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宋韵雅艺”系列五讲完美收官:宋代生活美学知多少?

发布时间:2025-03-30 12:15

时间管理系列讲座:'时间管理与个人成长',讲座系列共五集 #生活常识# #时间管理建议# #时间管理讲座视频#

解“四般闲事”,赏宋时“风雅”

近年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清平乐》《梦华录》等以宋朝为背景的影视剧接连霸屏,顿时将宋朝极致高雅的生活美学推到了大众视野。

金秋八月,桂花飘香之际,上图讲座和着醉人花香推出“宋韵雅艺”专题系列讲座,由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邓菲教授主讲,带领读者品味宋人的精神世界和审美情趣。

美姿容,正衣冠

两宋时期,“坊市制度”瓦解,商品经济繁荣与发展都市文化应运而生,在都市闲暇生活的形态下,皇帝臣僚、学人雅士,富商巨贾、手工业者既代表了宋代的主要阶层,又构成了宋代消费文化和娱乐文化的主体。服饰作为宋人思想意念和精神追求的物质化载体,在生机勃勃的都市文化之下,更趋于多变与世俗。

宋代服饰的特征宋代女性服饰与唐代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唐朝的浓烈明艳、追新求奇,被代之以清新质朴、典雅自然的全新风尚,以本真的妆容,贴身裁剪的衣裙,显现女性之美。奇装异服与外来服饰的影响,成为朝廷不断禁绝的对象,宋代女装中呈现出的繁华与素雅并存的审美特征。邓教授强调,宋朝服饰有一个“简朴—奢侈—再简朴—再奢侈”的过程,从服饰审美特点的转换上,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大宋的纺织技术和社会环境,以小见大地反映了宋人的自然观、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饮宴乐,汴梁游

汴梁三月正繁华。“饮宴乐游:梦回汴梁一日之旅”从东京汴梁的一日讲起,将时间、空间、饮食、点茶、娱乐与物质文化相结合,带领听众梦回宋朝,感受市井烟火,赶赴一场热闹喧嚣的城市生活之旅。

邓教授首先以唐代长安城中轴对称的城市布局引入北宋东京的城市发展。《东京梦华录》与《清明上河图》中的图文信息为我们展示了汴梁城市空间的共享性、开放性,东京城三重城墙、瓮城、马面及交叉射击网、大相国寺建筑示意图,无不体现出了古人的智慧与美学思想的构建。“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这些诗句都变得更为清晰可感。

在讲到东京汴梁城时下的娱乐生活之时,邓教授结合了热点话题——《东京梦华录》中的“京瓦伎艺”让听众对汴京的娱乐性消费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促进了社会进一步发展,进而衍生出了一系列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活动。“汴京十二时”,假如我们穿越到当时的开封,作为一名游客应该如何赏游?喝汤吃饼、游览御街,再去酒楼痛快畅饮一番,晚上还可以到夜市吃各色物美价廉的小吃……

汴梁城一日的平凡生活中,依稀透露出宋朝经济社会背后的巨大变革,如取消了坊巷制度、市里制度,允许沿街开设店铺,市坊合一等等,诸多因素积淀交织使其具备了近代城市的贸易、服务及满足大众各项娱乐生活等各方面功能。

挂图画,时令和

宋代绘画主要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邓教授以花鸟图为切入点,展示了五代黄荃的《写生珍禽图》、崔白的《双喜图》、宋徽宗的《五色鹦鹉图》等著名花鸟图,破除了认为中国古代画家只追求“神似”的传统观点,提出宋代绘画对于写实与形神兼备的追求。

除了宋画经典吸引眼球之外,宋人观画的习俗也值得称道。“不止是画者在塑造一幅画,观者与画的互动同样造就了这些作品。”每件绘画作品由于其媒介与材质的不同,有着不同的观看方式。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就提出了两种不同的看画之法,“山水大物也,人之看着须远而观之”,“小小之笔,即掌中几上”。此外,观画也与外部条件有关,不同的时间、节令,古代文人会在屋内挂上不同的绘画作品来欣赏,以显雅致。

绘画与观看是相辅相成的,透过观者,我们可以了解到绘画的陈列场合、观看人群、观看方式以及所表达的社会意识形态,同时基于观者的反馈与反思,又将反作用于绘画艺术,影响着绘画艺术的发展前景。邓教授感慨道,“当我们面对着这些画作,发出与千年前人们一般的感慨,便印证了那句‘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花有瓶,冶性情

宋代的插花习俗成为更生活化,大众化的风尚,北宋词人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写道,“民间也如此,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大抵洛人家家有花。”表现出插花受到不分性别、年龄、阶层的各个群体的普遍喜爱。南宋文人所记载的“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也指出在南宋都城临安,花已成为宫廷赏玩的盛事。

尽管全民爱花,但认知差异导致鉴赏角度的不同仍不可避免。瓶花被社会不同阶级人群所使用与装饰,功能和目的也变得多种多样。佛教徒使用插花供养礼佛,宋代皇室、文人、新兴庶民阶层也用它装点书斋、居室,以其彰显皇室权利、文人身份、审美品味。

用一个器物去配花卉,花与器缺一不可,这是一种理想化的“自然与人工合一”。倘是古瓶装花,便是古与今的结合,也是永恒与短暂的交织。古人比现代人更重视“器”,这种非常纯粹的审美文化改变了器物属性,也为自然的微缩赋予新的意义,折射出宇宙造化的神奇。宗教中说,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在日常生活的点滴看到更大的世界,这种以小见大的思考方式便是整个中式园林审美最重要的基础,插花风尚也为历史和审美提供有趣而细致的视角。

蒸百花,调百香

两宋时期具有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较高的收入水平,造船业与航海技术的发达促使海上贸易空前繁荣,专设有市舶司(即现今的海关机构),进口商品中香料是市舶司收入中最大的外宗物品之一,也是当时朝廷重要的税赋来源。

百花蒸香是当时最为普遍的制香方法。例如,宋代的陈敬就在他撰写的《陈氏香谱》中有此记载,即“凡是生香,蒸过为佳。每四时,遇花之香者,皆次次蒸之。如梅花、瑞香、木犀及橙、橘花之类,皆可蒸。”南宋陆游有诗曰:“发犹半黑脸常红,老健应无似放翁。烹野八珍邀父老,烧穷四和伴儿童。”黄庭坚在《香十德》中写道:“感格鬼神,清净心身;能除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里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久藏不朽 常用无障。”

两宋时期既确定了香的文化品位,又让焚香在时人的心目中成为雅事。香文化融哲学思想、文化、医学、药学、养生、美学和工艺等为一体,对中国人文精神和哲学思想的形成及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东坡先生言:“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是主人。”一炉香、一盏茶、一幅画、一瓶花,虽是闲事,亦是雅事。宋人平常日子里随处可见的高雅情趣,正与我们挂在嘴边的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不谋而合。在如今“卷上加卷”的工作生活中,我们羡慕着宋朝的生活方式,似乎不仅仅是仪式感拉满后酝酿而出的浪漫优雅的表象氛围,更是向往宋人心中那份独有的宁静致远与悠然自得。

网址:讲座回顾 | “宋韵雅艺”系列五讲完美收官:宋代生活美学知多少?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42684

相关内容

“审美与人生”博雅美学系列讲座·文化中国第二讲举行,邓小南主讲“宋代士人对于生活意境的追求”
福满人间,邀你共赏宋代生活长卷:《五福临门》完美收官
仿宋点茶,体验雅致的宋人生活美学—园艺学院开展《闽茶艺韵》线下实践课
宋代美学,从来不只是“极简”而已
宋代生活美学(宋代生活美学的当代启示)
宋代文人 生活美学
宋代文人的生活四艺是,宋代文人讲究四艺,是哪四种艺术?
【美学生活】宋人的四大雅趣
《宋式艺术生活》:以图像细节发现宋代生活美学
【美学.风雅】宋朝人的生活美学:生活有情调, 灵魂有诗意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