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融合教育的提升策略

发布时间:2025-03-28 00:09

托儿所幼小衔接的教育策略 #生活技巧# #亲子教育建议# #托儿所管理技巧#

摘要:学前融合教育作为特殊儿童培养的前沿方法,在理论建设与实践施行方面都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特殊儿童在生理上的特殊属性,对其教育的保障在社会上始终处于失位的状态。对于幼儿阶段的融合教育,要求教育从业者充分了解特殊儿童的心理素质,再通过种种教育方法与手段,塑造一个允许特殊孩子与正常孩子一起接受教育培养的环境,以便为特殊儿童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从而确保所有的幼儿都能获得适合且优质的教育。针对幼儿园中融合教育的现状,本文将对其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的教育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融合教育;幼儿园;提升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特殊儿童的培养受到的关注与日俱增。参考了西方发达国家关于特殊儿童教育方法的发展过程,我们发现通过融合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特殊儿童的培养成效,帮助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在个人与社会的双重层面上获得进步。幼儿园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是指把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安排到一起进行培养,给特殊儿童营造正常的教学和活动氛围,让这些孩子可以真正、平等地获得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怀和培养,从而得到比较全面的自我提升。本文通过分析幼儿园班级活动中针对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的教学策略,提供实施方案,力求提升针对特殊儿童的教学实效性。

一、理念相融,把握融合教育的理论基石

融合教育的方法就是通过把特殊儿童,安置到正常孩子的教育氛围中,为各种不同背景和能力的学生提供更包容和平等的教育方式。特殊儿童通过和正常孩子的互动,可以有效训练特殊儿童的人际交往技能,模仿行为。特殊儿童在心理方面和生理方面都和正常孩子存在一些不同,这些不同会在孩子心中形成自卑情结,从而使得特殊儿童不能顺利地发展、成长。因此,融合教育应运而生。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对融合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1.教师理解偏差

首先,是教师的观念,存在问题。虽然随着融合教育的提出与实施,老师的教育观念有所改变,但由于不同人对于融合教育理解有偏差,很多老师仅仅是觉得要让特殊儿童顺利进入班级中上学,就已经进行了融合教学,而实际上让特殊儿童进入正规幼儿园进行教育仅仅是融合教育的第一步。

其次,家长对融合教育的认识上有误区。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有缺陷就应该送到特殊教育学校,在普通学校只会更加糟糕;还有一部分家长对待特殊儿童一直存有偏见,以有色眼光对待,使得特殊儿童无法顺利在幼儿园中获得良好的融合教育。所以,关于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社会保障仍然有所不足,大部分人还未能真正意识到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意义。

2.社会保障缺乏

在法规建立上,也缺乏针对融合教育方面的内容,特殊儿童在受到教学的过程中很容易遭遇各种不公平待遇,也可能对特殊儿童产生了一定的心理伤害。

在融合教育的环境中,特殊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体会到平等的尊重,得到公平的机会,进而可以促进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成长,从而使得特殊儿童可以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及可以友好地和别人交往,适应世界。

二、心境相融,满足特殊儿童的心理需求

1.关注行为习惯和发展需要,调动其社会交往的热情

特殊儿童的教育侧重于个性化的学习和支持,帮助幼儿克服学习障碍,所以在融合教育实施过程中还会存在许多问题。这也要求老师需要在工作中多多关心特殊儿童的行为习惯和发展需要,让特殊儿童可以自由平等地加入融合教学中,调动特殊儿童的社会交往的热情、获得更好的学习结果。

2. 建立温馨合理的教育氛围,帮助特殊儿童融入集体

关注特殊儿童心理发展,因为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与人格成长和一般孩子差别很大,所以对特殊儿童而言,更易于形成自卑心理——比如有可能在和正常孩子互动过程中发生欲言又止的状况,很大程度上磨灭了特殊儿童参加正常社会交往的兴趣。所以老师需要先建立特定的教育氛围,才能让特殊儿童真正自由地投入到社会交往中。比如一些多动症儿童,他们的自律能力较弱,不能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教师可以调整座位,请一些自控能力强的小朋友对他们进行帮助。教师也可以多让其参与课堂的互动,将特殊儿童的注意力集中到活动中来。

游戏是孩子共同的兴趣和不可缺少的活动之一,老师海可以充分利用游戏活动促进特殊儿童投入到集体活动中,促进其社会交往;与此同时老师还要根据特定孩子的生理需求,开展一些带有特殊性质的训练——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文化道德品质,满足特定孩子的生理和心灵成长需要。在活动中,特殊儿童的行动能力比较受限,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特殊儿童进行特别关注,并以此来限制特殊儿童异常的行为,让特殊儿童融入到正常生活中去,为日后加入正常社会中,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和学业做准备。

三、园社相融,掌握融合教育的合作策略

1. 调整教育行为

首先,需要改善社会对特殊儿童的接受程度,我们老师必须先以身作则,转变自身对待特殊儿童的认识,对特殊儿童不再特殊看待;而特殊儿童也唯有先从教育过程中体会到老师对自身教育的重视,才可以真正融合到教学当中。

要想做好特殊教育,教师要合理安排活动,抓住特殊教育契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用肯定的语言代替“你不能做这个”、“危险”等否定的语言,为幼儿建立信心。否则,幼儿可能会产生自卑、抵触等不良情绪,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自身观念,充分放手,根据幼儿的需要,用更科学的教育方法及策略,帮助特殊儿童在适合的活动中亲身体验,重新认识、接纳自己。

2. 指导家园合作

融合教育也需要注重特殊儿童可以享有比较丰富的家庭生活,使得孩子可以时时体会到温馨。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就是孩子的家长,特殊儿童也不例外,所以,老师也必须结合幼儿的家庭教育。在家庭生活中,有不少教育资源——如家务活动、感恩父母,这些都可以为特殊儿童的成长提供教育价值。可是一般来说,特殊儿童的家长并不掌握专业性育儿知识,许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特殊教育的重要性,也许他们认为孩子只要平安长大就可以,并不在乎孩子各方面的成长与进步,认为这些对特殊儿童意义不大,从而使得特殊儿童在发展过程中错失良机,很容易受到伤害。

因此,老师也必须和特殊儿童的家庭形成统一的教育方针,确保特殊儿童在家中也能受到正常良好的家庭教育,促进特殊儿童全面发展。

3. 加强社区宣传

在社会层面,我们老师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力,尽量降低或解除社会对待特殊儿童的偏见,帮助特殊儿童获得平等的入学机会。如与社区联系,科普融合教育的理念,为特殊儿童的正常入园提供可能性。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鼓励其他幼儿可以正常地、合理地看待特殊儿童,引导他们和特殊小朋友交朋友,帮助特殊儿童共同进步。好朋友的关系也是孩子的健康成长中必不可少的成长因素,特殊儿童在交朋友过程中,可以通过积极的模仿掌握基本的社会知识,进而建立正常的友情,树立自己人际关系的自信。

在幼儿园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过程中,并不是要求特殊儿童可以接受正常的教育教学课程,而是希望可以给特殊儿童提供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而特殊儿童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树立自信,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以此帮助特殊儿童得以全面充分的成长。让我们敞开善意和包容的怀抱,让这些特殊的孩子们在融合教育中快乐成长,真正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刘文博,刘轶,马静,席莉宏,王淇萱.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儿童在普通幼儿园受教育情况的个案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02):107-108.

[2]韩晓劲.幼儿园融合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文学教育(下),2017(11):126-127.

[3]杨银,赵斌.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我国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发展路径探析[J].教育评论,2019(02):30-34.

网址:幼儿园融合教育的提升策略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38519

相关内容

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园生活化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幼儿园对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策略
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论幼儿园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
浅谈幼儿园生活教育的有效策略
课程与课题融合提升幼儿生活力的策略研究.docx
幼儿园生活礼仪的教育策略研究
幼儿园季节教育的实施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家园互动的有效策略初探
基于家园合作的幼儿安全教育策略探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