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的生活充实而空洞”
生活美学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实践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生活美学实践# #生活哲学探索#
第一次读冯唐,是一种很新的阅读体验。开始可以用惊奇来形容,两三天读完一本书说明它很吸引人,封底的介绍语很贴切:“他的随笔。。。任何一页都是“杂树生花,群英乱飞””,扑面是作者的聪敏直率和深刻,但阅读时也常会有片刻愕然如芒刺梗出,因为和聪明深刻如影相随的是狷狂,随性和刻薄。一边读书一边告诉自己,这种让人退避三舍的性情也许是属于才子高人的专权。现在几个星期过去,那些文中到处闪眼的小聪明慢慢淡忘,心里剩下不平。为什么这样不缺乏才智精力见识,有着强烈表达愿望的人,却只围绕青春时的那点情思围绕现在五颜六色的伪文学市场,没完没了?
读小说总是会被故事吸引,故事中的人和事可以独立于作者和读者之外,和你我都不相干。而读杂文时,全心体会的就是作者个人的思虑情感,潜意识想在字里行间把握这个愿意全部或部分向你敞开心怀的人,想探索他的人生,了解他的忧乐,体验他的审美,观察他的行动,注视他的眼中看到的世界,这中间不停地和自己的内心做着比较,探寻,试图寻找到问题和也许的答案。人到中年,体验到的焦灼无奈,人生的严酷像冬天浓雾渐渐散去后清晰无比的场景,常常让人感到不胜重负。没有时间再去读大部头的东西,也没有心思追随小说大餐的缓慢布局,虚幻发展,去寻找归纳主题和寓意。。。所以现在的阅读转入抓到一本杂文快速翻阅,希望能从那些广泛的选题,直接抒发情感思想的快食中找到点异响,也许是个共鸣点,可以稀释孤独,也许是片阿司匹林可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许会是声呐喊是味良药是杯清泉水,能启发思考,让人神清气爽,回味良久。但是后者总是难求,因为那需要作者除了具备才能智慧以外,还要兼有胸怀,勇气和使命感。
冯唐是我的同代人,想必有相似的成长经历。那时百分之八十以上成绩优良的学生在高二时选择进入理科班,开始以后理工农医的勤苦历练。不同的是他是得天独厚的京城少年,不需要地方学生苦拼苦熬才能过高考险关读名校,否则再聪明的人也无暇一边广读杂书享受青春妄为写长篇小说一边考上中国最好的医学院。也正是这样的眼界和积累让他后来可以在中途放弃医学,搭上年龄末班车转习管理,开始另一种我们同时代大多数人无从选择的别样人生。他是理智的,他是执著的,辛辛苦苦追求一份独特和丰满。然而这样的人生经历反映在写作中却是张扬和机巧。他把人生和世界看得比大多数人都透彻,行文看似随兴,有时清吟漫弹,有时狂飙粗鲁,其实篇篇中规中矩。就如他在《橡皮擦不去的那些岁月痕迹》中讲到的对《三联生活周刊》的评说,“。。。信息繁而不贫,涉猎杂而不乱,选题永远热点,发言每每擦边但是总能不踩地雷。。。“就好像是他给自己书写题点和发挥程度自定的规则,从不越雷池一步。
看看他现在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和写作:在《像狗子一样活去》结尾写着““。。。我现在的生活充实而空洞。我不敢重读《月亮和六便士》,我不看高更的画。我翻陆游的《放翁词自序》:“少时汩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然渔歌菱唱,尤不能止。”当下如五雷轰顶。”虽则夸张,其实内心里的无奈还是溢于言表。而且所遗憾的恐怕还不仅仅是只属于“渔歌菱唱“的浪漫情怀。
这个放浪又世故的写书人,写了本杂树生花的书让我读过以后难以释怀,不为这书本身,而是因为他佯诗佯狂,口口声声不放弃以写作对抗时间的信念,却甩下满纸狡诘又无用的文字,欲言又止,盾身杂树之后。他告诉我们“活着活着就老了“,这么煽情,让人更难过。
有关键情节透露
网址:“我现在的生活充实而空洞”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48170
相关内容
现在的我感到生活很充实哲理故事:实在而充实的生活
我们快乐而充实的生活
生活因阅读而充实,人生因阅读而精彩
我们的生活忙碌而又充实的优美句子
生活忙碌而充实的说说 充实生活的说说
现在的生活很充实
充实而快乐的生活
生活忙碌而充实的句子 【生活忙碌而充实的句子顺口溜大全】
生活忙碌而充实的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