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小朋友都喜爱的空间——儿童友好型户外空间案例解读
利用楼梯空间打造小型阅读角 #生活技巧# #家居布置建议# #家居改造案例#
(来源:厦门资源规划)
导读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为观念、成本投入和设计形式等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已建成的景观公共空间鲜少考虑到儿童的需求,真正满足儿童发展需要的户外游戏场地并不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认为,城市对儿童需求的满足和权利的实现,可以为所有市民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因此,在当代进行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以创建对儿童友好的城市为出发点,思考在未来我们的城市如何更新、修补和完善,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本期文章将带您走进儿童友好型户外空间的案例之中,探索其背后优秀的设计理念,来为城市更新提供经验借鉴。
一、Takaharu Tezuka京东幼儿园
——让孩子随意奔跑,自由探索
Takaharu Tezuka京东幼儿园是由日本建筑师Takaharu Tezuka设计的一个双层椭圆结构幼儿园, 最大的亮点便是其屋顶的环形户外活动空间。
Takaharu Tezuka京东幼儿园的屋顶成为孩子们最好的户外活动场所
巨大的环形屋顶——在自由奔跑中健康成长
巨大的环形屋顶给幼儿园的孩子们提供了随意活动的空间,在这里他们可以自由奔跑、跳跃。下图是早上9点10分到9点30分之间,一个小男孩在屋顶上的奔跑轨迹。 这栋建筑的周长是183米, 所以这个男孩在早上20分钟的时间内就运动了6000米。 最令人惊讶的还不止这个,根据设计师的计算,这家幼儿园里的孩子们平均运动距离是4000米!所以与大多数幼儿园相比,这里的孩子有着较强的运动能力,身体素质自然也比其他每天规规矩矩坐着的小朋友厉害不少。
20 分钟内,一个小朋友在幼儿园里奔跑过的线路
幼儿园园长开玩笑的说:“我们不需要督促孩子们进行户外锻炼。把他们放到屋顶上就行,就像放羊一样,他们就会不停地跑啊跑。”
多层攀爬塔——在探险中学会相互合作
除了巨型屋顶,幼儿园里还有一个多层攀爬塔, 以迎合孩子们好动、爱冒险的特点。因为孩子数量较多,但空间有限且具有轻微挑战性,所以孩子们必须通过沟通与合作,才能确保大家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下玩的开心。正如设计师Takaharu Tezuka所说:在这个年代,孩子们需要接触一些轻微的危险。 因为在这种状况下,他们就会学会互相帮助,这就是社会。但这些对孩子的教育机会,正是我们如今逐渐丧失的。
多层攀爬塔受到孩子们的喜爱
二、伊斯坦布尔市佐鲁中心游乐场
——带给孩子无穷的想象空间
佐鲁中心游乐场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佐鲁中心,面积1600㎡,由WATG景观设计事务所伦敦分部和Carve事务所共同设计,于2014年完工。 项目的设计初衷是孩子们在游乐场能够沉浸于自己所幻想的世界中,而通往这个世界的途径就是场地中形态、色彩各异的游乐设施及前所未有的游乐体验。
佐鲁中心游乐场全景图
色彩绚丽的多样设施——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能趣味探索
通过不同的坡度变化,游乐场自然而然地被划分为了几个风格各异的“世界”,绚丽的景观色彩也使得整个场地极易分辨, 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均可在这里探索自然、大胆创新。 入口处的游乐区域设有平缓的小山丘,主要为低龄儿童而设计,可供他们随意攀爬和下滑。
入口区域的小山丘
而走进游乐场中心,小山丘则逐渐变为凹陷的山谷,展现在孩子们面前的是一个崭新的世界:一座桥、一个硕大的攀岩网墙以及一个亲子滑梯。富有挑战性的玩乐设施,足以满足年龄稍大孩子们的游乐和探索欲望。
深谷和小桥景观
攀岩网墙
设计师还在场地中打造了两座塔, 使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可根据自身的能力攀爬到不同的平台,时而透明时而未知的道路也为儿童探索中的世界埋下了无数的可能。
两座塔分别为三层及四层高,塔身并非传统的几何形状,可以俯瞰整个游乐场
合理贴心的设计——为监护人预留足够的空间
佐鲁中心游乐场在设计之时不光为儿童考虑, 同时也将家长们与儿童的游戏互动和等待区域纳入考量。 游乐场中的滑梯可以供小朋友和家长们共同使用,为家庭提供了共同玩乐、加深情感的机会。同时, 游乐场考虑到家长们对孩子的关心和担忧的心理,对场内游乐设施进行了不同高度的设计,方便家长随时观察孩子情况,避免意外的发生。 游乐场与外围的休息区之间没有视线阻碍,可以使家长们放心的在座椅上休憩等待。
大人和孩子可以共同玩耍的亲子滑梯
游乐场旁边为等待的家长预留了充足的休憩空间和设施
三、成都麓湖生态城云朵乐园
——孩子们的自然博物馆
成都麓湖云朵乐园位于成都市南部的麓湖生态城,是一滨水带状绿地,占地面积约为25000㎡,由上海张唐景观设计事务所于2017年6月规划设计完成。 云朵乐园的主要概念是将公园儿童活动功能和对水的环境教育功能结合,形成一个寓教于乐的公园。它既是一个有趣的儿童公园,又是一个露天的自然博物馆。
公园鸟瞰图
较强的互动性设计——为儿童带来快乐的游乐体验
云朵乐园运用了不同的材料、色彩、声音、质感以及形状来构建各不相同的场地和设施,与孩子们之间形成互动。 这些设计给儿童提供了全新的感官、行为以及情感体验,加强了孩子们的参与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儿童的游玩体验。
受冰川峡谷形态的启发,设计将场地中一处原本以挡土墙和树木为主的穿行空间加以调整,形成了底部配有电子感应设备和音箱的“冰川廊道”。每当孩子们经过,这里便会发出叮叮咚咚的滴水声,宛若峡谷中的回声。
会“唱歌”的冰川廊道
“旱喷广场”则真正让水的灵动触手可及。设计在旱喷泉中引入了机械动力装置,当踩蹬踏板时,喷泉喷射而出,孩子们便可在水流间嬉戏玩耍,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互动随之产生。从旱喷泉中喷出的水汇聚在广场中央,顺地形流淌,自然形成一条蜿蜒曲折、可以充分接触体验的溪流,在“山脚下”的平坦处汇集成一个浅浅的小池塘, 使孩子们可以安全、肆意的玩耍。
互动喷泉使孩子们开心戏水
蜿蜒的溪流构成“曲溪流欢”的景象,孩子们可以与水接触
孩子们在小池塘里可以和同伴一起开心的玩水
自然元素的引入——快乐学习,玩中成长
云朵乐园大多数的设计都是以自然元素为原形, 通过儿童对各类自然元素的观察和体验增强孩子对自然的理解和感悟。 水的各种不同的相态如云、雨、冰、雪等,以及它们的汇聚形式诸如溪流、河道、池塘、漩涡,在活动场地和节点设计中都被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跳跳云、旱喷广场、互动涌泉、曲溪流欢、冰川峡谷、冰凌拱桥、冰雪滑梯、漩涡爬网等独特的活动场地。让孩子在游玩的时候可以学到有关水的形成的知识,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在这个内部充气的巨大异形蹦床上,孩子们可以体验腾云驾雾的感觉
形如水流旋涡的游乐设施
同时,项目在现有水系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处可以随意进出的湿地花园,可近距离观察到各种水生植物、蝌蚪、青蛙和鱼等,使孩子们能够进一步融入自然环境,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教育机会。
在湿地花园中探索的孩子们
总结
通过对以上案例的了解,我们不难发现, 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对于提高城市对儿童的友好度、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案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儿童友好型户外空间设计理念的共性,在街区详规和城市更新工作中加以学习:
✔ 注重场地的趣味性塑造
儿童户外活动场地需要一定的趣味性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鲜艳的色彩、图案式的界面,或是空间的变化和互动性的设施,都可以对儿童产生吸引,让儿童在其中进行交流和互动的时候更加积极的参与其中,尽情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不断进行探索。
✔ 将自然元素引入活动空间
在场地中尽可能地加入自然要素,增加儿童在户外与自然接触的机会,使儿童能够通过对自然的学习,增加其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感知觉的发展。自然元素的引入,可以通过添加水体、植被等自然元素,也可以在活动设施中尽可能地采用自然材料如木材,原石等,或是将人工设施模拟自然形态,使户外活动与自然紧密结合。
✔ 考虑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实际需求
每个儿童具有不同的年龄、性格、爱好的差异,因此活动场地应该包括不同的情绪、运动量和交往类型的空间。在户外活动场地中既要有跑、跳、攀爬等大运动类的动态活动空间,也要设置适合交谈、独自思考的静态活动空间。同时,设计可以提供多个尺度的活动空间与设施供不同阶段儿童的使用,也可以在同一活动内容中考虑容纳不同阶段的儿童,使儿童活动场地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适应儿童不断成长变化的发展特点。
✔ 将监护人的位置纳入考量
设计师在考虑儿童空间的同时一定要留足大人的空间。如果能将儿童户外活动区域中儿童、大人的活动空间有效合理的划分设计,将大人很好的融入进去,能够促进亲子之间的友好互动,减少家长对孩子的担心与过度监护,赋予孩子更多自由发挥,增强他们群体生活交流的机会。
来源: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厦门晚报社
联合出品
网址:打造小朋友都喜爱的空间——儿童友好型户外空间案例解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42376
相关内容
儿童友好空间十佳案例儿童友好空间案例④|绽放童年精彩 共建美好未来
为儿童打造更加友好的城市空间
打造儿童友好型阅读新空间,普陀这场亲子活动受热捧
儿童友好型幼儿园改造设计——室内空间改造设计
为儿童打造更加友好的城市空间——人民政协网
儿童友好空间案例⑥丨新塍镇中心幼儿园——行走的“互动”场
记忆2024建设儿童友好城市 打造儿童幸福空间
中国儿童中心 儿童友好 儿童友好成长空间的“中国范式”这样打造
社区生活圈户外活动空间儿童友好度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