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及其现代价值.docx

发布时间:2025-03-26 13:02

平衡工作与生活,体现现代生活价值观 #生活知识# #生活哲学# #价值观#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及其现代价值摘 要: 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的要义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教育的基础就是生活本身。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对当今中国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陶行知 生活教育 启示一、生活教育的定义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1这表明,生活教育的含义包括以下方面:第一,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第二,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意义。因此,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第三,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生活教育是下层建筑。因为我们有吃饭的生活,便有吃饭的教育;有穿衣的生活,便穿衣的教育;有男女的生活,便有男女的教育。二、生活教育的基础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的基础就是生活,生活是哲学的基础的基础。他认为,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就是

2、生活2。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3。生活是生活教育的基础,包括如下几层含义:第一,历史的生活。生活是具有历史连续性的,是处于发展中的,教育也应该具有连续性。第二,联系的生活。生活是互相联系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的互相关联的生活,也包括乡村与都市沟通的生活。第三,不是教育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教育。第四,生活的变化即是教育的变化。第五,生活的矛盾即是教育的矛盾。第六,生活的量的增加,到某种程度可以突然引起质的变化,即教育的量的变化,到某种程度可以突然引起质的变化。三、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即教育”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4。第一,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第二,生活教育有五方面目标,即康健、劳动、科学、艺术、有计划。是康健的生活,就是康健的教育;是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是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是艺

3、术的生活,就是艺术的教育;是有计划的生活,就是有计划的教育。反之,是不健康的生活,就是不健康的教育;是不劳动的生活,就是不劳动的教育;是不科学的生活,就是不科学的教育;是不艺术的生活,就是不艺术的教育;是没有计划的生活,就是没有计划的教育。四、生活教育的特点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的特征主要有六个方面3。第一,生活性。生活教育第一个特点是生活性。生活的变化便是教育的变化。教育只是生活反映出来的影子,不能有摩擦的作用。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与没有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摩擦起来,便发出生活的火花,即教育的火花,发出生活的变化,即教育的变化。第二,行动性。生活与生活摩擦,便包含了行动的主导地位。行动是主导的生活,只有“为行动而读书,在行动上读书”才可说得通。因为“行是知之始”,书和书中的知识都是著书人从行动中得来的。第三,大众性。大众只可以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从真正的生活教育看来,大众都是先生,大众都是同学,大众都是学生。教学做合一,即知即传是大众的生活法,即是大众的教育法。总之,生活教育是大众教育,大众自己办的教育,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第四,前进性。陶行知认为,同一社会中,有的人是过

4、着前进的生活,有的人过着落后的生活,我们要用前进的生活来引导落后的生活,要大家一起来过前进的生活,受前进的教育。前进的意识要通过生活才算是教人真正地向前去。第五,世界性。社会是我们的唯一的学校。我们的生活力是必然冲开校门,冲开村门,冲开城门,冲开国门。因此,整个的“中华民国”和整个世界,才是我们真正的学校。第六,历史联系性。必须把历史的教训和个人或集团的生活联系起来。历史教训必须通过现生活,从现生活中滤下来,才有指导生活的作用。这样经生活滤过的历史教训,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倍上加倍地丰富起来。五、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今中国教育发展的启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于变革中的当今中国教育而言,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1.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序言中指出:“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

5、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应该说,这一切都源于当今的教育不是以生活为基础,不是以生活为中心,不是生活决定教育。当今中国的教育,明显地属于教育决定生活,生活以教育为基础,生活以教育为中心。因此,要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恢复教育的本来面貌,做到生活即教育,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如此,才能避免教育观念的落后、教育内容方法的陈旧、学生适应能力差、学校办学活力不足等问题的出现。2.实施生活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指导思想”中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部分要求:“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及校外活动。加强中小学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加强学生社团组织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陶行知的

6、生活教育理论对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生活教育理论主张,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到处是生活,意味着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意味着整个社会就是教育的场所。生活教育具有行动性。因此,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就要实施生活教育,使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3.践行生活教育,坚持教育的改革创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工作方针”中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当今教育的改革创新,需要践行生活教育。生活教育理论主张,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的变化即是教育的变化。要用前进的生活引导落后的生活。当今中国要实施教育改革,就要密切关注生活的变化,关注进步的生活,教育要随着变化的生活而变化,不能僵化停滞。参考文献:1方明.陶行知全集(第3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245.2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92.3方明.陶行知全集(第3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247.4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92-293.5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462.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及其现代价值.docx》由会员cao****hui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及其现代价值.docx》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网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及其现代价值.docx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36639

相关内容

陶行知生命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试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及现实价值
现代化:普及教育运动的目标——解读陶行知《生活教育现代化》
陶行知及其学前教育思想
陶行知生活教育及哲学思想.docx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陶行知生活教育及哲学思想
开学第一课的生活教育与价值观培养.docx
评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启示。
试评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启示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