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生活护理.ppt 全文免费
非疾病性儿童腹痛——胃肠生长痛(肠痉挛)的居家护理 儿童腹痛也可能是胃肠生长痛,胃肠生长痛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多见于3—12岁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判断孩子是否是胃肠生长痛,父母可做如下观察: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发作,每次疼痛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0分钟,疼痛发作次数因儿童而异,有的每天数次,有的每小时数次。疼痛部位以脐周为主,其次是上腹痛。疼痛无一定规律性,疼痛程度也不一致,轻的仅为腹部不舒适感,重则表现为肠绞痛,可见儿童疼痛难忍,面色发青或发白,甚至恶心呕吐,还可听到“咕噜咕噜”的肠鸣音。一般情况下,疼痛可很快缓解,缓解后儿童的精神状态、饮食玩乐恢复如常。 胃肠生长痛是由于儿童生长发育快,机体的血液供给发生一时性的不足,肠道在暂时缺血状态下,出现痉挛性收缩,引起疼痛;也可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肠壁肠壁神经兴奋与抑制作用不协调,肠管平滑肌强烈收缩而引起疼痛,所以医学上又称之为儿童“肠痉挛”。 儿童胃肠生长痛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无需治疗。疼痛时可热敷、按摩腹部,或按揉足三里穴,对解除疼痛有一定帮助。此外,儿童受凉、过食生冷食物,也常可诱发腹痛。所以家长必须严格控制儿童的饮食,特别是要少吃冷饮,睡觉时注意不让肚子受凉。 * 案例三十九 每次发烧都是前一天去了公园的,中医说,出去玩回来,一定要给小孩子先洗个热水澡,再换一套干净的衣服睡觉,这样就会没事的。因为她的汗腺被堵塞了,洗个热水澡能够刺激汗腺充分扩张,就能将暑气散发出去,减少发烧的机会。医生还对女儿说:“这是做妈妈应该知道的基本常识,这一次是妈妈不对,罚妈妈陪宝宝一起吃苦药好不好。” * 宝宝发烧的定义 临床上所指的体温超过37.5℃就是“发烧”,通常是指“口温”。因为可测量体温的地方很多,所以分别定义如下: 口温37.5℃以上(含); 耳温37.5℃以上(含); 腋温37℃以上(含); 背温36.8℃以上(含); 肛温38℃以上(含)。 人体的正常温度是36.5℃,小朋友的体温通常会高出一些,但若超过37.5℃,就可以“怀疑”宝宝发烧了。41℃以下的发烧,并不会对脑神经组织直接造成伤害,因此,家长不必过分紧张。 * 宝宝发烧症状有哪些? 除量体温,发烧时妈妈还可观察到以下症状: 1、过度流汗; 2、皮肤干热; 3、脸色非常苍白,或不寻常的潮红; 4、呼吸异常过快、过慢或暂停; 5、感冒症状:流鼻涕、鼻塞、咳嗽、声音沙哑,或喉咙痛; 6、情绪改变:焦躁不安或注意力不集中、无精打采; 7、宝宝自己抱怨身体的任何部位不舒服或疼痛。如宝宝自己说“妈妈,我觉得我生病了”; 8、小朋友呕吐或拉肚子。 * 宝宝发烧,妈妈在家应如何护理? 1、遇到宝宝体温偏高,建议妈咪先做客观的评估,如小宝宝是否刚洗完热水澡,或是天气太热、穿太多、室内通风不良、刚喝完热的饮料等,约待半个小时后再帮孩子量一次体温,通常会有1~1.5℃的落差。排除上述的原因再考虑是否需要送医院。2、通常来说,如果小朋友体温在38~38.5℃左右,且没有特别不舒服、精神状态良好,也就是说照样吃、照样睡及照样玩,就不必着急地送孩子就医,或是使用退烧药。但若有热性痉挛病史的宝宝(4%幼童)则需积极的治疗。3、发烧在38.5~39°C以上时,可适度地使用退烧药,以减轻小孩的不舒服及减轻父母亲的焦虑,并防止小孩热痉挛发生。但如果出现40.1℃以上的高温,就得紧急送医院治疗才行。 * 宝宝发烧时,妈妈在家应如何护理? 4、不建议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退烧药,一天使用退烧药不要超过五次以上,不宜在半夜叫醒小孩服用退烧药,除非可能因发烧导致抽筋时。5、不要给小朋友覆盖湿毛巾,应尽量保持干爽。6、尽量给予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等。注意水份及电解质的补充,以免小便过于浓黄。7、要多休息,避免过度活动。8、适当的处置后,观察小朋友的精神状态及食欲,并于就医前记录发烧的天数(需精准计算发烧满几日)、间隔时间、温度变化及其它不适症状,以供医生参考。 * 宝宝发烧紧急就医指南 1、如果确定孩子是感冒,且高烧至40.1℃则建议紧急就医。2、小于两个月以下的婴儿发烧。3、宝宝哭得很惨,且无法安慰的哭,不断呜咽。4、移动或父母接触时会哭。5、幼儿不易叫醒且脖子僵硬。6、出现皮肤紫斑。7、排除鼻口影响呼吸之障碍物后仍感觉呼吸困难。8、幼儿流口水且无法吞咽任何东西。9、痉挛发生,而且感觉很疲倦。10、如果宝宝发烧超过40℃(尤其是三岁以下幼儿),而且是2~4个月大的宝宝,不是由于三合一疫苗引起发烧;小便有烧灼
网址:婴幼儿生活护理.ppt 全文免费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1751
相关内容
新生儿生活护理.ppt【婴儿护理 】 婴幼儿护理小知识大全
婴幼儿生活护理技巧
婴幼儿护理知识大全
婴幼儿日常生活护理
婴儿护理(婴儿护理知识大全)
婴幼儿护理知识
婴儿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PPT课件.pptx
护理婴幼儿方法
婴幼儿如何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