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由沉沦而奋起、由苦难到辉煌的命运转折历程放在历史坐标中来看,我们更能体会这种自信自强所彰显的历史主动精神和历史创
历史故事中的英雄人物,激发自我奋斗精神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历史故事#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2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00 题号:1673689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由沉沦而奋起、由苦难到辉煌的命运转折历程放在历史坐标中来看,我们更能体会这种自信自强所彰显的历史主动精神和历史创造精神。从 ① 到民富国强,从受制于人到 ② ,中国人在精神上获得了自由和解放。(1)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消极变为积极,由悲观变为乐观,由自卑变为自强,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在精神上发生的最显著、最伟大的变革,(2)也是一个走过漫长历史的古老民族心灵世界里最壮丽的篇章。现在,中国人民在历史进程中蓄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 ③ 的磅礴力量,这种力量让中国人民不惧一切艰难险阻,昂首阔步地前行。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第(1)处是四个短句,第(2)处是一个长句,二者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
更新时间:2022/09/07 20:00:14 |
抱歉! 您未登录, 不能查看答案和解析点击登录
相似题推荐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2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被公认为是解释生命创造过程最完美的理论,但因为太超前,《物种起源》面世很长时间 ① 。有人将其归纳为“适者生存”,认为它证明了剥削制度的合理性;有人将它应用到商界,视其为资本主义市场竞争理论的基石;甚至,还有人从它推导出优生学,认为那些“劣等民族”就应该被淘汰。这些解读未免片面。
《物种起源》的结尾这样写道:“凝视树木交错的河岸,许多种类的无数植物覆盖其上,群鸟鸣于灌木丛中,各种昆虫飞来飞去,蚯蚓在湿土里爬过,默想一下,这些构造精巧的类型,彼此这样相异,并以这样复杂的方式相互依存,而它们都是由于在我们周围发生作用的那个法则产生的,这岂非有趣之事?……这样一种看待生命的方式是极其壮丽的,那就是造物主先是将若干能力注入到少数几种或者单独一个物种的身体里,然后,就在地球按照固定的法则不停地转圈的过程中,生命从最初的那个简单的开始,逐渐进化出无数个美丽而又奇异的新物种。而且这个过程仍在继续。”
从这个诗意的结尾中,我们至少可以读出三层含义:第一,达尔文认为当今地球生命就是一个巨大的共生体,我们是一家人;第二,自然选择的目的并不是只让最强者生存,而是 ② ,其结果就是多姿多彩的生物圈;第三,达尔文不知道最初的那个物种是如何形成的,所以他只能 ③ ,让他来给生命之轮提供一个最初的推动力。
1.下列诗句与上文画波浪线句子所使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B.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3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古希腊的先哲中,有些人生前聪慧睿智,死后享受伟大;有些人生前弟子满堂,死时著作等身;苏格拉底却以他善辩而不为人师、创新而不立文字、生得平凡而死得从容显示出独特的风貌。当两千多年的岁月如水一般流去,苏格拉底之生和苏格拉底之死也渐行渐遥,在历史的远方化成一片苍茫。
公元前399年,那场著名的审判,为了坚守心中的正义,苏格拉底慨然赴死。一只在雅典上空飞来飞去、嗡嗡作响的马虻销声匿迹了。然而, ① 。相反,他完成自己的坚守之时,便是开始影响人类之日。
苏格拉底从来不远离生活,相反,总是兴味盎然地参与它,并从中挖掘出许多看似朴素实则大有深意的道理。也就是说, ② ,苏格拉底的哲学也不是一堆冷冰冰的文字。它是灵动的、隽永的,闪耀着人性的光芒,跳动着心灵的脉搏。读苏格拉底与读《论语》中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感觉是如此相似,只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即如沐春风。他提出的“认识你自己”的主张,至今还镌刻在戴尔菲神庙的入口处。这座神庙坐落在高高的城堡上。它不言不语,静静地站立在那里,却让见者无不心里一震。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喻 引用 拟人B.比喻 夸张 拟人C.比喻 拟人 排比D.拟人 引用 排比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在古希腊的先哲中,聪慧、睿智、伟大者,生前弟子满堂,死时著作等身者不乏其人。苏格拉底却很特别:他善辩而不为人师,创新而不立文字,生得平凡,死得从容”。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的①②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1题 | 适中 (0.64)
【推荐3】下列诗句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 )
A.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B.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C.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D.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网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由沉沦而奋起、由苦难到辉煌的命运转折历程放在历史坐标中来看,我们更能体会这种自信自强所彰显的历史主动精神和历史创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44373
相关内容
被历史撕裂过的人们历史唯物主义与精神生活问题
生活与历史中的好人:平民中国的道德想象
专访丨王霄夫推新书《天堂客人》:在历史烟尘中,点亮命运
“家”的影像体现历史变迁是社会生活变化的折射
民俗雕塑,民俗文化不仅是历史的延续
合顺之道|历史长河中的绵延传承
劳动与自由的辩证法:马克思历史观的哲学革命
阅读历史,生活的视野更广阔-读《中国国家博物馆儿童历史百科绘本》
《一种模仿的精神生活》:阅读史、思考史与对话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