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湾陶艺,从博古架到生活日常

发布时间:2025-04-04 02:01

生活艺术中的收藏,可以从古董、陶瓷到现代艺术品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艺术收藏#

石湾陶艺,素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尤其是明清时期的石湾陶,以实用性很强的瓦脊公仔、日用陶为主,彰显着自己独特的装饰特色和实用价值。而如今,随着人们生活、居住习惯的变化,石湾陶逐渐从瓦脊落到案头、博古架上,成了赏玩的艺术品。

与许多拥有深厚传统的艺术门类一样,今天的石湾陶也有些身陷泥沼的危险,我们看到众多手艺人前赴后继地探索创新,以期石湾陶能再适应当代人审美和生活。曾力、曾鹏两位艺术家正是这个行列的有力代表。他们在传统技艺和日常生活之间铺一条路,将艺术和美的追求从空间营造渗透至生活。这种让陶艺和生活合二为一的创作,充满人间烟火气,让我们看到了传统石湾陶艺新的美学主张。

石湾陶艺与生活合二为一,充满人间烟火气。

01

从架上收藏品回到日常

近期,一场“无心造——曾力、曾鹏作品展”在广州展出,现场别具一格的雕塑、装饰陈设品、家具、园林小品、铁艺等,不拘泥于材料,着眼于整体空间美学的表达,均为人们所惊叹,所陶醉。

“无心造——曾力、曾鹏作品展”展览现场

大家都喜欢把曾力、曾鹏叫作“力师傅”“鹏师傅”。两兄弟出生于艺术世家,成长于南国陶都石湾,父亲曾良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在石湾享有“鹰王”的美誉。兄弟二人从小受父辈的影响,自然而然地热爱制陶。他们深受岭南文化的恩泽与滋养,又不囿于行业传统的束缚,能在传统文人、艺术家、设计师和手艺人的多重身份间自如切换。他们以一种从容来往于工作和生活的气度,享受着在平缓踏实的时光中以手造物的乐趣。

艺术家曾力(左)、曾鹏(右)与花艺大师苏丽思(中)

“当年还在美陶厂的时候,我的观念就是:必须把石湾陶从博古架上拿下来,直接走到生活里面去。”鹏师傅说道。

据鹏师傅介绍,作为民窑,石湾陶一直面向的是广大民众,日用器皿、建筑陶瓷、生活陶瓷等是构成石湾陶产区的基本点。如今最被人熟知的“石湾公仔”,最初也是由于生活实用性(一种信仰品)才开始流行的。作为一个以民用生活器物为主流的陶瓷产区,后来因为市场的需要,才发展出工艺品这个分支。如今,这个分支反而成为产区的主流,传统工艺的地位被提到天花板,做工、设计理念都是往古董收藏的方向发展,大家不断在传统人物创作里拼命加码,以至于今日的石湾陶走到了胡同里,反而缺失了最初的优势:实用功能性和商业市场。

艺术家曾力作品

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结构、空间理念、审美品味发生变化,石湾陶艺应该重拾人间烟火气,回到生活日常。

“石湾陶艺如何与环境和空间结合,前人早已经做到了,石湾的瓦脊公仔就是一种很普遍的建筑装饰。”如何走出工艺崇拜误区,重新应用于当代环境装饰,提升现代家居的生活情调和现代人的审美情趣——这正是石湾陶艺理念转变的关键转折点。

石湾陶艺成为提升现代家居品味的象征。

02 ‍

从玩趣到实用美学

重拾生活烟火气

曾氏兄弟的作品并不拘泥于陶泥的表达,还将艺术表达拓展到环艺设计、家居设计、装置作品里,木头、钢铁等材料频频出现在创作中。仿如“斜杠青年”的两位师傅,践行的正是现代陶艺理念:不割裂传统,不混装西方,每天专注于从手底传递新的表现力。

石湾日用陶器,向大众传达了质朴、优雅的生活美学理念。

陶塑、日用器具、摆件、铁艺、台灯等周边产品,独特的造型和意趣,在他们的手下,历经千年的石湾陶艺瞬间时髦了起来。手艺人用朴素的手法去呈现材料本身的自然美,手艺的独一性更赋予每一个器物以个性。比如,发挥石湾日用陶善于捕捉民众的生活习惯、风俗和审美情趣的特点,运用陶瓷材质的物理特性和丰富多彩的釉色变化,使陶器既能满足实用功能,又兼具一定的人文内涵和装饰艺术,让人们找回手工艺品的温度和烟火气;再如,与传统插花艺术相结合的石湾花器,虽由人作,却宛如天开,使得石湾花器不单是案头摆设,而是能展现出鲜活亮丽的真面目。这样一来,传统的器物焕发了新活力,传统工艺也恰如其分地走进了当代生活

石湾花器与传统插花艺术相结合,意趣十足。

“一开始,我们就想走一条不同于传统的石湾陶瓷销售道路。”在曾氏兄弟看来,艺术要走出仅仅面对收藏家的局限,“艺术源于生活,更要回报于生活,现在我们的客户并非那种把艺术品锁在箱里的藏家,而是将其放在环境中不断品味的人。”

曾鹏指出,石湾公仔是工艺,陶艺则是更开放的概念,材料可以大胆混合与创新搭配。不拘一格的现代陶艺设计概念的引入,让他们的创作以截然不同的姿态存在于石湾陶塑领域。

“继承与创新”在今天俨然成了横亘在眼前的大山,能否进入新的境界,主要取决于个体对传统的理解、对生活的体验以及对当代智慧的寻求。从这一角度看,两位师傅立足于深厚的传统,致力于现代生活艺术美学,追寻一种永恒的生命热情,传达的恰是一种大巧若拙的生活态度。

石湾陶艺既能满足实用功能,又兼具一定的人文内涵和装饰艺术。

03

从空间营造渗透至生活

曾力、曾鹏过硬的手法让陶塑作品在保留传统石湾捏塑“意趣”精髓的同时,更富于现代感。用曾鹏的话来说,就是作品要有“人间烟火气”,也就是要让传统题材具备现代表达的能力,让作品“自带融入环境”的基因,使作品有让人带回家的冲动。

传统陶瓷艺术往往执着于单件作品的打磨上,现在的曾力、曾鹏更愿意将作品与周遭环境发生关联,大到一套房子、一面墙,小到一张桌、一张椅子,这是一件作品的艺术生命力延展。

咏春文化广场,蛇鹤意象混凝土雕塑及球磨砖雕塑。

石湾陶艺不再局限于单一作品,而是与周遭环境发生关联,这是一件作品的艺术生命力延展。

“在未来,我认为陶艺融于生活设计将回归专注到一个实用领域当中,而在未来的产品应用上会更贴近生活。”曾鹏表示,空间设计的延伸将是打破传统僵局的时代切口,它的设计将是无边界无条条框框的无意识创作,“这种美学感悟全凭设计师自己来用作品填满,所以手工与空间创意必须双轨发展,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创作循环。”

与其他大多数石湾工艺大师不同,两位师傅从不避讳将自己的作品称之为“产品”,这恰恰是它的生命力所在。“我们不是发明家,我们没有发明任何东西,我们只是改变了它的功能和用途,使其真正适用于今天的生活。传统是资源,而不是包袱,有实际运用才是真正的活化。”鹏师傅分享道。

存璞荷塘 铁艺鹿 人物雕塑

多年来,曾鹏、曾力将陶艺设计尝试应用在大型空间当中,一桌、一椅、一凭栏……石湾陶艺焕发的新活力就这样缓缓渗入到空间的每一个角落。这种将石湾陶艺与环境空间设计的链接,让石湾陶塑从案头的把玩物再次走向公共空间, 向大众传达了质朴、优雅的生活美学理念。

我们选择一件器物进入到自己的生活空间,也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也完成了自己的一种审美体验。富有生活气息、造型各异的石湾陶,无论是功能性还是实用性,都达到了一种玩趣与实用美学的平衡。对于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而言,它的存在就像见过繁华又回归质朴,让你短暂地找回生活的本真。

石湾陶艺回归日常

编辑|余一

校对 | 嘉琪

图片|艺术家提供、fan house‍‍‍‍‍‍‍‍‍‍‍‍‍‍‍‍‍‍‍‍

【版权声明】本微信登载的声明原创内容均为《收藏·拍卖》独家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和使用。

官方视频号

带你现场看展

·

·

·

·

网址:石湾陶艺,从博古架到生活日常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50284

相关内容

十大出名的台湾代表性工艺品 到台湾必带的10种特产工艺品
“艺博会”台湾亮点:创意的工艺呈现生活的美学
上博古陶瓷修复技艺:力求每一步骤差处不可容一毫
生活陶瓷艺术陶瓷相结合,营造淄博特色陶瓷营商环境
博古架隔断特点 博古架隔断摆放方法
精美古陶瓷无痕修复古董修复培训,古董艺术品修复培训
从刀铲到珠玉(博古知今)
文博修复|古陶瓷修复的几种方法
饮食“穿越”指南:从生活走向艺术——精彩纷呈的彩陶
陶瓷古董修复古陶瓷修补,环保古陶瓷无痕修补古陶瓷无痕修补放心省心

随便看看