师不要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将理论运用于生活中。所以,小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从生活化的角度考虑,在备课时仔细探究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教师则要引用实际生活实例,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多思索、多剖析、多探究、多实践,并非单纯地讲课,而且要加强教学的目标和内容相互之间的紧密联系,力求提高课堂教学的品质。

(三)设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检验课堂教学的标尺,这也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但传统教学方法中的课后教学作业,一般都是诵读、抄读、算数等方式,其形式千篇一般,很易于让小学生有烦躁心态。在新的课堂上,教师在课后还应该设置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达到活学使用。

比如:在学习《变废为宝有妙招》时,教师就应该给每位小学生们留出一定的时间,让每位小学生们集体开动脑筋,利用手工的表现形式把周围的废物变废为宝,在下一节课时对每位小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针对特别创意给予奖赏,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四)优化教学过程的生活化

在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方法,以更生活化的教育理念进行教学。可以通过将生活化的例子引入,带动学生对生活化案例进行反思,从而提高他们正确的认知,以达到生活化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调动他们思维创新力,完善教育方法,运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手段开展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引导小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他们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归纳,进而分析讨论结果。当然,教师要更好的掌控课堂教学的顺序以及讨论的时间,对小组学习的重点加以评价,保证小组讨论的有效性,以此达到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的创新,培养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教学是一个新的教学突破,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要勇于创新课堂,发掘富有意义的道德与法治生活化的知识点实例,合理实施学情考核,科学合理设置分数考核指标,实现生活化课堂的真正意义,以此推动学生道德与法治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庄秋燕.浅析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 甘肃教育研究,2022(02)

[2]毛颖洁.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 西部素质教育,2022(19)

[3]张慧.基于核心素养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 科教导刊,2021(18)

[4]魏海黎.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9)

[5]李小龙.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2019(24)

网址: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1644

相关内容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策略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教学策略研究
源于生活 回归生活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实践与探索
生活化教学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有效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