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宝洁许有杰&肖丽丽:《致第一天》,是宝洁人才理念的延续

发布时间:2025-03-30 09:33

新娘的珠宝应简洁大方,不宜过于华丽 #生活知识# #时尚搭配建议# #婚礼穿着建议#

图片

作者|Jennie Gao

两年前,一部《老简历》讲述了宝洁过去的故事,一句“不管你将飞向哪里,先从宝洁起飞”,引起无数宝洁人的高度共鸣。但起飞后会是什么模样,又会经历怎样的蜕变?

于是就有了《致第一天》的故事。截止写稿,该视频在全网已经获得超过150万观看,2.1万互动。从互动中,我们发现评论调性几乎是一致的。他们是发自内心期待,能在一个让自己发光发热的平台,开启职场第一天,或者摘自用户的话来说,“有人引领,有人发现我们的光,带我们去散发自己的热,找到自己的价值,在平台发挥自己的价值,这是梦想的最开始。期待在宝洁相遇,也期待自己能在宝洁开启第一天!”

对于刚告别校园走进职场的新人而言,第一天意味着新鲜、热忱、好奇心亦或是勇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进入宝洁第432天、1030天、3700天、4272天、6205天时回头看,第一天又意味着什么?在宝洁发布的2023年雇主品牌宣传片《致第一天》中,5位不同年龄、不同业务线、不同代际的宝洁人用自己的故事讲述出对“第一天”的认识:

对身处美妆行业的Iris来说“第一天”是一种空杯心态。从业17年的她,坚持每一天都保持第1天的“空杯心态”去了解消费者,去学习新技术和拓展业务;在入职11年的Elvis看来,“第一天”是回归初心,用归零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的每一次成长;IT部门的Ricky则认为“第一天”是终身学习,去面对IT行业新的挑战和待解决的难题;在宝洁1030天的闵晋宇认为,“第一天”是不断挑战,不断感受供应链行业的变化和发展,用创新手段去应对挑战;而宝洁新人刘孟祥则将“第一天”理解为早期责任,他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一颗螺丝钉,而是一个拿着螺丝刀的人。

空杯心态、回归初心、终身学习、不断挑战、早期责任,尽管这5个人对第一天的理解不同,但共同之处在于,无论这是他们在宝洁多少天,仍然坚持用第一天心态去面对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和市场。

实际上,这种第一天心态不仅贯穿了宝洁人的职业生涯,也是百年宝洁在漫长的一个半世纪中,能够一次次穿越周期,紧跟市场,不断突破成长的原动力。出于对《致第一天》整个创意制作过程的强烈好奇以及想要对宝洁“第一天”理念有更深入了解,Morketing与宝洁大中华区首席可持续发展官&传播与公关副总裁许有杰 以及 宝洁大中华区人才招聘与发展总经理肖丽丽聊了聊“致第一天”背后的故事。

图片

宝洁大中华区首席可持续发展官、传播与公关副总裁 许有杰

宝洁大中华区人才招聘与发展总经理 肖丽丽

“致第一天”,一个理念的延续

Morketing:今年为什么会用《致第一天》这个主题作为雇主品牌宣传?

许有杰:在宝洁,我们十分重视“人”本身,而,“第一天”则是一个贯穿宝洁人才发展的精神。员工在入职宝洁的第一天起,我们会给每一个员工度身定做属于他(她)的职业发展道路,同时,我们鼓励大家用“每一天都是第一天”的心态迎接挑战,创造价值,对自己的可能性进行不断探索。

Morketing:在《致第一天》制作过程中或者说被发布之前,您对这支视频有怎样的预期?

许有杰:今年我们邀请了入职6205天、4272天、3700天、1030天、432天的宝洁在职员工,回答同一个问题“对你来说,第一天意味着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宝洁“职场第一天”与当代学生们所期待的职业发展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致第一天》的故事与学生们产生共鸣。我们有信心说:“不管你将飞向哪里,先从宝洁起飞”,我们也有信心接着说:“从宝洁起飞,开启你的职场第一天!”,宝洁不会辜负你的第一份简历和你的职场第一天。

图片

Morketing:两年前《老简历》发布时我们也曾采访过您,当时您提到想让年轻人重新认识宝洁。那么,这次《致第一天》想要传递哪些新的理念?

许有杰:《老简历》是让学生们重新认识宝洁,《致第一天》则是在《老简历》的基础上希望年轻人更深入地了解宝洁对人才培养的理念。在《老简历》的故事中,我们邀请如今成为各行各业领军人物的每一代宝洁员工,来回答“为什么说宝洁是你职业生涯的最佳起点”。这个“why”的问题上给出了很好的答案——不管你将飞向哪里,先从宝洁起飞。

这次, 我们要和大家讲的是在宝洁的职业生涯起点是什么样的;起飞后,又会有什么模样?于是就有了《致第一天》的故事——从宝洁起飞,开启你的职场第一天。我们在《老简历》里说完了过去,如今也想在《致第一天》里谈谈现在和未来。

图片

Morketing:“不管你飞向哪里,先从宝洁起飞”这句话好像也再一次延续到了今年的招聘广告里。

许有杰:对,无论是21年发布的《老简历》,还是今年的《致第一天》,不变的是我们坚持相信宝洁一直以来的人才优势。也就是不管未来年轻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在宝洁都能先把基础打好,也能让他的人生有更多选择。

Morketing:这么看来,《致第一天》更像是一种理念的延续?

许有杰:是的,《致第一天》在传达的不是一个新理念,而是一个延续的人才理念:宝洁是你职业生涯的绝佳起点,正是宝洁“每一天都是第一天”的空杯心态精神,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宝洁人,我们很高兴看到他们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让中国消费者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从宝洁起飞,

成为“拿着螺丝刀的人”

Morketing:疫情后,对招聘和年轻人有什么新的思考?

许有杰:在后疫情时代,我们发现很多年轻人对职业发展有了新的认知和需求,一家公司能否给予长期发展的平台对他们来说越来越重要。对长期发展的期待并不仅仅是稳定,而是意味着能否不断地收获成长,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绝非日复一日的原地踏步。这正是宝洁多年来,一直在坚持的:我们公司的长期发展取决于我们是否能把最优秀的同学带进来,给他们最好的在职培训,释放每个人的潜力。

肖丽丽:宝洁多年来作为“雇主品牌”获得业界上的认可,也鞭策着我们在保持人才原则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我们雇主品牌沟通的能力,讲好宝洁的人才故事,从两年前的《老简历》讲述了宝洁过去的故事,到两年后的《致第一天》谈谈宝洁的现在和未来,这都是我们在招聘上的新思考和成果。

Morketing:说到人才策略的长期发展,能让宝洁有信心横跨百年周期,不断吸引优秀人才的原因是什么?

肖丽丽:宝洁能穿越186年的周期屹立于此,很大程度是源于我们对人才的重视。无论是2年前的采访,还是2年后的今天,我们对人才重视的承诺都保持一致。即便当大环境比较有挑战的时候,如金融危机、过去的疫情,我们依然坚持对人才培养的承诺,坚持招聘,坚持对人才发展的投入。没有任何的事情,可以摇摆宝洁对人才培养的决心。

Morketing:宝洁是如何让年轻人认识宝洁的?希望给年轻人呈现的是什么?

许有杰:其实,我们这几年在雇主品牌的宣传中,都很积极地与新一代的年轻人对话,希望他们多了解宝洁以及不同部门的核心工作是什么,我们的工作是如何与时俱进的。这次,我们是通过五位不同资历,不同岗位的同学故事来呈现,每个人是如何以“每一天都是第一天”的心态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

Morketing:把最优秀的同学带进来后,宝洁是如何帮助这些新人融入公司,并且将他们迅速培养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的呢?

肖丽丽:这离不开我们建立的三大人才策略:

第一,内部培养。在过去35年当中,我们坚持本土化人才战略,这样一个本土员工的结构,也保证我们可以更深刻地去理解中国市场的需求。如今,中国也成为一个重要的人才输出地,我们也在不断的把中国的管理人才,输送到全球重要的管理岗位。在宝洁我们有一个比较独特的体系,叫做内部培养体系,这是我们多年来的一个选择。我们大部分的员工其实都是从校园招聘的,这也要求我们要有非常完备的培训和职业发展的规划。我们的员工从大学毕业进入宝洁以后,就会经历宝洁“70-20-10”培训原则,即70%从实践中学、20%由导师和伙伴指导、10%则是课堂教授。我们给予新员工早期责任,从实践中学习,并得到各部门资深导师的专业培训以及直线经理的悉心指导,除此之外,每年我们会有超过13万小时的培训。通过这样的内部培养文化,让每个阶段的员工都能在职场上加速成长。

第二,薪酬福利体系的创新。宝洁每年开展详尽的薪酬福利调研,确保提供极具竞争力的整体薪酬福利计划,比如,20多年前,我们就在业界首创了弹性时间工作制,在2008年我们也推出了宝洁员工的持股计划,在去年2022年我们推出了男员工的陪产假,能够让我们的男员工有两个月的时间可以陪伴自己的妻子和宝宝一起相处,感受到人生的另外一种幸福的存在。我们支持员工能有有意义的工作,也有有意义的生活。我们相信一个人拥有幸福的生活,他所做的事情也会创造积极的价值。

第三,价值观和文化的打造。在宝洁我们引以为豪的,也是对价值观和文化的打造,我们一直秉承着诚实正直、领导才能、主人翁精神、积极求胜和信任的价值观,我们认为每一个员工都值得尊重和包容,力求最大化员工的个人能力。我相信这样一个价值观和文化是现在和曾经的宝洁人最认同的部分。

Morketing:在《致第一天》里,令我印象很深的一句话是“自己不是一颗螺丝钉,而是一个拿着螺丝刀的人。”从您的角度是怎么看待这句话的?

肖丽丽:你提到的这句话是来自刘孟祥的故事,也是在他作为职场新人背后的宝洁一代代新员工的故事。在《致第一天》中,我们既选择了入职时长17年的高级副总裁,也选择了入职刚满一年的经理,我们希望从不同的工作时长中,找到共同点。其实,不仅仅是刘孟祥,这5位员工代表也都不是“螺丝钉”,都是“拿着螺丝刀的人”。

图片

Morketing:那宝洁是怎样帮助员工成为“拿着螺丝刀的人”?

肖丽丽:还是离不开,我们一直所说的,宝洁是一家很重视“人”的公司。我们会在员工的职业生涯第一天起,就给予定制化的内部培养、通过早期责任制赋能新人,从宝洁第一天开始,你就有机会掌握千万级以上生意的机会。就像刘孟祥的故事一样,在他加入公司的第一年里,接触到许多不同的渠道业务,掌管着不同的业务、团队及预算,生意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他也面临着一个又一个的挑战,但宝洁同时也有很完善的内部培养体系和提倡平等和包容的文化,大家都会很乐意去给一个新员工提供解法,能做到让他在面对问题时找得到人和方法,最终让他在肩负早期责任的同时获得好的结果。

Morketing:宝洁如何各个部门的工作又是如何保持“与时俱进”的?做了哪些大的变革?

许有杰:我们“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未变,但我们如何实现这个理念,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譬如:我们这几年我们已经完成了整个公司数据化的变革。数据正在赋能我们企业,生意,团队的方方面面 – 包括品牌建设和营销,产品研发,客服生意发展,供应链等等,宝洁在拥抱和引领数字化变革。

《致第一天》:

是心态,也是使命

Morketing:回归到这次广告片本身,在拍摄过程中我们看到,咱们采访了许多宝洁的同学,其中最触动到您的点是什么?

肖丽丽:《致第一天》是5篇员工代表的故事,他们也分别诠释了不同的“第一天”心态——空杯心态、回归初心、终身学习、不断挑战和早期责任。尽管每个人对第一天的形容都不一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点——无论这是他们在宝洁多少天,仍然用第一天心态去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这就是宝洁和宝洁人对第一天内核的实践解读。

Morketing:这次的宣传片主角几乎都来自宝洁各个不同的产品线和部门,在选择的时候有什么考量吗?

肖丽丽:在宝洁各大部门都是通力合作的,所有部门都是致力于服务消费者、持续创造价值;我们对所有品类,所有部门的人才策略都保持一致。所以,我们更多地是在考虑我们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员工代表,更好地传递“第一天”的故事。

Morketing:我们发现主人公有从业多年的高级副总裁,也有入职刚满一年的新人,这么大的跨度是出于怎样的用意?

肖丽丽:因为宝洁员工无论在什么岗位,有怎样的经历和年资,都需要保持空杯心态去学习去实践,让我们的每一天都是第一天。

图片

Morketing:这样聊下来,我有一个比较强烈的感觉就是宝洁给每个员工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而是与他们共同成长,共创一份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业,并最终塑造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肖丽丽:是的,宝洁内部有一条员工价值方程式——宝洁与你,价值共创,双向奔赴(PG+ME=Mutual Success)。我们相信宝洁对职场第一天的新员工们进行定制化的职业发展规划、宝洁的内部培养、内部晋升,和价值观与文化,是能让员工们感受到在宝洁工作对个人和社会都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是能提升个人成长的,也是能让个人生活充满希望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宝洁与宝洁员工,一起价值共创,双向奔赴。

图片

Morketing:不管是宣传片本身还是咱们聊天过程中都一直出现“致第一天”。也想请二位分享一下,“致第一天”还有什么更深层次含义?

许有杰:宝洁是一家拥有着186年历史的企业,从1988年起,宝洁进入中国市场已经35年了。纵观过去35 年,全球市场变化是很大的,尤其是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一家历史悠久的企业持续年轻,与时俱进,保持“第一天”的心态非常关键,这也是我们展现的每个“致第一天”的故事与其背后“第一天”的心态。这种坚持“第一天”的精神和态度,不仅是企业层面,我们更希望每个宝洁人都能拥抱“第一天”的心态。

肖丽丽:是的,“第一天”的心态也跟宝洁中国使命一脉相承,让我们更好地服务中国消费者与创造可持续的价值。宝洁在中国有两个不会改变的使命:第一个使命就是持续服务好中国的消费者,始终以消费者为中心,这是我们的立足之本。第二个使命就是创造可持续的价值,我们认为价值创造是我们的一个核心的不变的使命,这个价值创造不光是为公司创造价值,更重要的是能够为我们的消费者、为我们的合作伙伴、为我们的社区、为我们的员工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

图片

网址:对话宝洁许有杰&肖丽丽:《致第一天》,是宝洁人才理念的延续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42492

相关内容

宝清:打响春季“保洁战”创建美丽新家园
解决宝格丽手表生锈表把的清洁与保养方法
世界地球日,宝洁中国全方位拥抱环境可持续发展
对话宝洁:百尺竿头后的数字化思考
带你看华丽珠宝首饰的背后
宝丽洁清洁服务公司简介,地址
天人合一,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和音)
焦点|再生塑料化身皮影艺术,宝洁延续“废塑重生”艺术之旅
“美丽佛宝,我参与”利川佛宝山环境整治出新招
宝丽雅FOREVER品牌介绍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