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生活化作业设计,让小学数学更有“用”

发布时间:2024-11-15 15:41

       马院萍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石厦学校南校区  518000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小学生低年段的思维特点,意识到生活化作业设计对于提升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作用突显。通过探究作业设计的原则,结合具体的案例将作业设计策略高效地运用到数学学习中,达到知识巩固的作用,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生活化作业、小学数学、知识巩固、有效性

一、简析生活化作业设计在低年段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新课程指出:“练习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1]”。作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占据了不可忽视的作业,它既能巩固已学习的新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能力,还能积累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
       小学低年段学生思维正处于具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对于能见实物有更好的理解能力。基于这种现状,我觉得设计形式新颖、富有趣味的、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作业,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知识巩固的效果,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二、探究趣味化作业设计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业设计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上下功夫,做到少而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开发课堂练习的教育资源,使习题的知识功能、评价功能和教育功能三者并重,每一道习题都要用足、用好、用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在实际应用的环节要开放,鼓励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那么,如何设计生活化作业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目的呢?我觉得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尊重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学习专注时间较短,要求老师设计作业需要精选,不必要重复的内容需要删减,控制好作业时间。小学生对于抽象内容理解困难,所以设计作业时尽可能用直观易懂的方式表达题意。设计作业内容也需要尽可能生本立场,贴近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比如对于城市孩子我们提及许多乡村生活情境,孩子们会比较难理解。再如时代变化,现在孩子接触人民币特别少,我们设计许多币种识别和转换,无疑对孩子也是一种为难,而且很难起到好的学习作用。
       2.尊重小学生的差异性
       新课标基本理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面对个体差异,意味着教师在作业设计也需要分层次,这样让不同学生能够达到不同的程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3.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作业设计的学习主体是学生,需要以学生为出发点达到我们共同的学习目的。那要求教师立足于理解学生学情和学生心理的基础,通过不同的策略,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趣味的作业,这个效果方能有效。

        三、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落实作业设计生活化的策略
       小学生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和适应性很强,教师如果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那么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数学本身有其魅力,教师需要在作业设计中善于运用,重视以下几个方面[3]:
       1.善于设计有生活情境的作业
       学习即生活,作业要力求贴近生活,这样有利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作业中体验数学自身的魅力,从而减轻学生学习的枯燥心理负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和应用数学的能力。有了积极的学习动力,更容易到达学生“最近发展区[2]”,使数学学习充满趣味和活力。

       案例1:画一画《生活中的减法》
       要求:学生可以从购物花钱,吃掉糖果,公交车乘客下客,苹果树找果子等等。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减法联系在一起。
       设计意图:让学生表达自己新认识的“减法”,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2.善于设计生活实践的体验作业
       数学概念中有一部分在纸上很难感受理解,如果我们可以将生活的体验结合课堂教学,我想孩子更能够有一种轻松感,更有信心理解。同时寓学于乐,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体验数学。
       案例2:生活实践作业《体验1千米的长度》
题目:请孩子们从自己的家出发,走一段1千米的长度,并记录下来你花了多少分钟,走了多少步。
设计意图:课本中通过数的变化过程让孩子们感受10米,10个10米是100米,然后10个100米是1千米,孩子们普遍觉得10米能看见,100米还能联想,但是1千米在课堂上知能感受很远,无法感知到底有多长。那么经历的走的过程,我们可以积累具体的实践经验,帮助理解抽象的单位。

       3.善于设计生活应用的作业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5].小学数学的特点是与生活实际相关性强,那么如何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学习的数学是有价值的。对于孩子们而言,能实际地用于解决我们的生活问题,可以极大地提高孩子学习动力。
       案例3:生活应用作业《绘制家园方位图》
       题目:请孩子以自己家为中心,利用方向板绘制家的不同方位的小区的平面图。
设计意图:学习完方向与位置,孩子们明显感觉到这个内容在生活中的价值,让孩子及时地用上这些知识,是对知识最好的巩固。在应用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用更加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方位。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几乎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联系时,才能关注到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富有生命力的。教师要结合现实的生活素材,将原本单一、乏味、冷漠的数学题目放置在生动、有误的情境中,要使那些“僵硬的知识”变成有生命力的知识,让学生感到数学题不总是板着面孔出现,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保证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俞芳、郭力平. 对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重新解读——整合游戏背景与教学背景下ZPD
[J].上海教育科研,2013, (8):9-12.
[3] 钟小密.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作业趣味化设计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 (34): 167-167.
[4]陈月飞.自主探索 发展学习[J].时代教育,2016,6,228-229.
[5]季仲彬,优化作业设计 放飞学生潜能——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小学教学参考: 数学版, 2011, (7): 53-53.
[6]陈卫将.以评促练,生生互评——小学数学作业评价多元化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9, (35):79-80.
[7]雷玲,《名师 作业设计新思维》[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马院萍 中共党员,江西师范大学数学系硕士毕业,2011至今就职于福田区石厦学校。
深圳市教育科学2019年度规划课题《小学数学趣味化作业设计研究》(dwzz19132)课题主持人;
2018年获得福田区小学数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2015年获得福田区小学数学论文比赛二等奖;
2015年获得福田区小学数学基本功大赛教学设计一等奖。

网址:巧用生活化作业设计,让小学数学更有“用”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3601

相关内容

让数学更贴近生活——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
让数学更贴近生活——探究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生活化》课题研究工作小结
创意无限,生活更精彩:小家电设计的实用技巧(小家电设计用什么软件)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
源于生活、学于生活、用于生活 ——有感于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初中劳动教育《制作泡菜》教学设计及作业设计
设计让生活更简单,顾家家居用产品让幸福具象化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