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區:積極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
艺术和体育教育能全面发展身心 #生活常识# #教育培养#
人民網長沙5月28日電 “一雙巧手,原來可以創造出這麼多的奇跡,原來美好新生活靠勞動創造” “剝大蒜、系鞋帶、包餃子、收納整理……這些看似簡單的日常勞動,卻蘊含著不少“好”方法”。……這是學子們看完由長沙市天心區教育局承辦的“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勞動“慧”向未來》系列專題課中的感悟。截至目前,全國全省數千萬中小學生收看,很多家長自發觀看,社會反響熱烈。
其實,這只是天心區開展勞動教育,構建兒童友好型城市的一個微小片段。近年來,天心區將勞動教育納入教育教學計劃,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創新勞動方式方式,倡導用勞動創造美好新生活,引導全體師生、家長積極參與,做到勞動教育生活化、課程化、社會化,融合發展,勞動更是成為師生創造美好生活的新風尚。
理念:深度融合 突出實效
勞動在天心區各學校從一開始就被高度重視。為確保各項工作落實落細,天心區將勞動教育貫通中小學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緊密結合社會發展變化和學生生活實際,積極探索具有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注重教育實效,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地處大托新村新港小學結合地域特色開展勞動教育,即勞動教育融合日常德育管理,勞動教育融合學校特色活動,勞動教育融合校本課程實施,以“三融合”努力探索勞動育人的辦學模式,助推師生發展。開辟了面積約500平方米的“新港夢園”勞動實踐基地,在豐富綜合實踐課程資源的同時,吸引和鼓勵學生參與校內勞動,按各班劃片包干的方式,對公共場地和教室“一日三小掃,每周一大掃”。 “小勞模獎章”是學校給予學生的最高榮譽。通過設立“新港小勞模”綜合評價體系,從勞動素養、道德品質、身心健康、學習能力、審美素養、個性發展六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待學期末時頒發“小勞模”獎章,並分金、銀、銅三章。
如何用勞動創造美好新生活,通過勞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是新時代勞動教育的重要課題。 一校一技能,一校一特色,天心區充分整合資源,挖掘學校特色,走出了一條條勞動教育與美育、創造教育、學校特色文化相結合的新路子。在仰天湖桂花坪小學剪紙這門古老的技藝不斷推陳出新,利用新材料制成剪紙泳衣,通過師生們的創造性勞動,讓剪紙技藝從二維藝術走向三維,從傳統走向未來,也讓美育勞育在校園落地生根。 在天心區披塘小學,結繩成為師生們最喜歡的活動,學校通過持續開展結繩課堂、結繩集市、結繩藝術節、結繩達人評比、結繩與科技創新等一系列活動,將特色項目發展與勞動教育有機融合,形成了學校的辦學特色及文化。在沙湖橋小學科技室內隨處可見學生在勞動中創作的小發明:黃瓜條快速切割器、家用食用油防氧化壺等。在銅鋪街小學,孩子們則將家務勞動后廚余的果皮加工制作成環保酵素洗衣液、洗手液、酵素香皂等等成品。勞動創造新生活,在勞動中獲得創造的靈感,創新發明更多的生活用品,在天心少年心中已成新風尚。
實踐:貼近生活 帶動家庭
將勞動教育與生活緊密結合,使其“教學做合一”,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從生活實踐中學習勞動技能,著重培養孩子們自食其力的本領,讓勞動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滲透到家庭。這是天心區家校合作持續推進勞動教育的獨特秘方。
一年級孩子剝豌豆,二年級孩子擇菜,三年級孩子剝大蒜子,四年級孩子刨土豆皮,五、六年級孩子洗碗……加油鼓勁聲此起彼伏,平凡的家務活動在天心區實驗小學成為一道亮麗風景。該小學創辦四年來,每年開展為期一個月的生活節,讓學生學會一種基本的生活技能。在這些活動中,孩子們走進生活,觀察生活,不斷嘗試,不斷改進,總結出獨屬於自己的小妙招,也將勞動基地延伸到家庭。
在青園教育集團井崗校區上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快樂五一“我是生活小達人”勞動技能大比拼。一、二年級開展的是穿衣大比拼,小隊員們個個動作利索,訓練有素。三年級的系鞋帶比賽也是精彩紛呈,不僅要看系得結實、不散落,還得講“顏值”,系得好看。四年級的孩子們和食物們較上了勁,剝大蒜、剝毛豆的場面也是熱鬧非凡。六年級的縫扣子比賽中,選手們飛快地穿針引線釘扣子,一個個動作麻利,做得有模有樣。
有趣的比賽激發了學生學習掌握生活技能的積極性,讓他們在歡快熱烈的氣氛中不知不覺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為他們將來自立於社會奠定了基本的生活技能基礎。
而對於家務勞動,南大橋小學、新港小學、湘府英才小學等學校則提倡開展親子家務勞動實踐活動,編制家務勞動指南,讓學生分階段地針對某一項技能進行專門練習、體驗,並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記錄學生的家務勞動過程。
天鴻小學在教室資源緊張的情況下,仍保留了一間烘焙教室,學生可在內進行學習和實踐,每年的五一勞動節前后,學校都會聯合家庭開展“廚神爭霸賽”,讓家庭在勞動中增進情感。
課程:多元創新 面向未來
學校是中小學勞動教育的主陣地,創設和開發勞動實踐課程是天心區的重頭菜。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特點和需求,天心區各中小學開設了一系列勞動教育課程。比如,青園教育集團梓楓校區全面構建勞動技能課程,制定了勞動技能考核方案。開學初,明確的勞動技能練習內容,一年級小青葵掃地擦桌忙,二年級小青葵包書系鞋帶,三年級小青葵分類疊衣服,四年級小青葵盆栽種植忙,五年級小青葵煮面做涼菜。經過訓練打卡,學期末開展勞動技能考核。整理書包、包餃子、洗襪子、系鞋帶、疊衣服、收雨傘......趣味十足的“勞動技能大闖關” 30個項目,吸引小青葵們積極參與。從學科理論課程到勞動技能課程,從在校奮筆疾書到家裡彎腰勞動,“做”是智慧的出發,“勞動”是修心的開始,看得見的勞動蘊含著看不見卻關乎學生一生的重要素養。
在天鴻小學,勞動技能進課表,進課堂,有專門的教室、專業的教師,這些勞動實踐課已經在區內形成了自己的體系,每門課程都有各自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評價等,在這樣的課程實施下,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勞動技能。
天心區內共有五十多所中小學,學校地理位置分布廣泛,勞動教育資源各有不同,學校利用周邊資源,開設特色勞動體驗課程。比如黃鶴小學,地處天心區黃鶴村,學校周邊以農田居多,他們充分利用農村資源,在全校開展盆景種植勞動課程,從盆景的設計、種植、維護等方面進行課程實施與評價,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勞動意識,也增強了學生的藝術美感,體現了勞動教育的意義,它不僅僅是簡單地教會學生的自理本領,更是在為孩子的未來奠基。
而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許興村的許橋小學,目前共有88名學生。今年以來,該校勞動創新課程,利用校園周邊的樹枝、鬆果等,教學生制作手工作品,引導學生們在勞動中親近自然、發現大自然之美。
延伸:職業體驗營 讓勞動蔚然成風
勞動教育不僅限於學校、家庭,還要與社會有機融合。“職業體驗體驗營”是天心區勞動教育與社會接軌的載體,利用假期,登錄長沙人人通平台,預約職業體驗活動。如“小小牙醫”“小小圖書管理員”“超市導購員”“博物館講解員”等職業體驗活動,孩子們的身影活躍在商場、農田、銀行、敬老院、廠礦、企業、社區等地方,致力於將每一個領域都變成勞動教育可利用的場所和資源。
天心區不僅注重勞動技能學習,還注重勞動情感的培養,將勞動教育與德育活動相融合,通過“致敬勞動者”“尋訪最美勞動者”等活動,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積極參加社會公益勞動。明德天心中學以“做一回農家少年”學農體驗課程,讓學生體悟農民的辛苦﹔南大橋小學與社區合作,參與體驗環衛工人的一天﹔每年寒暑假,天心區五萬多名學生更是“化身”為紅領巾志願服務者,活躍在各個崗位上,堅持社會公益服務。例如,春節期間,孩子們為堅守崗位的叔叔阿姨送上一份溫暖﹔學雷鋒日到大托敬老院為老者打掃衛生等,目的是讓學生在勞動中接受磨煉,獲得成長,並體悟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在青園教育集團萬芙校區,尊重勞動者則是另外一番場景。該校給校工頒發聘書,聘請他們作為孩子們的勞動指導老師。輪到學校勞動日,校工們就會被分到不同班級,每個人帶領一個小組,教孩子們搞衛生。
在天心區,藝術、科技、智慧與勞動技能的結合,將師生們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妝點得更加美好,“用勞動創造美好新生活”在這裡已經融為一體,結出了累累碩果。天心區繼續將勞動教育貫穿教育全過程,堅持兒童化生活化時代化、堅持以體驗為基本途徑,將勞動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會,從而實現勞動教育全覆蓋,讓大家學會勞動技能,樂於勞動創造,讓勞動蔚然成風。(唐敏 吳海芸)
(責編:李淑靜、羅帥)
网址:天心區:積極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37667
相关内容
朝陽區舉辦新時代文明實踐推動日暨周末衛生大掃除活動沙坪壩啟動暑期兒童安全教育實踐月活動
關於開展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活動的意見
中青報:勞動教育是最好的生活教育
水上運動產業發展規劃
華潤燃氣舉辦“‘綠動’未來 ‘智’繪新篇”媒體開放日活動
雲南丘北開展愛國衛生大掃除活動
“舊書新知”在京開展一年 交易交流活動多點開花 舊書煥發新生 新知照亮未來
追求綠色節能 擁抱低碳生活 施工人員投身節能低碳行動中
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從願景步入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