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社会学》:以婚姻家庭为依托觉察多元的社会

发布时间:2024-11-15 18:40

《婚姻家庭社会学》:以婚姻家庭为依托觉察多元的社会

    婚姻家庭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却有超越个体的经验,与更大的社会结构互相影响,这使我们很难界定出一个固定的婚姻家庭形态。人们拥有了更多婚姻家庭形式的选择自由,同时也面临更多宏观制度性约束。尼霍尔·本诺克拉蒂斯在《婚姻家庭社会学》一书中对此予以探讨和回应,呈现了美国家庭和社会的重要变化,为我们思考中国当前婚姻家庭相关问题提供了参考和启发。

    ■ 崔应令

    婚姻家庭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却有超越个体的经验,与更大的社会结构互相影响。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无不影响着婚姻家庭的变迁,这使我们很难界定出一个固定的婚姻家庭形态。人们拥有了更多婚姻家庭形式的选择自由,同时也面临更多宏观制度性约束。在婚姻家庭没有统一含义的今天,婚姻家庭对个体和社会具有怎样的意义?在爱情、择偶、同居、生养等议题上,社会呈现怎样的新面貌?未来婚姻家庭的变化趋势是什么?尼霍尔·本诺克拉蒂斯在《婚姻家庭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一书中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对这些议题予以探讨和回应,呈现了美国家庭和社会的重要变化,为我们对婚姻家庭的跨文化比较提供了资料和启发。

    婚姻家庭之重要性

    虽然家庭的定义非常复杂且具有争议性,但家庭的基本含义还是两人及以上组成的亲密群体,成员一起生活,彼此照顾,分享亲密情感。家庭对个体和社会的意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满足个体的需要。这包括马林诺夫斯基意义上个体的生殖的需要,也包括个体亲密关系、情感支持、安全的需要。正如作者书中指出的,婚姻家庭仍然是多数人实现自己对于爱和陪伴、生儿育女、自我实现等目标的手段。

    其二,满足社会的需要。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其对合法婚姻家庭的界定和标准,包括主流所提倡的婚姻形式及相应的价值理念。在一些社会,孩子的出生才意味着婚姻的合法,其强调的正是婚姻家庭所具有的“社会的继替”作用。婚姻家庭是诸多社会传递其主流价值、文化、制度使命的重要手段,满足的是社会的集体需要。

    婚姻家庭选择之多样性

    婚姻家庭不单意味着一系列制度和规则,还体现在一系列的行为和选择上。作者在书中揭示:几乎在每一个领域人们的行动都呈现出多样性,展现了婚姻家庭在当前社会的复杂性。

    爱情。爱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行为,往往是婚姻家庭重要的支持来源。它包括关怀、亲密和承诺,但不同的人对其理解并不相同。不同理论流派对爱的解读也不同,有的看到其生物化学的基础,有的则看到成年人对待爱情方式背后的童年印记。爱情可以是激情的,也可以是实用、利他或友谊的,爱情不仅具有性别差异,更具有文化差异。

    约会与择偶。在社会学者看来,约会具有显功能,是成熟的标志,具有娱乐消遣、陪伴、情感亲密的作用,同时约会也具有潜功能,是人的社会化的方式,是提高社会地位的手段,也能实现自我需要或性的尝试,甚至还潜藏巨大商机。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约会形式不同。而不同的理论流派对择偶的解读也不相同,在过滤理论看来,人们往往会选择跟自己类似的人结婚,在社会交换理论中,人们择偶是出于对付出与收益的计算,而公平理论则认为约会和择偶是基于寻找平等关系。当前世界,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择偶观千差万别,其关涉的是不同的文化传统、经济形态和价值理念。

    单身、同居、民事结合与婚姻。作者以美国为例,指出单身、未婚同居的比例不断上升,提示婚姻家庭的形态在今天已经多样,并且其中各个类别内部同样具有多样性。促使人们婚或不婚、怎么婚的理由千奇百怪。其原因既有宏观层面,如技术和社会运动或战争、经济现实或性别角色变化,也与人口性别比、婚姻挤压、社会阶层和非婚生育等有关,还有个体原因,如追求灵魂伴侣、独身主义等。不同族群或种族情况也不同。

    生育和养育。生还是不生越来越成为世界问题。作者以美国为例指出,出生人口不断下降,意外怀孕、流产率比例高,自愿不要孩子的比例甚至高达22%(2010年)。其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微观个体的原因,也有宏观上来自经济、生殖等因素。不孕不育不断上升后,高科技和基因工程也不断参与进来,和传统的收养行为一起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养选择。而如何养育孩子则涉及更多的理念与文化差异。不同的儿童发展理论背后有不同的育儿思想,家庭养育孩子的方式因种族、阶层、家庭模式而不同。谁来照顾孩子不仅涉及家庭成员的地位和权利,也关系到孩子的权利保障,背后有更复杂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渊源,如何保障儿童的幸福和权利仍是当前世界应该共同思考的议题。

    书中还讨论了家庭暴力和家庭健康问题以及分居、离婚、再婚、再婚家庭等问题。这些议题涵盖了婚姻家庭的方方面面,从社会视角审视了婚姻家庭之于个体和社会的意义。

    婚姻家庭问题的复杂性和未来走向

    婚姻家庭问题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是一个世界性现象,尼霍尔·本诺克拉蒂斯在该书中以美国社会为主呈现的婚姻家庭现状和问题为我们思考中国当前婚姻家庭相关问题提供了参考。

    当前中国社会最令人关注的问题是离婚率的上升和生育率的下降,前者呈现婚姻的脆弱,后者表达了家庭意义的式微。而其形成原因不仅有中国自身社会和文化变迁的内因,也有经济挤压、理性计算和个体主义思潮影响等外因。无论是对待爱情、性、择偶,还是居住、婚姻或生养,社会都出现了越来越个性化和多样性的选择和行动,且代际之间观念和行动差异也巨大,人们越来越无法在婚姻家庭和生儿育女上达成共识,多样和复杂已成常态。

    面对多元的婚姻家庭理念和形态,需要包容的心态,也需要负责的应对。重新找回婚姻的神圣感和家庭的意义感,是包括社会学人在内的学界共同的使命和责任。

    (作者为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网址:《婚姻家庭社会学》:以婚姻家庭为依托觉察多元的社会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4845

相关内容

婚姻家庭司法新规回应社会关切
爱情、婚姻、家庭
婚姻家庭咨询师:做“婚姻寒冬期”的破冰者
对恋爱婚姻家庭的理解:现代社会的情感与责任
西夏区婚姻家庭知识讲座进社区
恋爱婚姻家庭
婚姻、爱情、家庭七问
家庭道德恋爱婚姻家庭道德思考.doc
婚姻与家庭
《恋爱婚姻家庭》杂志订阅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