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互联网+”将这样改变我们的生活系列报道之二
互联网+教育改变了传统课堂,远程教育使得城乡教育资源差距有所缩小。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教育科技#
近年来,我市全面加快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以“互联网+教育”的模式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我市教育信息化如何建立,将来会对教育带来怎样的改变?为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重点工作:
加大“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力度,基本实现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接入。
加快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项目,全面完成全市“数字化教室”建设目标任务。
建设与使用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通过“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多种形式,丰富“班班通”优质资源。
故事: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教师教学方式转变
走进石棉县七一中学,有别于以往的是,课堂上,老师不再机械地靠粉笔在黑板上书写教学内容,而是运用电脑、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让以往略显沉闷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图片、音乐、视频等以前不可能出现在课堂上的元素,如今一一实现。老师们依据各自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如其分地将各种现代元素融入课堂,不仅更加直截了当地让同学们了解教授的内容,形成直观感受,还增添了课堂乐趣,让同学们主动积极参与学习。
“如今的课堂太有趣了!同学们都舍不得下课。”“老师常常运用图片和视频授课,课程演示更加精彩!”石棉县七一中学同学们纷纷这样说。
记者在市教育局了解到,2016年我市将继续推进“数字化教室”建设,加强管理,发挥效益。其中,2016年度全市计划建“数字化教室”480间,上半年已完成建设213间。截至6月,全市“数字化教室”已建3528间,覆盖率达93.7%。
“今年,我们对各县(区)、学校进一步加强了‘数字化教室’的精细管理,做到管好用好,充分发挥设施设备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市电教馆馆长田钢说。
为建立我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师生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今年,我市全面启动师生实名制注册工作。
为此,各县(区)均成立了“师生实名制注册”领导小组,具体指导督促工作开展。“我们采取县级管理员培训校级管理员、校级管理员培训年级组长和班主任的培训方式,注册、认证实行层层负责制和每日汇报制来进行管理。”田钢表示,如今,各县区中小学“师生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注册工作推进有力,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6月20日,全市已完成9798名教师、115996名学生实名制注册,完成率分别为89.02%、73.38%。
此外,市教育局积极推进2016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积极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进行网上注册报名和“晒课”,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些活动都将大大有利于我市教师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实践与应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田钢说。
展望:
精准帮扶助推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
今后,我市将通过全市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推进,加大对边远山区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的帮扶力度。
其中,在2016年,加快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
同时,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学校宽带接入比例,拥有网络教学和学习环境;乡镇中心校以上学校“数字化教室”覆盖率达95%以上,并实现在课堂教学的常态化、普遍性使用;完成教师80%和初中以上学生65%的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注册工作,使师生拥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学习空间。
通过有针对性的精准帮扶,使边远农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改进,教师信息化手段得到提升,从而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和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卫柳如
网址: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互联网+”将这样改变我们的生活系列报道之二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23942
相关内容
教育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缩小城乡差距中卫市“互联网+教育”助推城乡共享优质资源
互联网让教育资源更丰富 智慧教育渐成新标配
教育信息化稳步推进,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村孩子“融入”名校课堂
改扩建学校、缩小城乡校际差距……嘉陵区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互联网+时代,我们的教育信息化.pptx
如何真正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互联网+”带学生和老师“零距离”交流
寿光: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
“互联网+教育”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在东西部之间互通共享
互联网在线教育将取代知识传承类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