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倪闽景:中小学不必开设AI课程 重构课程方案体现AI思想
科技健身课程丰富多样,如线上直播课、AI指导课程 #生活知识# #科技生活# #科技健身知识#
全国政协委员倪闽景:中小学不必开设AI课程 重构课程方案体现AI思想。全国政协委员倪闽景认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不仅仅是增加一门新课程,而是要对中小学课程方案进行重构。每门学科都应体现应用人工智能的思想与方法,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主动探索应用场景,同时建设相应的硬件设施,并鼓励孩子们基于人工智能开发个性化的学习方法。
AI时代已经到来,在众多大模型的背景下成长的中小学生该如何学习AI,中小学校又该如何正视AI,这是倪闽景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教育部已提出目标,计划在2030年前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并发布了《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许多地区也推出了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
倪闽景强调,人工智能教育的重心不在于教学生使用人工智能,而在于利用人工智能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他建议营造浓厚的人工智能教育环境,指出人工智能不仅是数字化工具,更是人类生存维度的扩展。例如,图书馆的人工智能借书还书系统、教室里的智能照明和新风系统、校园中的智能炒菜机和扫地机器人等,都表明孩子们生活在一个人工智能应用的现代环境中。
对于部分学校引进人工智能课程,倪闽景并不反对,但他建议每一门学科都要依托人工智能进行教育创新。他认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不是简单地增加一门技术课程,而是要对课程方案进行重构,让每门学科都尽力体现人工智能的应用思想与方法。
倪闽景提出了分年龄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实践的观点。低龄孩子更需要真实的自然世界和自然语言学习,可以侧重感知和体验人工智能技术;稍大的孩子有较强的动手实践欲望,可以侧重理解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高中阶段的学生则可以侧重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项目创作和前沿应用。
倪闽景认为,无论学生如何努力学习,在知识与技能上都将学不过机器。人工智能将淘汰所有把人作为工具的工作,甚至会淘汰一般的计算机编程人员和普通设计人员。但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的教育将永远存在。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拥有与硅基生命完全不同的精神和灵魂。人工智能再智慧也不会直接在人的大脑里形成价值观和精神品质。人生的成功幸福靠的是价值观、专注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遇到困难时的韧性。因此,人工智能教育的价值取向应该是立德树人,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技术、社会的关系,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网址:全国政协委员倪闽景:中小学不必开设AI课程 重构课程方案体现AI思想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20009
相关内容
重庆大学AI辅导员“润欣”全面上线“全过程全环节AI助教”走进大学课堂!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何为?
如何构建安全可信的AI生态?委员们这样说
在线教学课程思政典型案例——《细胞生物学》课程
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闽博寻春”实践队开展寒假主题社会实践暨思政课实践研学活动
《饮食文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履职故事】全国政协委员齐向东:发展AI,创新是动力,安全是底线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申报书(2022年
AI教育辅助:教学设计、教案生成、教研活动设计、课件PPT、备课助手等六大应用场景演示
重庆大学全面上线AI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